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婷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 江苏宿迁 2236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80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组,就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对照组,n=900)与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观察组,n=900)对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对急诊科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200-02
急诊科是医院中病种最多、病人最集中、管理以及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也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包括内科、外科、全科以及儿科等科室,患者主要为意外事故、各种创伤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损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相对于门诊其他科室来说,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且预见性较差,而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加强急诊分诊以及做好预检工作至关重要,不但可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保证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对象为1800例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0例,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为男性480例,女性420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4.5±3.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男性496例,女性404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4.5±3.8)岁。两组患者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资料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排除有意识障碍者;(2)排除有严重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进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首先要对门诊区域以及急诊区域进行明确并将其标识清楚,同时还要明确的标注急诊室以及其具体功能,告知患者具体的分诊流程,保证急诊区环境舒适、明亮以及整洁。其次还需要做好医院的感染管理,对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教育加强,在进行接诊时需要佩戴手套,为避免呼吸道感染还需要戴口罩。再次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对风险事件以及分析环节进行通报,定期举办讲座,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教育,让其学习相关的法规以及条例,进而不断提高其识别风险的能力以及防范风险的意识。最后,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分诊标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对核心制度进行落实,及时、详细并规范记录分诊的相关情况。还要对分诊的语言行为规范进行制定,让其学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增强护患沟通交流的能力[2]。
1.2.2观察组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风险管理,首先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不断增强其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以及风险防范意识,对其出现的护理差错责任制进行落实。其次好需要鼓励护理人员及时反映护理风险事件,并将反映内容进行规范,并加强监督。之后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有护士长、各区域的组长以及部分带教老师,小组主要对相关风险事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制定护理风险事件的干预措施,对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3]。
1.3 护理观察指标
对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对数据分析整理的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整个医院中,急诊科发生医患纠纷的概率以及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且急诊科患者的病情最为严重、最不稳定,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较低,所以需要加强急诊科风险管理以及急诊分诊的安全管理,以此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而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原因分析为:(1)风险管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对危险因素的评价、识别以及处置,通过实行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而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使得患者的安全范围得以不断提高,有助于其尽快康复。由于分诊属于急诊的首要关口,患者在第一时间接触的护理人员是分诊护士,所以分诊工作相当重要。在急诊分诊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以及安全管理,不但可提高护理质量,还可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医患纠纷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使得投诉率也不断降低[5]。(2)加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关键在于规范语言、改善环境、制定相关分诊标准、加强监控以及控制医院感染,做到以上几点不但可提高急诊分诊的安全性,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在安全管理的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防范意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管理中严格的监督制度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还可保证护理质量[6]。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婷婷.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48-49.
[2]陈树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升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0):127-134.
[3]赖伟兰,黄秋萍,胡佳俊,等.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07):730-732.
[4]朱晖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6):103-105.
[5]潘丹霞.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9):197.
[6]张灵钰,沈水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3):71-72.
论文作者:钱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急诊科论文; 风险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