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逻辑的课堂实现:内容设计与过程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控制论文,逻辑论文,课堂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课改的深入,作为整合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方法论基础的生活逻辑理念日渐凸显并逐渐渗透于课堂,渐成高中政治课堂整体设计的核心理念。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生活逻辑的导向和要求,让政治课既符合新理念的宏观导向,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提高政治课教学的信度呢?本文从生活逻辑的课堂实现之内容设计与过程控制两角度做一番探究,以期抛砖引玉,深化研究。
一、生活逻辑的课堂实现之内容设计
课堂生活逻辑的内容设计,即用“生活逻辑”的理念作为课堂设计的方法论基础,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符合日常生活逻辑规律,模拟生活现实的过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去实践,为全方位达成三维目标奠定内容基础。
依据这一设想,体现生活逻辑的课堂应以生活现象为逻辑起点,以引领学生认知生活、参与生活为内容,以提升生活能力和生活品质为过程,并以在新的认知和实践基础上自主构建生活逻辑为目的,使得课堂教学过程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达成为学生未来生活服务的终极目标。
(一)内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课堂目标符合生活要求。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课程目标中,生活目标是贯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一条主线,从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到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培养公民意识。生活目标成为提升学生素养,体现教育目标的直接落脚点。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设计中,关注生活现实、思考生活过程、参与生活实践、提升生活能力成为内容设计的重要导向,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摆脱纯知识教学的樊篱,还原课堂教学的真本。
教学中,教师有意隐含教学的知识目标,把知识的学习融会于生活素材的认知、解剖和探究过程中,从而充分体现了课堂的能力立意,切实提高了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这对于生活逻辑的课堂实现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
2.课堂内容反映生活现实。
要让课堂真正体现生活本质,一个前提条件就要引领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学习生活。因此在内容设计中,就需要引入生活素材,把高度抽象的书本理论还原成为具体现实的生活本身,让学生在生活的学习和体验中获得感性认识,为理性发现奠定生活基础,并在生活问题的探究中获得理性的满足,这样课堂才真正富有生活意义。在教学中,通过“菜捕头”的市场调查与课堂汇报、“菜老板”的经营选择、“马大嫂”买菜经的交流,使得课堂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课堂中,课堂在生活中。这样,探究的兴趣、互动的格局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3.课堂流程符合生活逻辑。
生活本身有其发生、展开、延续的逻辑过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这些逻辑线索是先验的,也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的课堂流程如果能吻合生活逻辑,必定能吻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经验,能顺利地引领学生从已知领域升华到未知世界,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在上述课例中,有两个环节体现了这一点:从宏观看,三个板块的设计从“感受”到“探寻”再到“呼唤”吻合生活逻辑的过程;从微观的操作环节看,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均吻合生活现象发生、发展的运行规律。例如,在第一板块中,通过了解“红心蛋”和“有毒多宝鱼”事件的背景信息引导学生去探究市场影响,并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推导出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式,这无疑是一个吻合事物逻辑顺序的认知过程。
(二)内容设计的基本环节
在上述课例中,课堂内容设计基本遵循了感知生活——探究生活——参与生活的基本环节安排,使得课堂以生活主线贯穿,生活氛围浓郁,现实感很强。
1.感知生活。
要感知生活,就需要把课堂营造成一个模拟生活的现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生活的美丽多彩,激发起内心的生活共鸣,进而为课堂内容的展开作好感性铺垫。在生活逻辑的内容设计中一般可通过下列方法进行。
第一,引入生活素材,感知生活现象。即通过文字、图片、影象等媒体呈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展示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为课堂导入或问题展开提供具体生活情境和设问载体,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启迪。在上述课例中,教师通过呈现一则“地球快被人类吃光了”的文字材料快速导课,进而引发“人的需要具有无限性和多样性”与“可利用的资源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具有有限性”这一对矛盾,得出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必要性,并进而展开深化。整个导入设计简洁明了,为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抽象道理作了生活化的铺垫。
第二,营造生活场景,呈现生活问题。即结合教学目标和课堂具体生活场景进行有效设问,使得课堂内容指向明确,教学目标分解到位,在问题的呈现——学习——解决的互动过程中展示教学过程。在上例的第一板块中结合“红心蛋”事件后农贸市场咸鸭蛋销售情况这一场景所设计的“是什么力量在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第二部分中菜老板做出经营选择后的“你会确定怎样的经营战略去赢得竞争?”等设问都是针对具体的生活问题而展开的,对顺利推进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引导。
第三,模拟生活现实,展现生活过程。即按照生活逻辑的内在规律展开课堂过程,使得课堂内容的发展符合生活状态,课堂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习惯。在上述课例中模拟和呈现了经济生活中很多现实场景,使得课堂内容演进基本吻合了生活的逻辑顺序。从宏观层面看,感受市场的力量——探寻市场的神奇——呼唤市场的秩序三大板块的设计基本符合生活逻辑的顺序;从微观层面看,“菜捕头”们所收集整理的农贸市场调查情况,所拍摄的录像;菜老板们针对市场变化所做出的经营选择;马大嫂们的买菜经等无一不是现实生活的展现,使得课堂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唤起学生的生活共鸣,激发了学生探究生活的热情。
2.探究生活。
从学习者的主观感受而言,生活世界本身是“原则上可直观感受到的事物的总体”,感性而又庞杂无序。因此,需要通过学习者的理性思考去探究生活内容,解剖生活过程,获得生活真理。鉴于此,在生活逻辑的课堂内容设计中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本质,获得课堂的理性收获。
第一,深化生活问题,探究生活内涵。即通过问题设计,搭建沟通生活素材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获得超越生活本身的理性思考。上例第三板块中,在同学们介绍了“马大嫂”的买菜经后,教师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一组问题:“目前在市场上存在哪些非法竞争行为?”——“市场上的诚信缺失会带来哪些危害?”——“面对危机四伏,诚信缺失的市场,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深入。
第二,通过理论点拨,探究生活真理。这是在互动探究后,教师视课堂的具体情况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抓住重点、难点,通过归纳提炼、理论解剖、阐释等手段进行理论分析,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生活现象到理论观点的飞跃。例如,针对上述“面对危机四伏,诚信缺失的市场,我们该怎么办?”这一专业性、理论性都很强的难点问题,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教师从国家、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三个角度进行理论点拨(见下图),从而把对市场配置资源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
3.参与生活。
从教学目标看,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切实提高生活能力。因此,在课堂内容设计时,有必要设计参与生活的课堂环节,以突显课堂的生活目标,达成课堂的最终归宿。
第一,通过角色体验参与生活。在上述课例中,教师设计了“菜捕头”、“菜老板”、“马大嫂”三个富有生活气息,又富有生活内涵的个性角色,引导学生从最具体的生活细节入手,感受生活的真实,体会生活的技巧。特别是“菜老板”的角色的设计最富有创意,其中第一个步骤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菜老板”自主选择自己的经营项目,并把选择的结果和理由在课堂上展示。教师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经营禽蛋类的几乎空白,而经营蔬菜类占了四分之三。第二个步骤是教师要求学生再分析课堂展示的数据,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已知的经营项目选择结果,互相研究讨论,对经营项目重新进行选择。这一过程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把“菜老板”这一角色所经历的诸多问题都覆盖到了,让学生真正过了一把当“菜老板”瘾,并且大大提升了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
第二,通过解决生活问题参与生活。生活问题本身就是学生所面临的现实情境中的内容之一,在课堂这一特定的学习环境里,在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中尝试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灵活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在上述“菜老板”的角色中,教师穿插了这样两个富有针对性的问题:①大家选择的重要根据是什么?是什么在支配你的选择?②你会确定怎样的经营战略去赢得市场竞争?这样的设问无疑是点睛之笔,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对于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提升生活能力具有直接的作用。
(三)内容设计的基本流程
在实现生活逻辑的内容设计中,解剖逻辑线索、整合生活元素、创设问题情境、提炼生活内涵、指导生活实践是渐次递进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操作流程,其中解剖逻辑线索是整体设计的基础、整合生活元素和创设问题情境是设计的关键、提炼生活内涵与指导生活实践分别是理论与实践的落脚点,这样,构成一个整体操作系统。
解剖逻辑线索,即分析教学内容的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分析教材的理论逻辑需要教师全面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逻辑体系及涵义,而把握生活逻辑更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并具备一定的专业功底。在上述课例中,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市场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当前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如何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这五个环节构成了教材的理论逻辑体系。而现实生活中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市场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现实作用——我国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完善市场经济的现实举措则构成了生活逻辑的演进过程。这样两条逻辑线索交相呼应,使得课堂灵动生辉。
整合生活元素,即捕捉生活逻辑的现实载体,通过选择、剪辑、整合等步骤引生活之泉入课堂。生活元素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用智慧的双眼去选择,在操作时可根据典型、贴切、鲜活的原则进行有效取舍,使得生活元素真正为课堂服务。在上述课例中,“红心蛋”和“有毒多宝鱼”事件、“菜老板”的经营选择、马大嫂的买菜经、食品安全等都是生动的生活元素,从实际效果看,这些生活元素与课堂的主题“市场配置资源”紧密联系,使得生活元素有机地融入了课堂。生活资源又是庞杂无序的,需要教师运用灵巧的双手去剪辑和加工。可遵循去粗取精、按需裁减、为我所用的原则进行剪辑加工。比如,上述这些生活元素正是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素材很多,如何抓住关键、如何在课堂呈现、怎样从微观的角度切入等都是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问题。生活元素又是独立于课堂之外的,教师必须运用创新的思维去整合,通过分析生活素材的逻辑过程,挖掘恰当的切口,使之真正为课堂服务。在具体操作时关键是进行有效设问,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效沟通,并为课堂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有效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即分析生活现象,发现生活问题,或结合生活现象设计理论探究问题。在教学设计中,课堂所呈现的每一个生活素材都有其具体的内容指向,在运用这些素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分析生活素材本身,挖掘生活素材所包含着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探究生活现象所蕴涵的观点或原理,通过设计具体问题为课堂提供思考的空间,为学习过程的落实打下现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设问的有效性是关键,问题设计既要紧扣生活背景,又要有明确内容指向,使得问题具有现实的操作性。
提炼生活内涵和指导生活实践是课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落脚点,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内容设计必须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这一谁也绕不开的问题,既要精心预设,又要适当留白,把教学的程序性和开放性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二、生活逻辑的课堂实现之过程控制
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教师、文本、教法、媒体等多维互动,教学预设与教学操作遥相呼应的系统工程,有了良好的内容设计,还需要有精心的过程操作,特别是在目前课堂教学追求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背景下,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一)生活素材处理有度
在体现生活逻辑的课堂中,生活素材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但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素材开发利用不充分,浅尝辄止,浪费资源;二是生活素材运用意图不明确,造成素材失效;三是生活素材拓展失度,生活素材与理论逻辑失去联系,陷入为生活而“生活”的境地。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防止以上问题呢?经过实践探索,我们的应对措施是:第一,整合生活话题,充分利用素材;第二,精心设计问题,明确课堂导向;第三,探究逻辑交点,实现事理交融。在上述课例中,以民生之“菜”为主线,选择了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三个不同的角色,从角色体验的角度整合了生活中热点问题的几个片段,并不追求完整呈现前因后果,使得素材的运用精练、典型,并通过精心设问加以充分利用。在具体操作时坚持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交融互动,突出逻辑交点的敲打落实。
(二)逻辑交点敲打落实
在生活逻辑的课堂过程中,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交叉聚合点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对于这些课堂的关键点,在教学操作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设计和过程解剖,为课堂的顺利推进打好基础。
在上述课例中,“菜捕头”报告中的“红心蛋事件”与“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菜老板”的两次选择与“市场是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马大嫂”的买菜经与“如何打造诚信市场?”均构成了课堂逻辑主线中的主要交点,对这些逻辑交点的处理就是课堂的重心所在。如何敲打落实?我们认为,第一是宏观上把握生活话题,形成感性体验;第二是具体呈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第三是呈现分析推导过程,构建理论逻辑的推理线索。以课例中的第一板块为例,教师在“菜捕头”代表上台汇报调查情况后,结合市场上咸鸭蛋价格、供求变化的情况,设计了“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这一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对刚刚呈现的“红心蛋”事件及其影响作全面的解剖分析。这样,学生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方式有了具体感性的认识,教师不失时机地切入分析(见下图)。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这种敲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三)思维节点点拨呈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思维节点在等待学生和老师的创造性工作,这些思维节点往往是一些重点、难点、疑点、转折点、拓展点、提升点等,从具体操作看,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精讲细讲。
例如,上述课例的第二板块中,针对“菜老板”前后两次选择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许多同学感到疑惑不解,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配着我们的经济行为呢?这就是我们思维的节点。为此,在课堂操作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层讲解,耐心点拨、引导、启发,在精确的控制中达成落实的目标(见下图)。
(四)学习过程有效呈现
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也是课堂教学注重能力立意,追求课堂价值发现的关键所在。在生活逻辑的课堂中,同样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在上述课例中,教师分别在三个板块的关键之处设计了三个学习环节,形式分别为自主学习——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这样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并赋予学习过程以恰当的形式。另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需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调控,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时间。这样操作,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过多过细的弊端,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保姆情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改变学生。
从目前的研究实践看,生活逻辑的课堂实现研究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一富有创新意义的课题还有待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