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经营:经验与借鉴_跨国经营论文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经营:经验与借鉴_跨国经营论文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经营:经验及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经营论文,经验论文,地区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跨国经营的优势来源

和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相比,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更加注重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这些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主体多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大多是由出口导向型企业发展而成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这些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阶段,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趋势日益加强,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这些国家重化工业政策的成功施行,逐渐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如韩国的三星、现代、大宇,台湾的台塑等。这些企业集团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并依靠政府给予的倾斜政策,在国际市场上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展开竞争,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跨国经营的主体。

(二)采用小规模生产和劳动密集型的技术

原本经济落后,资金技术实力不足,市场容量较小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开发的技术以适应本国特点的小规模和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主,对于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往往要加以改造,使之适应本国特点。在对外直接投资时,海外子公司采用这些国内已经发展成熟的小规模劳动密集型技术进行生产,相对于发达国家跨企业所采用的大规模、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言,更能符合那些国内市场狭小、劳动力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实际,因而受到了这些国家的普遍欢迎。

(三)较多采用当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投入进行生产

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实行全球一体化战略,从整个跨国企业的全局利益出发来组织生产,子公司所需的生产要素投入通过跨国企业体系内部来供应,而不一定依靠东道国当地来源,因此有着较高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资本设备的进口倾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跨国企业很少采取这种全球战略部署,加之进行小规模和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等的要求较低,因而易于同当地的技术基础和生产要素相结合,更多地采用当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进行生产,从而减少了东道国的外汇支出,同时又促进了东道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对发展中国家东道国有着较大吸引力。

(四)以低廉价格占领销售市场

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通过在跨国体系内部组织一体化大规模生产,来赢得竞争优势,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则通过生产经营方面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诸多不同,获得价格优势来参与竞争。采用东道国当地资源投入,利用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建立小规模劳动密集的生产体系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低廉,另外这些国家和地区跨企业的管理和广告开发支也比发达国家的要小得多,因而它们的产品能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并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五)海外子公司多采用合资经营方式

实行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的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为了加强对于子公司的控制,在子公司股权形式上多采用全资或多数控股形式。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与之不同,其海外子公司多是在东道国寻找合资伙伴从事经营。这种股权形式给投资双方都带来了很大便利:对投资方来说,合资经营方式节省了资金投入,减少了投资风险;而对于东道国而言,合资经营方式使本国企业能拥有合资企业的部分经营管理权,可以对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加影响,使之符合东道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跨国经营的投资流向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分布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分布较广,而且从投资部门结构来看,从早期以资源采掘业投资为主一直到近期对外服务业投资的迅速发展,呈现出投资结构不断高级化的趋势。

1.资源采掘业投资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采掘业的投资原因各异。以韩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资源较为贫乏,满足不了本国或本地区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资源制约促使企业在国外开展资源采掘业投资,基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资源的稳定供应,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另外一些国家,如巴西、委内瑞拉等,本国国内资源丰富,企业在其优势资源开采中积累了经验和技术,其采掘业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提高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产出效益。

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因而其海外采掘业投资,已不再仅仅表现为作为国内生产活动的简单国际扩展的水平一体化经营方式,而是更加倾向于以采掘业为基础的垂直型一体化联合,由简单的资源开采扩展到资源的初加工和深加工,这一点和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

2.制造业投资

制造业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最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部门,而投资动因则是为了保住或拓展其国外市场。70年代中期以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策略带来了制造品的大量出口和贸易盈余,而出口市场的贸易障碍限制了这各种策略的继续实施。为了越过贸易壁垒,同时支持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在劳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维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开始开展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将一部分生产活动转移到国外。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直接投资可分为以向第三国出口为目的的海外出口基地型投资和以保持或拓展东道国市场为目的的出口替代型投资两种。在对技术下游发展中国家投资时,一般先以前者为主,而当经济发展引起东道国内需扩张,原料、劳动力相对优势弱化时,就会调整其目标战略,从出口基地型向满足当地需求的出口替代型转化。

从投资行业的技术层次来看,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已拥有生产高质量、较高研究投入的产品的技术和管理技能,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直接投资,已由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资本密集型的基础工业,如钢铁、水泥、造船等,并正在向电子工业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发展。

3.服务业投资

80年代末期以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呈现出“软化”趋势,服务业的比重不断大幅攀升。这是因为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本身服务业就很发达,如香港和新加坡是世界闻名的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些国家和地区加强对服务业的投资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从邻近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起步,并随着自身资本积累,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扩展。其投资区域的扩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邻近或有种族联系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如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匪律宾一直是香港、台湾、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集中地,而委内瑞拉、秘鲁、乌拉圭和巴拉圭则是阿根廷、巴西、智利对外投资的主要场所。由于这些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市场结构和消费习惯都与投资国相近,在投资的起步阶段以这些国家作为东道国,可以减少经营风险,有利于子公司的发展并积累跨国经营经验。

第二阶段,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随着投资者跨国经营经验的积累和本国经济的发展,对邻国的投资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投资者开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这些国家包括投资者出口市场所在国或接近出口市场的国家,促使投资的因素有较低的生产运输成本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等,而投资类型即有出口替代型又有海外出口基地型。近年来,台湾、韩国企业纷纷在墨西哥投资设厂以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打开北美市场就是这类投资的典型例证。

第三阶段,对发达国家投资。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贸易依存不断加深,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厂商纷纷加强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以巩固和开拓这些容量大、潜力足的市场,主要属于出口替代型制造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截止至1992年底,台湾对美国、西欧的直接投资额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1.59和17.90,韩国也形成了美国和东南亚并重的区位布局,大约各占1/3和1/4。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一方面避开了贸易壁垒,保住了出口市场,另一方面易获得市场反馈信息以改进产品,同时还可以产生技术回流效应,取得发达国家东道国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销售经验,因而日益受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跨国经营对我国的启示

从前文我们可以得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跨国经营的一般发展战略:采用小规模生产和劳动密集型技术,重点发展资源采掘业和制造业,采取合资经营方式,首先开拓毗邻技术下游发展中国家市场,并在此基础上,适应本国技术、资本积累程度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提高投资行业的技术、资本含量,拓展对外投资区域,建立多元化市场,不断向发达国家市场渗透。

外于起步阶段的我国的跨国经营,应该借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笔者认为我国跨国经营发展战略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体战略

当代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这些企业集团集生产、贸易、科研、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各国跨国经营的主体,各大型跨国公司之间更通过形成国际战略联盟,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我国也必须培植和发展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作为跨国经营的主体,这样才能同其他国家的跨国企业相抗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首钢集团、中化集团、中信集团等大企业集团已成为我国跨国经营的先行主体,并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了初步成就。

(二)技术战略

我国在长期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小规模、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非常适合那些市场规模较小、工业化程度不高、资金和熟练劳动力缺乏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同时,我国在航天、原子能、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并消化吸收了许多技术,这些都可以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来源。需要注意的是,以小规模生产、劳动密集型技术为特征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产品生命周期多处于标准化或成熟期,技术层次低,容易被他人模仿和掌握,再加上合资经营保密性较差,一旦技术公开,投资优势丧失,经营即告失败。因此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要注意在不断革新技术的基础上保有优势,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一方面加紧对新技术的研制和新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要缩短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过程,尽快地把改进的技术推广出去。

(三)股权战略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销售管理经验不成熟,因此现阶段的股权形式应以合资方式为主。这样一来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二来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弥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初期经验不足的缺陷,三是能够利用合资伙伴的原有供货和销售渠道,尽快进入市场。

合资经营有利于企业尽快进入市场,但也存在着不利于保护技术秘密的缺点。因此,对于确实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应尽可能采用独资经营方式。同时,对于在发达国家设立的以获取先进技术为目的的企业也应该采取独资或多数控股方式,例如首钢集团就在1988年购买了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的股权,结果获得了大量先进的设计技术。

(四)行业战略

我国跨国经营投资行业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我国行业的相对优势并兼顾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在现阶段,我国应重点发展制造业、资源采掘业和服务业中的工程承包业投资。

1.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在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制造业投资方面潜力相当大,而且这种投资还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制造业是我们应优先考虑的投资部门,投资重点应该首先放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小规模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起点,根据国内资本和技术的积累水平,逐步由纺织、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机械、电子等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过渡,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有的调整。

2.资源采掘业。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资源严重短缺,由此产生的瓶颈效应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进行资源采掘业投资,可以缓解国内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也有利于我国适用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

3.工程承包业。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我国已先后在138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累计签订项目合同5万多份, 金额达357亿美元。在海外开展工程承包,既促进了就业, 又带动了国产设备材料的出口。今后,我国的工程承包业应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即以对外从事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为主,同时开展相关的其他经营活动,如工程项目的咨询、设计、维修等系列服务。

(五)区位战略

在区位战略上,我国的跨国经营应该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为投资重点,逐步向发达国家扩展,实现投资市场多元化。

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我国有着良好的政治经济联系,而且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较为接近,在这些国家投资有利于我国适用技术优势的发挥。东南亚位于经济最具活力的亚太经济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对外资的大量需求,仅泰国一国在其七五计划就需为基础设施投资589亿美元, 而且这些国家还制定了非常优惠的引进外资的政策。同时,东南亚地区与我国邻近,文化风俗习惯相近,又是海外华人的居住地,在此投资有利于减少经营风险,对于处于初期阶段的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十分有利,因此东南亚地区应该成为我国跨国经营最主要的投资区域。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大容量的市场,因此,在以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主导地区的同时,我们也应兼顾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以逐步实现投资市场的多元化。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类型则应以避开贸易壁垒、确保出口市场的出口替代型和获取并向国内转移先进技术的技术获取型为主。

标签:;  ;  ;  ;  ;  ;  ;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经营:经验与借鉴_跨国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