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米 密 山东省济南市段店小学 250022
说起“问题”,对于老师再熟悉不过了,课堂上师生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记得以前老教材中是“应用题”,现在新教材改成了“解决问题”,这一变化不仅是直观上的改变,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方式。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苏格拉底也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自己提问,还要鼓励学生提问,相信在这样互动交流中,一定能生成出别样的精彩。
一、帮助学生有能力问
“有能力去问”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下手。
一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经常请教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优秀、知识面比较广的,而学习不好或知识面比较窄的学生则很少提问。所以要具有“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最终展示出来。
二是学生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往往把教师和书看作是知识的权威,一味迷信“老师说的”、“书上写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应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老师不防可以试试从自身做起,故意犯个错误(首先是低级错误,循序渐进),给学生提问创作条件。久而久之学生碰到不懂的、好奇的、有兴趣的东西就会产生提问的冲动。
二、鼓励学生有勇气问
要让学生敢问,必须首先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民主课堂,让它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从而勇于思考、敢于提问。
记得在刚接手这个班时很不适应,大多数孩子属于那种很乖、很老实的那种,课堂纪律几乎不用维护,一节课下来就是老师自己在唱独角戏,学习效率不敢保证。本来以为是自己的教学出了问题,经咨询得知,这个班一直是这样的气氛。后来经过思考,与同事交流,总结出:这班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没有问题意识,学习对他们来说一直就是被动接受,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可提,另外可能还存在一些学生害怕提出的问题简单从而遭到同学或老师不满甚至嘲笑,其实就是对自己没信心、没勇气。第一种情况前面已经说了,这里重点说一下后面的问题,根据这个班的情况和学生的心里特点,我在课堂上多次讲到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出现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画面。
三、引导学生乐意去问
经过前两个环节,学生基本可以做到能提问了,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个成果如何保持下去。关键是抓住他们的心理,让他们体会到“提问”的价值,乐意去提问。
多给学生一些信任、鼓励和赞赏。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时,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所得,对于三角形的面积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会说“前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三角形是不是也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呢?”学生能说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通过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经过思考了,而且还学会了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这时老师要及时给予高度评价,让提问的学生感受到他的一句话,不仅是个人思维的展示,更是给了老师和同学多大的启发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在得到积极肯定评价中强化问题意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问题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心脏,也是学生学习的心脏。学生只有常有疑问,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达成的,让我们从每一个四十分钟做起,相信有心者事竟成!
论文作者:米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意识论文; 角形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