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急诊科 550014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诊科抢救室患者64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行一般急救护理,研究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实行的一般急救护理存在的护理缺陷和急救护理不完善等发生率高于研究组,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比较,对照组患者(87.2%)对护理满意度也低于研究组(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有显著的护理干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护理风险;急诊患者;急诊抢救室;护理质量
急诊科是医院管理的窗口,急诊抢救室是抢救危重患者,稳定生命体征的重要功能区域,接收的患者多为突发急症或者遭受意外变故,不仅疾病谱广,且伤病情危重凶险,容易出现危急状况甚至死亡,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急诊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间短,急救治疗、护理工作量大,在急救护理中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信誉[1]。在急诊护理中合理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积极有效的开展护理干预,预见并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文对640例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风险管理成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诊科抢救室患者64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92例,女性128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为(42.4±5.7)岁,对照组男性180例,女性140例,平均年龄为(39.7±6.2)岁。所有患者中,车祸伤221例、殴打致伤124例、心脑血管急症200例,其他急症9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式:1、对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患者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2、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适宜的吸氧措施;3、根据医嘱建立静脉通道和留取标本进行相关检查;4、配合医生进行身体全面检查,做好急救配合;5、做好抢救记录。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主要为:(1)科室成立由护士长、抢救组长、科室骨干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制订工作职责,定期对急救护理质量进行监控,重点督查急救护士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执行情况如:查对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2)重视急救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组织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有关的文件,及时对临床上出现的护理缺陷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自觉主动地保护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控制并回避风险。(3)提高抢救护士业务能力,以《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为基础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培训。要求急救护理人员熟悉各种危急重症抢救流程,病情观察要点,熟练操作急救技能和急救仪器,定期进行护理专业理论考核与技能测评。能够及时充分评估患者病情,配合医生采取急救干预措施。(4)建立并完善急救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和防范措施。护理风险客观存在,在进行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文书记录,真实、准确地反应患者病情发展过程和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5)高度重视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转运等关键环节的风险防范,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转运途中的潜在风险,做好护理干预。选择适宜的运送工具,合理安排陪检护送人员,备齐监护急救用品,告知家属可能出现的风险,签署相关协议,填写危重患者转运记录单。(6)加强护患有效沟通,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感受,语言规范易懂,简明扼要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同时,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根据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设定20题,每题1—5分,100—85分为非常满意,84—70为满意,69—6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原理
对统计的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9.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比较,实验组患者对风险护理的总满意率(94.4%)明显高于常规组对常规护理的总满意率(87.2%),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护的过程中,因为各种意外风险导致急诊科患者突然的病情加重,甚至意外死亡的现象[2]。在重症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据相关统计,护理风险在急诊抢救患者中发生的几率高达76.8%,并且以老年人为主。一旦发生护理风险就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诊断周期。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急诊抢救室重症患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面对护理风险发生之前所设计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及发生后所实施的一系列应对策略,做好风险评估,采取积极的措施,最大限度防止护理风险发生,降低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比较,实验组患者对风险护理的总满意率(94.4%)明显高于常规组对常规护理的总满意率(87.2%),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对急诊科患者实行风险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康复几率。该研究结果与焦卫红[3]的“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的研究结果几乎一致。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各项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并且每项风险事件的差异均明显。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风险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有效控制风险事件对患者的危害。
综上所述,实行护理风险管理,落实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急救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抢救室患者的安全管理和满意度有积极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燕梅,李欣.急诊科护理与风险防范[J].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凌世英,周阳.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5):134—135.
[3]焦卫红,蒋海兰,于梅等.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0(9):630—632.
个人认为对比应该是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时间上的对比,不是同期患者分期对比。是否应该重新设计对照?
论文作者:王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急诊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满意论文; 两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