蓝色粮仓配套产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定位_渔业论文

蓝色粮仓支撑产业系统构成及其功能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粮仓论文,蓝色论文,功能论文,产业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5)09-0065-07

      作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蓝色海洋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目前,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积极主动索取海洋战略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海洋经济已成为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针对我国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紧缺的国情实际,科学开发海洋水域和生物资源,大力发展以海洋渔业和海水灌溉农业为代表的蓝色农业,加快推进蓝色粮仓建设无疑是新时期有效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哪些产业是支撑蓝色粮仓建设的关键产业、蓝色粮仓支撑产业自身扮演何种角色和具有哪些功能,便成为全面实施蓝色粮仓战略工作迫切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从现实来看,明确蓝色粮仓支撑产业的系统组成和功能定位也是决定蓝色粮仓建设工作取得关键性突破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本文结合对蓝色粮仓建设工作的本质认识,首先客观识别有效支撑蓝色粮仓建设的关键产业,进而在剖析蓝色粮仓支撑产业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蓝色粮食总量核算函数,最后依据数理分析结果,审慎判定各个支撑产业在蓝色粮仓建设中担负的角色功能,寄望能够为科学设计我国蓝色粮仓建设政策框架提供相关参考。

      一、蓝色粮仓支撑产业的系统构成

      面对陆地食物生产体系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国内一些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提出要重视海洋渔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通过加快渔业发展、生产更多的海洋水产品等,不断提升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1986年,包建中提出应该利用高技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创建人类社会的第二个农业,即“蓝色农业”。①2000年,曾呈奎指出发展以海洋动植物人工养殖为主要活动的蓝色农业是缓解未来人口、资源和环境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压力的重要途径。②2007年,唐启升提出我国应实施“蓝色海洋食物计划”,以此作为未来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实践中可以通过实施养护战略、拓展战略和高新技术战略以及建设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体系和蓝色海洋食物科技支撑体系来加以推动实施。③2009年8月10日,在“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高峰论坛”上,唐启升系统地提出《中国蓝色海洋食物计划》。以此为起点,蓝色粮仓相关理论研究开始进入学者视野。与传统种植业对应的陆地粮仓建设工作不同,面临严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蓝色粮仓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行业部门众多、影响因素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强化蓝色粮食的数量安全和持续供给,而且需要保障蓝色粮食的质量安全和供给结构的动态优化。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蓝色粮仓建设工作以海洋生物资源和耐盐碱性植物为劳作对象。陆地粮仓建设主要以经过人类长期驯化的谷类、豆类、果类、畜牧类等农业作物和牲畜为主要劳动对象,旨在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蓝色粮仓建设则以海洋中生活的动植物资源和适宜滨海盐碱地耕作的耐盐碱性植物资源为劳作对象,陆海两类劳动对象地位相同,共同构筑了海陆统筹视角下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资源基础。

      第二,蓝色粮仓建设工作以生态脆弱的蓝色海域、海洋滩涂和滨海盐碱地为作业空间。受所处区位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蓝色海域、海洋滩涂和滨海盐碱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来就很脆弱,加上陆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给蓝色海域、海洋滩涂和滨海盐碱地的直接污染和次生灾害,使得蓝色粮仓建设工作面临巨大生态挑战。另一方面,除了耐盐碱性植物种植与陆地粮仓对应的农林牧业劳作具有相同的平面作业生产特征以外,依托蓝色海域和海洋滩涂进行的海洋动植物资源开发工作总体上呈现立体作业的生产特点,而蓝色海域及海洋滩涂空间的立体开发利用也为蓝色粮食的高效产出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保证。

      第三,蓝色粮仓建设工作以有效提供人类生产所用、生活所需、品种繁多的初级以及加工类蓝色粮食为根本宗旨。整体而言,蓝色粮食包括两大类:鲜食类的养殖海产品、海水灌溉农产品、捕捞海产品和经过简单或精深加工的蓝色粮食加工产品。从细分种类来看,蓝色粮食不仅包括提供动物性蛋白的甲壳类、头足类、贝类、鱼类海洋水产品,而且包括提供植物性蛋白的海洋藻类产品和海水灌溉农产品。应注意的是,除部分海水灌溉农产品以外,易腐烂是绝大多数蓝色粮食的固有属性,这就使得蓝色粮食普遍存在贮存期较短的特点,也是其区别于陆地粮仓大宗粮食产品的不同之处。

      综上分析,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蓝色粮仓建设工作显然是新时期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一项基于海陆统筹视角依托海洋资源拓展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战略举措。根据蓝色粮食的生产特征和细分种类不难判定,海水养殖业、海水灌溉农业、海洋捕捞业和蓝色粮食加工业是构成蓝色粮仓支撑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内容,它们彼此间协调发展的水平共同决定着蓝色粮仓作为一个海洋食物供给系统④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蓝色粮仓支撑产业的主要特征

      1.海水养殖业及其主要特征

      与陆地传统农业生产不同,海水养殖业是指依托蓝色海域和海洋滩涂放养自然生成或人工繁育的海洋动植物种苗,通过耕海牧渔的方式,生产动物性和植物性海洋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除了劳动对象和劳作介质的差别,海水养殖业和陆地传统种植业的本质内涵是相同的。⑤比较而言,海水养殖业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1)海水养殖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营特征。无论是鱼类、甲壳类、贝类等动物性海水养殖品种,还是海带、紫菜等植物性海洋藻类养殖品种,其从种苗投放到成品收获都需要遵循各个海水养殖品种的生长规律,海水养殖品种的生长周期决定了海水养殖行为的周期性经营特征。(2)海水养殖活动受海洋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程度较大。在实际生产中,海水养殖行为有封闭式循环海水养殖、半开放式海水养殖和开放式海水养殖之分。除封闭式循环海水养殖以外,半开放式海水养殖活动部分生产作业暴露于养殖海域或滩涂的自然环境之中,而开放式海水养殖活动则全部承受养殖海域或滩涂所在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台风、海啸、风暴潮、赤潮等为代表的海洋灾害一旦发生,受灾地区的海水养殖活动通常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绝产。(3)海水养殖活动受养殖海域和滩涂水体条件影响程度较大。一方面,海水养殖过程中受养殖技术的影响,在饵料投放、防疫用药方面存在过量使用问题,加上养殖种苗排泄物清理不及时,容易造成海水养殖水体的内源性污染。⑥另一方面,沿海地区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生产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是养殖海域及滩涂外源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实践中,两类污染的叠加交互作用,将会导致最终生产的养殖海产品产量下降、品质恶化,对终端消费者的健康存在一定的潜在威胁。所以,加强养殖海域和滩涂的水体监控工作是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4)海水养殖活动受海水养殖技术影响程度较大。从海水养殖容量来看,对于既定的养殖海域和滩涂,其最大养殖种苗数量是客观固定的,⑦一旦种苗投放量超过养殖空间的承载能力,在养殖模式和养殖物资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规模报酬递减的经济规律将会发生作用,导致养殖海产品产出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下降。若要扭转这种局面,海水养殖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是关键,具体表现在海水养殖方式选择和海水养殖物资选用两个方面。从简单的围网养殖、围栏养殖、筏式养殖、底播养殖,到种苗混养、轮养和滩涂梯级养殖,再到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和陆基工厂化养殖,海水养殖方式的不断革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突破海水养殖容量的限制,加之蕴含较高科技含量的环境友好型海水养殖物资的研发应用,二者综合作用能够大幅提高养殖海产品的产出水平。

      2.海水灌溉农业及其主要特征

      比较而言,海水灌溉农业与陆地传统种植业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劳动对象和介质两个方面。海水灌溉农业用于灌溉的水资源来自浩瀚的海洋,种植的作物也是耐盐碱性经济植物(具体包括可以作为粮食、油料、蔬菜、饲料、药材等富有经济价值的耐盐碱植物和盐生植物)。除了具有传统种植业的一般特点之外,海水灌溉农业的显著特征有三:(1)生产操作技术含量高。截至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在探索推广海水灌溉农业的过程中,大多致力于两个方向的科学探索:一是广泛搜集耐海水的经济作物品种;二是利用盐生植物的基因改造陆地作物品种。⑧耐盐碱作物的培育和基因工程技术均需要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强力支撑,由此决定了海水灌溉农业在生产技术层面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要求。(2)生态位特征明显。一般而言,不同的耐盐碱性经济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时空和适应性表现。把握不同耐盐碱植物的生态位和生活习性,根据不同滨海盐碱地特性进行适宜性引种,进而通过有效培育耐盐碱植被和大面积推广生产,有利于提高滨海盐碱地盐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水平。(3)生态脆弱性显著。海水灌溉农业依托特定的滨海盐碱地进行生产,后者固有的属性特征决定了海水灌溉农业规模化发展离不开近岸海域海水资源的有效浇灌。实践中,开放的海域较易受到陆源污染物的侵蚀污染,这客观上使得海水灌溉农业面临较大程度的生态风险。同时,海水灌溉农业所处区位也使得海水灌溉农业生产客观上存在较大程度的自然风险。一旦发生台风、海啸、风暴潮等海洋自然灾害,根植于滨海盐碱地的海水灌溉农业生产将因环境恶化备受冲击,最终减产甚至遭受灭顶之灾。

      3.海洋捕捞业及其主要特征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生产部门,海洋捕捞业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质技术装备(例如船舶、网具、卫星定位设备、渔探仪、测深仪等)到特定的海域空间从事捕捞作业,通过捕获或采集自然衍生的海洋动物和植物获得海产品的一个行业。对比来看,海洋捕捞业有四个主要特征:(1)资本技术含量较高。从捕捞船只的购置,到捕捞网具、船舶卫星定位设备、渔探仪、测深仪等捕捞装备的采购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这些设备的使用也需要海捕作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所以海洋捕捞业整体呈现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经营特征。(2)受海洋水产自然资源存量的影响较大。科学技术的进步赋予海洋捕捞微观主体强大的海捕作业能力,随之而来的是人类过度的海捕行为,而过度的海捕作业会损害海洋水产种群的自我修复能力,最终导致海洋捕捞作业不可持续和整个部门生产的严重萎缩。(3)受抛锚海域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捕捞海域有近海和远海之分,无论在哪个海域作业,依托海洋船舶开展的海捕作业都不可避免地受抛锚海域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抛开台风、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单是抛锚海域动态变化的海洋潮流、飘忽不定的海风方向都会增加海洋捕捞作业的难度,这也客观上使得海捕作业存在较大程度的自然风险。(4)受捕捞海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较大。相比近海捕捞作业,远洋捕捞作业更易受国际海洋捕捞渔业组织法规制度的影响,不同年份捕捞配额分配的差异,加上海洋水产自然资源本身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使得海洋捕捞渔获量随年份不同上下波动,这也决定了捕捞海产品对蓝色粮食产出总量的贡献能力有限。

      4.蓝色粮食加工业及其主要特征

      蓝色粮食加工业主要指以养殖海产品、海水灌溉农产品和捕捞海产品为原材料,经过冷冻、干制、腌制等简单加工以及化工萃取提纯等精深加工,提供富含海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加工类蓝色粮食的社会生产部门。相比于其他生产行为,蓝色粮食的加工活动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资本技术较为密集。由于蓝色粮食(个别海水灌溉农产品除外)普遍具有易腐烂的特点,所以相比于鲜食类的蓝色粮食,蓝色粮食加工产品的持续高效供给不仅依赖于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而且需要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以保障所购原材料内在品质的绝对安全。毫无疑问,配套完整的蓝色粮食加工生产线建设和加工工艺的升级换代均需要雄厚的资金投入,便捷高效的冷库设施建设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所以整体来看,无论使用冷冻干制、腌制等简单工艺,还是使用化工萃取提纯等精深加工工艺,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经营特征是蓝色粮食加工业区别于其他社会生产部门的首要特征。资金保障是否充裕、加工技术是否领先决定着蓝色粮食加工企业的经营实力和行业地位,蓝色粮食加工工艺的发明创新决定着整个行业微观生产的经济效率。(2)用作原材料的养殖海产品、海水灌溉农产品和捕捞海产品的供给水平对蓝色粮食加工业的生产规模影响程度较大。由于资源、环境和技术的作用,养殖海产品、海水灌溉农产品和捕捞海产品的产出总量不稳定特征常态化。三者作为生产要素进入蓝色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势必导致蓝色粮食加工企业的最终产出总量不稳定,显然不利于蓝色粮食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健康发展。据此来看,对于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积极发展蓝色粮食国际贸易和加快建设海外蓝色粮仓是其蓝色粮食加工业实现持续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3)综合经济效益较大。蓝色粮食之所以被企业选择加工生产,除了绝大部分蓝色粮食不耐贮存的客观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蓝色粮食加工产品普遍具有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益。以海洋藻类产品加工为例,海带单纯的食用价值远远低于以其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产出的褐藻胶、卡拉胶、琼脂等海藻化工产品,它们的市场售价差距巨大。同时,相比于蓝色粮食一般加工成品价值的市场表现,蓝色粮食加工环节的副产品(以虾头、蟹壳、鱼骨、内脏等为主)开发严重不足,实际生产中更多的是用作生产鱼粉等经济价值偏低的粗加工产品。大量科学实验结果表明,虾头、蟹壳、鱼骨、内脏等蓝色粮食加工副产品蕴含较高的药物成分,对于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等人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依托新型药物研制工艺进行海洋保健系列药物生产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提升蓝色粮食加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关键抓手和主要突破点。

      三、蓝色粮仓支撑产业的系统功能定位

      结合蓝色粮仓支撑产业的系统构成分析,依据会计核算一般原理,可以构建蓝色粮食总量核算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边际分析系统考察其数理结构特征,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判别经济系统内部有效支撑蓝色粮仓建设的四个关键产业的发展演变特征,而且可以明确蓝色粮仓建设中四个支撑产业的系统功能定位。

      1.蓝色粮食总量核算函数的建立

      由于蓝色粮食主要由海水养殖部门、海水灌溉农业部门、海洋捕捞部门和蓝色粮食加工部门的最终产出成果组成,所以可以把蓝色粮食总量核算函数简单地表示如下:

      

      

       这意味着在蓝色粮食总产量中,鲜食类养殖海产品的产量、鲜食类海水灌溉农产品的产量、鲜食类海捕渔获物的产量以及蓝色粮食加工产品的产量在蓝色粮食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各自的增长率都是正数。

      2.蓝色粮食总量核算函数的解析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快速发展不断提升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由此也导致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此类现象在海洋捕捞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来看,人类在近远海海域过度捕捞的行为在增加海洋捕捞渔获物产量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捕捞渔获物品质不断下降的严峻事实。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水产自然资源总量逐年递减,海洋生物种群因自我修复能力受损而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针对于此,人类日益增长的海洋水产品消费需求促生并有效推动了全球海水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从我国国情来看,自1990年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大国之后,养殖水产品在我国水产品供给总量中的比例一直超过50%,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已实现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变。⑨据此事实,放眼世界范围内,客观存在

,依据不等式法则可以进一步得到

,这意味着海水养殖业对蓝色粮食总产量的贡献大于海洋捕捞业对蓝色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程度。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用于水产企业生产加工的蓝色粮食主要是海水养殖业、海水灌溉农业和海洋捕捞业的初级水(农)产品,在实际生活中,三个部门所属的微观生产主体——主要对应于海水养殖户(或企业)、海水灌溉农户(或企业)和海洋捕捞户(或企业)——在自身食用需求和比较收益的驱动下,其最终决定作为水产加工企业原料销售的蓝色粮食数量是很不稳定的并且总量有限。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日常生活中用于鲜食消费的蓝色粮食(以鲜活类海水产品为代表)通常具有较高的市场售价,客观上使得用作加工原料的蓝色粮食数量在蓝色粮食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存在一个固定的数值。相应地,蓝色粮食加工产品增长率

的动态变化也将趋向于一个固定的常数,简单记作C。另一方面,由于人类自身生长发育的阶段性需求存在差异,蓝色粮食在人们日常食品消费中所占的比例通常也呈现阶段性的波动特征,鉴于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总求和,使得蓝色粮食加工成品占蓝色粮食总产量的比例

/Q在市场消费终端个体需求的拉动下也将趋向一个极限数值,简单记作R,其大小取决于经济系统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和结构)和时间的变化,故有R=f(P,t),而且R∈(0,1)。综合来看,

关系成立。经过等量代换,公式(2)可以表示如下:

      

      由公式(3)可以看出,对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而言,其蓝色粮食总产量中尽管包含了蓝色粮食加工产品的产出贡献,但由于蓝色粮食加工原料供给与蓝色粮食鲜品消费数量之间客观存在矛盾,加之蓝色粮食加工工艺、生产规模等因素的制约,致使蓝色粮食加工产品对蓝色粮食产出总量的贡献程度有限,其最大理论数值也仅对应公式(3)中的常数值C×R。

      3.蓝色粮仓支撑产业的功能定位

      (1)海水养殖业的功能定位

      根据海洋捕捞业对蓝色粮食产出贡献的分析,不等式

关系显然成立。根据公式(3)蕴含的经济内涵,从整体来看,在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内部,蓝色粮食的供应数量是否充足、蓝色粮食的供给结构是否合理、蓝色粮食的安全保障能否持续,关键取决于海水养殖业和海水灌溉农业的科学发展水平,二者所产蓝色粮食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经济系统内部蓝色粮仓建设工作完善与否的核心指标。具体来看,受世界范围内的耐盐碱性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种植加工技术等因素制约,海水灌溉农业目前对经济系统蓝色粮仓的产出贡献能力有限。故与之相比,海水养殖业才是决定蓝色粮仓有效库存丰裕程度的主导性生产部门。一定程度上,海水养殖业可以视为支撑蓝色粮仓建设的动力引擎,它决定着蓝色粮仓建设的规模大小,担负着主导经济系统蓝色粮食产出数量增长的重要功能。

      (2)海水灌溉农业的功能定位

      现阶段,海水灌溉农业对蓝色粮食产出的贡献能力明显弱于养殖技术体系相对完善的海水养殖业,以耐盐碱性作物品种选育技术、耕作技术、产出加工技术为代表的海水灌溉农业科技的创新突破决定着海水灌溉农业对蓝色粮食产能增长的带动作用大小,也是未来海水灌溉农业实现高效开发的突破口。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提升,海水灌溉农产品固有的功能性食品价值必将使得海水灌溉农业在蓝色粮仓建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不仅对蓝色粮食的有效供给提供关键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蓝色粮食供给结构调整升级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它是有效支撑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增长极,担负着蓝色粮食产出数量的补充保障性功能和结构调整性功能。

      (3)海洋捕捞业的功能定位

      由于目前并非所有的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海洋生物资源都能够被驯化进行人工养殖生产,加之耐盐碱性作物品种选育及其种植加工技术重大突破短期内难以实现,所以整体来看现阶段海水养殖业和海水灌溉农业可以提供的蓝色粮食种类有限,经济系统内部蓝色粮食供给营养结构的调整优化更多地还要依赖海洋捕捞渔获量和蓝色粮食加工产品的充实和调节。与海水养殖业和海水灌溉农业本质不同,海洋捕捞业(特别是远洋渔业)在蓝色粮仓建设中主要担负三大功能:第一,基础保障功能,主要是指通过捕捞海洋动植物资源,提供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海洋水产品,确保经济系统蓝色粮食供给的数量安全。第二,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功能,主要是指在国际海洋渔业管理规则框架内,通过科学开发全球深远海水产资源,为国民持续提供高效海洋动植物蛋白。第三,营养结构平衡功能,主要是指通过捕捞不同种类的海洋水产生物,大幅提高蓝色粮食营养物质的供给总量,旨在促进国民膳食营养结构的调整优化。

      (4)蓝色粮食加工业的功能定位

      客观来看,尽管蓝色粮食加工产品对于经济系统蓝色粮食产出总量的贡献程度有限,但并不能否认蓝色粮食加工产品在整个蓝色粮食供给体系中的固有地位和重要作用。比较而言,在蓝色粮仓建设中,蓝色粮食加工业因其生产方式不同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其主要承担着三大功能:第一,提质功能,主要是指针对蓝色粮食易腐烂、不耐贮藏的特点,通过机械化加工生产耐储存、方便食用的蓝色粮食加工产品,最大限度地提升蓝色粮食有效供给的内在品质。第二,扩容功能,主要是指使用不同的加工包装工艺,通过生产品类多样、健康功能价值突出的蓝色粮食加工产品,丰富蓝色粮食有效供给的多元组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第三,增值功能,主要是指针对蓝色粮食不同的营养成分,通过萃取提纯、生物技术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升蓝色粮食加工产品的食用功能价值,最终达到增加蓝色粮食经济附加价值的目的。

      综上分析,不难判定在粮食安全战略实施背景下,海水养殖业和海水灌溉农业是蓝色粮仓建设中的关键性生产部门,它们决定着蓝色粮食的有效供给种类和规模总量,二者在蓝色粮食供给体系中主要担负系统的增长带动性功能。与之相比,海洋捕捞业和蓝色粮食加工业则在蓝色粮仓建设中扮演着蓝色粮食营养结构调剂师的重要角色,它们主要担负着蓝色粮食供给系统的基础保障性功能和结构调整性功能,二者对于蓝色粮食供给营养结构的整体调控和优化水平决定着蓝色粮仓在国家未来粮食安全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建设高度。

      ①包建中《发展高技术应创建“三色农业”——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年第6期。

      ②曾呈奎《走农牧化道路为主导的水产生产发展我国的蓝色农业》,《科学与管理》2000年第4期。

      ③唐启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现代渔业建设——实施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2008年,第14-17页。

      ④韩立民、李大海《“蓝色粮仓”: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保障》,《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第1期。

      ⑤孙吉亭:《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3页。

      ⑥吴隆杰、苏昕《水产养殖业对天然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渔业经济》2006年第1期。

      ⑦董双林、李德尚、潘克厚《论海水养殖的养殖容量》,《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2期。

      ⑧王金环、韩立民《海水灌溉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对策建议》,《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4期。

      ⑨韩立民、任光艳、秦宏《“三渔”问题的基本内涵及其特殊性》,《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6期。

标签:;  ;  ;  ;  ;  ;  ;  ;  ;  

蓝色粮仓配套产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定位_渔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