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道德与法治单元《学校生活》的教学进行了设计,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学校生活 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能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找到自己与同学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与同学友好相处。
3.能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我的健康成长】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
2.懂得做人要有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4.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
【我们的学校生活】
1.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
2.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3.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任务负责。
【课时计划】本单元共3课,一周2课时,共6课时。
4.我学习,我快乐
本课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懂得合理安排时间,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第一课时 这样才能学的好。
第二课时 探索中有快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我与小伙伴
本课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2)知道他人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
(3)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宽容、理解对方,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
第一课时 我与小伙伴
一、课前准备
1.回顾自己、好朋友都有哪些优点,收集同学间取长补短的事例。
2.收集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名人名言和故事。
二、课堂呈现
1.找出自己的优点。对于在本活动中找不到自己优点的同学,教师可引导其回答:“为什么认为自己没有优点?并帮助他找到自己的优点。”
2.找朋友游戏。
(1)学生将自己写的“自画像”投进盒子里,每个人的“自画像”都不要写名字。
(2)找一名同学在盒子里抽出“自画像”卡片。(在写“自画像”时,教师要准备相同规格的纸)读“自画像”内容,猜猜这是谁。说一说你为什么能猜中,除了他自己写的特点,你还能找到他的哪些优点。
3.读故事,谈感想。收集相关名人名言及故事。
4.课后延伸。
第二课时 当矛盾发生时
一、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如果已经解决了,总结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课堂呈现
1.同学之间产生矛盾。
(1)如果你是教材中出现矛盾的人,你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2)你在与小伙伴交往时有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为什么会产生矛盾?都是怎样解决的?解决后的心情怎样?
2.你与同学之间有到现在还没解决的矛盾吗?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老师和同学帮助他一起解决。
(2)也可以让学生从教师总结出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中,选出适合的方法,试着自己解决。
三、课后拓展
课后可以召开一次“歌颂友谊”班队会。
参考文献
[1]周巧燕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31):32。
[2]高嵘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7,(5):76-76。
论文作者:刘瑞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自己的论文; 课时论文; 矛盾论文; 自画像论文; 同学论文; 取长补短论文; 优点论文; 《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