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检验科 730050
【摘要】目的:分析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中性粒细胞比例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80例不同的全血hs-CRP浓度临床病例为实验组,与此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hs-CRP、中性细胞比例检测,借以实施t检验,并同时施以相关性比较。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可知,实验组病例的hs-CRP明显高于参照组,满足P<0.05,而相较于中性粒细胞相关性,NEU%与实验组的全血hs-CRP具有极好的相关性。结论:hs-CRP属于重要的参考指标,主要关联急性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比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表明,当hs-CRP>50mg/L,就可以说明炎症的存在,尤其是细菌感染,是临床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比例;炎症
【中图分类号】R3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15-01
C反应蛋白(CRP),其归属急性相反应蛋白,于健康人群存在率较低。而所谓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要针对的是临床中借助超敏感技术,借以检测人体内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升试验灵敏性,提高准确度,从而有效区别患者炎症[1]。本文中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中性粒细胞比例的相关意义,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在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1.8)岁;同时择选40例健康体检患者,年龄在22-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2.2)岁。
1.2仪器与设备
针对全血hs-CRP,借助芬兰Orion生产的QuickRead go CRP检测仪,还有与之相配套试剂盒,而中性粒细胞分类,主要是通过SYSMEX400i自动血液分析仪器,同时进行配套试剂测定,所有操作需遵循说明书。
1.3检测方法
通过1管EDTA-K2抗凝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同时进行全血hs-CRP,然后依据Neu%进行中性粒细胞分组,分别是正常组(50%≤Neu≤70%)、升高组(70%<Neu<80%)、显著升高组(Neu≥80%)。而健康组人员的Neu基本是上处于稳定状态,在常规范围之内[2]。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针对数据分析以及处理部分,选取全新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全血hs-CRP检测结果与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结果如下,相较于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组,升高组与之相比较满足P<0.05,与此同时与显著升高组、健康人员组相比都满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与中性粒细胞比相关性分析
针对hs-CRP值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增高组和显著增高组具有某种关联性,参考标准是Neu%,其与全血hs-CRP具有极佳的相关性,而正常组对比与hs-CRP相关性较小,P>0.05。
3讨论
所谓的C反应蛋白,其属于肝脏合成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相反应蛋白,在某种程度上能激活炎症反应。急性炎症具有非常明显的征兆,其一表现为浓度升高,而其二则为浓度降低,而且速度相对而言较快,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急速递增,对该类症状需进行及时的药物治疗,一周时间就能恢复健康,而且并不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比如生理、药物治疗、免疫状态等[3]。
本次研究中,假设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递增,那么相对应的全血hs-CRP浓度随之增加,但是这种结果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针对较为特殊的个别患者,他们的全血hs-CRP显示为正常,究其原因在于病患很可能处于炎症初期,患者服用了抗菌药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性粒细胞比例,其不仅对炎症的评估具有诊断意义,同时对组织损伤诊断,还有病情评估都具有参考价值。因而将其与hs-CRP进行联合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对患者病情评估以及诊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4]。
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中通过相关实验数据获取到具有客观价值的研究成果,且这一研究成果与王明明、徐莉莉、欧阳奇琦[5]等人所著一书中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这足以说明本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之后的临床中积极扩大应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全血hs-CRP检测相对而言极易操作,而且操作速度相对较快,标本用量相对较少,只需20μl就可以获得相对准确的效果,而且完全不需要离心,而且还能和血常规使用同一管血,从某种程度而言降低抽血管数,特别适用于感染疾病诊断,同时还能适用于门诊急诊之中,都能获得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
结论
综上所述,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属于炎性标志物,对于炎症的诊断给予良好的参考标准,而且对组织损伤疾病的确诊意义重大,由此可以看出上述诊断参考标志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关键的是其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属于正相关性,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hs-CRP于疾病反应更迅速,而且更为敏感,受外界影响小,检测结果更为稳定,建议将hs-CRP与常规共同检测,为临床给予诊断与支持。
参考文献:
[1]魏容,杨娜,梁艳丽,李凤.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中性粒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2(08):200-201.
[2]刘志桢,房有福,孙春蕾,周娟,李娜.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6,02(31):283-285.
[3]沈莉英.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4(01):590-591.
[4]孙海静.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超敏CRP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07):29-30.
[5]王明明,徐莉莉,欧阳奇琦,苏乃伦.肺炎患儿血超敏C反应蛋白、WBC及分类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4,07(11):122-124.
论文作者:赵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粒细胞论文; 蛋白论文; 相关性论文; 比例论文; 炎症论文; 患者论文; 意义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