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加别嘌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李发喜

长沙肉类联合加工厂职工医院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秋水仙碱加别嘌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给予秋水仙碱加别嘌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尿酸水平、关节肿胀、关节疼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较高,但以对照组的发生率较高。结论:痛风性关节炎采取秋水仙碱加别嘌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但用药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上需谨慎使用。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秋水仙碱;别嘌醇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中一种常见关节疾病,是指以尿酸盐和高尿酸血症在关节处结晶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该类疾病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表现为关节活动度下降、关节处红肿胀痛等,严重的可能表现为关节变性和关节损伤性病变。虽然该病的病程较为迟缓,但长期的病变易导致肾功能不全、尿酸盐肾病、关节致残等后果。有研究显示关节处尿酸积蓄、嘌呤代谢紊乱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增加体内尿酸的排泄及降低体内的嘌呤含量。由此,我院对2012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秋水仙碱加别嘌醇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对其进行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1997年美国湿协会执行的分类标准[1];均无胃肠、肝脏、肝胆等消化或代谢系统疾病,无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相关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1.2±3.2)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2.5±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秋水仙碱(滇红药业玉溪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904)治疗,首次剂量0.5mg,1次/h,每日总剂量不超过3mg;次日开始秋水仙碱剂量为0.5mg,3次/d,联用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别嘌醇(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334)治疗,每天给药剂量为0.5 mg秋水仙碱加0.1 g别嘌醇,3次/d,用药周期8周。所有患者用药期间腹泻等不良反应,需停止药物治疗,并给予对症治疗[2]。

1.3 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关节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痛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5,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痛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痛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尿酸水平、关节肿胀、关节疼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释:*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0例出现胃肠道症状,占40.00%,2例血常规异常,占4.00%,5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占10.00%;对照组有32例出现胃肠道症状,占64.00%,4例血常规异常,占8.00%,1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占22.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关节疾病,有研究发现痛风的发病机制是由关节周围的尿酸沉积导致患者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尿酸排泄受阻而引起的疾病[4]。在西医治疗上,通风关节炎的常用药物有秋水仙碱、别嘌醇。其中秋水仙碱可抑制磷脂酶A2及局部细胞产生IL-6等控制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该药物的使用也容易引起腹泻、呕吐等一系列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等。有研究报道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55%~80%[5]。秋水仙碱不会影响血液中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和排泄,而别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可降低血液中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盐沉积,别嘌醇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有学者采用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结果发现其治疗效果较好[6]。经本研究证实,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表明通风关节炎采取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高,主要以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为主。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应谨慎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爱平,王振青.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4,3(11):1912-1913.

[2]丁煜.痛风消方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436-437.

[3]原发性痛风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4):18-19.

[4]曹黎茹,张娟.消肿止痛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2例[J].陕西中医,2012,33(9):1177-1179.

[5]陈丹.自制复方黄连液冰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1,17(6):117-118.

[6]刘雅,王丽敏,高明利等.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银屑病关节炎1例[J].光明中医,2014,29(4):813-814.

论文作者:李发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秋水仙碱加别嘌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李发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