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讨论的环节_英语论文

论讨论的环节_英语论文

对讨论环节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二年级的英语教材(SEFC Book 2)在编排上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增加了每个单元的容量,其中讨论(discussion)环节逐渐增多;处理好这一环节无疑会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但不少教师对讨论这一环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采取的做法是要么让学生课后自学,要么课上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笔者认为,要把握和运用好讨论这一环节。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讨论的作用

首先,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讨论是一种交际性活动,学生在讨论时,能真正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运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语言,有益于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讨论本身既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双向交流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又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交流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查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能结合学生的交际;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互相配合、集体协作的团队意识。

第三,讨论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对于难以把握的话题或难以看懂的图片,让学生在写作前展开讨论,把要表达的要点归纳出来,这样学生在动笔时就觉得容易得多。例如,在做SEFC Book 2B Lesson 8的写作练习"My Hometown"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讨论写该主题应包括哪些要点。学生通过讨论认为,文章应主要突出“家乡的变化”,并从几个方面列出要点。这样,学生的写作练习就能做到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另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合理运用讨论的形式

针对讨论话题的不同,讨论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话题展开的深度,运用师生讨论、对子讨论、小组讨论、正反两方辩论等多种讨论形式。例如,讨论SEFC Book 2A Lesson 6中"Do you likesmoking?"这一话题时,笔者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甲组的观点是"Smoking is harmful.";乙组的观点为"Smoking is good."。笔者要求学生用辩论的形式阐述各自的理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如,讨论SEFC Book 2ALesson 31中的"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find a person hurt ina car accident?"这一话题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迅速,并且合理的观点多。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

根据教学进度和讨论题目的需要,教师还可以安排课前讨论和课后讨论。例如,根据SEFC Book 2B Lesson 79的"What should be done inyour town to make life easier for disabled people?"这一话题,笔者安排学生课后进行讨论。下节课检查时,学生提出了各种切合实际的做法。例如:

①We should have a right attitude towards the disabled.

②In our daily life,we should be their eyes,their ears,theirmouths and their feet.

③They should go to special schools.

④They should be given equal chances to get jobs.

⑤Public places should be built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edisabled people.

三、讨论应遵循的原则

1.激发兴趣,全员参与

讨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例如,讨论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讨论的任务,一旦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讨论的效率就会提高。教材中设计了很多讨论内容,如果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则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材料作更全面和更深层的理解。

2.消除疑虑,不纠小错

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人称、时态、语法或逻辑上的错误,教师对此不必多虑,应该认识到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如果学生一出现错误教师就去纠正,势必会造成学生的紧张心理,以致于使其不敢开口。学生只要长期进行语言实践,其英语运用能力就会随之提高,表达中的语言错误也会随之减少,同时,教师也不要一味地去挑剔学生表达中的语言错误,要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况下保持思维和表达的连贯性。

3.逐层推进,全面提高

对于难度较大的话题,教师可先让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陈述他们的意见,教师小结后,再让能力差的学生叙述、这样,教师既能在课堂上抓住后进生的注意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好英语的信心。例如,在要求学生理解SEFC Book 2B Lesson 90中的"Why arelight signals better than electrical signals?"这一问题时,学生必须能够理解“电信号、光信号、金属导线、光纤管”这些概念。讨论后,笔者采取了上述做法,使得能力差的学生也能讲出:Whenelectrical signals travel along metal wires,they get weakerand weaker.However,when light signals travel along very thinglass pipes,they can travel 150 km without getting weaker.And their signals are clearer than electrical ones.

4.明确目的,鼓励创新

教师设计每一次讨论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既要鼓励每位学生敢于表达,又要允许学生发挥合理想象。当一部分学生学会了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教材中的基本观点之后,往往会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积极鼓励。例如,在讨论SEFC Book 2A Lesson 6中有关"Is smoking a bad habit?"这个话题时,学生提出了"Smoking is good."这一观点,笔者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观点,并让他们说出其理由。学生相继讲出了:

Smoking is helpful to one's thinking.

Smoking can bring inspiration to a person.

Smoking can refresh a person when he is tired.

A man with a cigarette is always handsome.

针对这些观点,笔者首先表扬了学生积极思维和大胆想象;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怎样去做,从而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优良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1.教师的组织作用

讨论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学生不仅学不到该学的东西,反而浪费了时间。因此,在每次讨论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教师还应针对不同话题,把握讨论的深度,合理控制讨论的时间,并采用恰当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讨论。

2.教师的启发作用

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例如,在讨论SEFC Book 2A Lesson 2中的三幅图片时,学生了解了图片内容之后,笔者有意识地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yare Disney's films so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学生一开始或许讲不好,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讨论,渐渐得出了结论:Disney的作品反映了“智慧战胜强暴”、“正义必胜邪恶”、“勤劳才能收获”这些人类永远歌颂的主题。在讨论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架设语言桥梁的作用

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语言障碍,教师对这种现象应该有充分的预见。在学生运用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例如,学生讨论SEFC Book 2A Lesson 2中的三幅图片时,笔者给学生提示了以下单词:wisdom,justice,guilty和gain等。结果学生作出了令人满意的理解:"Wisdom can defeat any strongenemy."/"Justice always defeats the guilty."/"one can gainnothing without hard work."/"No pains,no gains."这些训练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4.教师正确的导向作用

教师是学生完成好讨论这一环节的关键因素。学生讨论后总是期望教师对他们感到迷惑的观点作出评判。因此,必要时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观点要作出正确的评析,对他们难以表达的话题应该指出思路,并提供正确的示范:对一些生活性和社会性的话题,教师应给学生作出健康向上的引导。

标签:;  ;  

论讨论的环节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