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论文

论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论文

论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

◆宝鸡文理学院 马香莲 姚满团

摘 要: 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是研究者在教育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理解的基础上,对这种探究活动担负的责任的理解和体验。这种意识不仅有利于教育者研究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教育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还利于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对教育研究者责任意识的唤醒,首先应清醒地认识教育研究中应始终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以确保责任意识的方向性;也应自觉抵制学术不正之风,保持责任意识的纯洁性;还应积极投身教育研究,持续激发责任意识。

关键词: 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者;责任意识

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成果,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而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成果的产出需要研究者有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作为教育研究者,在具有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的同时,责任意识更是保证教育研究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实现上述目标,应通过水资源体系、水生态体系、水景观体系、水工程体系和水管理体系等五大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建成区及规划区水生态建设水平,确保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建设“天蓝、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聊城新景观。

一、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

叶浩生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责任意识。他认为,责任意识是责任主体对责任的客观认知与主观体验,主要包括责任认知与责任情感两个方面,责任认知是责任情感产生的基础,责任情感反过来又影响责任认知的深刻程度。基于此,可以认为,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就是研究者在教育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理解的基础上,对这种探究活动担负的责任的理解和体验,一方面,涉及对教育研究责任的认知,即自身是否有能力,以及怎样履行这种责任,如果不能履行好这种责任,会导致什么后果等问题的认知;另一方面,涉及在对教育研究责任的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的是教育研究者责任意识的主观价值。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教育研究者责任意识存在个体差异。

二、教育研究者责任意识的意义

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融教育研究的实践责任与研究者的责任认知、体验为一体,对提升教育者教育研究素养,推动教育学术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实践的科学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对自身研究水平提升的意义。作为教育研究者,必须能敏锐地把握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特征,选择有价值、有新意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审慎地界定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行文献检索,拟定研究计划,采用与问题相适宜的研究方法开展实际研究。而无论研究者使用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还是解释主义研究范式,抑或是混合研究范式,从选题到得出结论,其间的每一步,教育研究者都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因此,这一过程,是对教育研究者责任意识的检验,也是对教育研究者研究能力和技术的磨练,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缺少这种责任意识,盲目跟风,追名逐利,不从教育研究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和体验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问题,则会使教育学术研究与教育理论和现实中的“真问题”渐行渐远。教育研究的功利性目的也就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学术腐败就会不断滋生,教育研究难以健康持续发展。这是教育研究者的一种自我放逐,既是在消解教育问题,也是在消解教育学科,教育研究的学术地位也就更难得到根本性提升。

教育研究者倘若缺乏教育研究的责任意识,则研究的“伪问题”可能会出现,对这些没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伪问题的研究,根本称不上科学研究,之后的研究步骤无论设计得如何严密,都是在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产出的“伪成果”会以讹传讹,贻害无穷,遑论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促进。

第三,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纵观中外历史,凡是学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也是学者的责任意识表现得十分充分的时期。教育学术研究要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指导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就必须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中,教育研究者始终不渝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例如,近十年来,我国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先后产生了一系列有关农村教育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女童教育、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论文,充分显示了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

同时还应看到,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非朝夕之功,而教育研究者责任意识,对一步一步夯实教育研究的功底,更好地发挥教育研究者在教育学术研究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清醒地认识教育研究中应始终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以保持责任意识的方向性。因为教育研究具有价值性、真理性、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这一特点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根本的方向问题,也是积极的责任情感产生的观念基础。教育研究者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保持对中国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正确责任意识,对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应理性地从正面、反面及中立的角度多做思考,……不仅要能综合专业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所言,还要善于反思自己的‘前见’”。切不可不负责任地讲话;在研究中不加反思、简单地照搬国外的理论观点和评价标准。

而教育研究者责任意识不强,可能就导致其中的某一步以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例如,可能有好的问题,但重点文献检索敷衍了事,不够全面,或是方法使用不当,导致研究结论不够客观,出现一些偏向。

另外,汇率的阶段性稳定也是一个重点方面。据了解,与二季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表述不同,三季度更加强调“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当前人民币汇率接近‘7’关口的背景下,市场对于‘7’点位的预期略现悲观,因此,央行更加注重汇率的阶段稳定。近期为维稳汇率,央行在提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及重启‘逆周期因子’,11月7日首次在香港招标发行20亿央票,以回收离岸市场人民币,维稳离岸人民币汇率。未来一段时间,保持人民币回来的基本稳定将是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吴琦表示。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以减少农药污染和残留。生产过程遵循有害生物防控物质的选用原则、农药使用规范和无公害黄芩农药与重金属残留要求,建立以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安全低毒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发展无公害黄芩生产,本着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优化协调运用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配套措施,达到高产、优质、低耗、无害的目的。同时应注意施药次数,黄芩土传病害如黄芩根腐病、黄芩根结线虫病施药次数太多易使病菌出现抗药性,并加重黄芩根中农药残留,影响药材品质[6]。

三、教育研究者责任意识的觉醒

第二,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对教育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意义。北宋大儒张载认为,学者应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境界,教育研究者亦应有不懈追求这种境界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责任意识,教育研究者对这种境界不懈追求的过程也是责任意识彰显和实践的过程。这种责任意识既表现为教育研究者对教育学术研究、对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业的敬畏和诚意,也表现为通过教育学术研究为苍生献身的精神。教育学术研究发展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问题意识、学理意识、方法意识等,但是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亦是其赖以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有了责任意识就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教育学术研究的意义,发掘隐匿的问题,并沉下心思负责任地做研究。例如,以教育学知识为对象的元研究,教育现象的跨学科研究等,无不是教育研究者对教育学术研究健康发展追求的一种责任意识。

第二,自觉抵制学术不正之风,不断激发责任意识。教育研究者既需要对教育研究领域有浓厚兴趣,又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可能力求使自己在教育研究上得出“经世致用”的创新性成果。缺乏责任意识,兴趣容易变味,可能会受到个人狭隘名利观的影响,受到学术不正之风的侵蚀,易于急功近利,更难以代言真理。因此,教育研究者必须严格自律,克服浮躁心态,深刻认识教育研究的责任,利用自己掌握的研究方法、技术,负责任地开展教育研究,解决问题,使这种责任意识成为一以贯之的“生存心态”,以确保作为知识分子的公信力。

第三,积极投身教育研究,持续保持责任意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新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教育研究者去研究、去回答,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教育研究者实现个人的学术和社会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科学发展的源泉,教育研究者积极参与教育实践,认真关注人民关心的教育问题,“倾听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并将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忠实地表达出来”,以达到“及时改进不足甚至必要时推翻专家组‘既定方案’,以避免‘政策弯路’”。率先发现并切身感受这些问题,才能激发研究者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意识,带着这种责任意识,才能在教育研究中做到“研可用之题,立可信之言,献可行之策,做可能之事”。

普莱斯定律[8]中核心作者发文量:m=0.749(m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ma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论文数),本研究中nmax=17,得出m≈3。由此可知,图2中的29位作者均是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核心作者,这些作者是推动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发展的中流砥柱。

总之,作为怀特海所言的一种“智力冒险”的教育研究,其研究者须有问题意识,更应有责任意识。教育研究者有了责任意识,并将之内化为自己作为一名研究者的品格,才会具有不懈追求教育真理的动力,才会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努力拓宽视野和思路,提升研究水平,也才可使教育研究这一学术共同体的品质不断提升,从而使教育研究活动成为一种对教育世界富有担当的审慎追问和理性探索,使之能立于学术之林,并使教育研究成为一种对当下教育生活正本清源,对未来教育生活真诚向往的活动。

参考文献:

[1]侯怀银,刘楠.论邓正来的社会科学观[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1).

[2]李太平,刘燕楠.教育研究的转向: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3]杨江华.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及其变迁[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

[4]汤晓蒙,刘晖.从“多学科”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学科的方法论转向[J].教育研究,2014,(12).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216(2019)03B-0121-03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项目“陕西城乡中小学教师质量差异问题研究(16JK1032)”;陕西省教育厅学前教育重点项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配备现状及补充对策研究(ZdKT1803)”;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陕西省属高校教师组织归属感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SGH18H332)”。

标签:;  ;  ;  ;  

论教育研究者的责任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