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栏:年轻的“青少年”很难与外国的“恐龙”相提并论_零售业论文

第21栏:年轻的“青少年”很难与外国的“恐龙”相提并论_零售业论文

专栏21:青涩“少年”难抵外来“恐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涩论文,恐龙论文,少年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销售规模排名前10位的百强零售企业中,沃尔玛等外资超市占了30%,明显对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带来了威胁。

自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作出了逐步放开零售业的承诺。1992年以前,由于政府管制,中国的零售业难觅外资身影。1992年开始,政府出台政策,首次允许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零售领域,并且仅划出6个城市和五个经济开发区(即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广州以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在这些特定的区域做试验,允许建立零售业合资公司。同时,合资公司被要求外资拥有的股份不能超过49%,外资零售企业不能在中国建立全资的零售公司。

但到了入世后的2004年,中国开始全面放开零售业。商务部近年也逐步将零售业的区域管辖权下放到地方,但地方政府为了保GDP的增长,难免开出各种“超低价”甚至“赠送”的招商引资条件,吸引外资零售企业的入驻。同时,根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外资企业实施“两免三减”的“超国民待遇”,即以出现盈利的年度计算,两年免交、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可见,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赚足了便宜,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沃尔玛们的疯狂扩张。

一位中国零售业协会人士表示,中国零售业前30年的发展,有太多政策的掣肘,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一旦放开又刹不住车。外资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麦德龙、7-ELEVEN等等,都因看好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争先恐后进入中国,圈地开店。

特别是2004年中国零售业对外资全面解禁后,中国零售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每年的增长率均保持在18%左右,零售业态也从单一的传统百货店,发展到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店、大卖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布满大街小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中国所有的超市总数加起来,已经超过包括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在内的10多个亚太国家超市的总和,约计有7万多家。

但与沃尔玛们相比,中国的零售业仍是一个小小“少年”。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格局,在外资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的今天,不禁令人产生了对外资零售企业的恐惧。中国零售业未来该怎么走?本土零售业的方向在哪里?这些迫切而严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尽快作出回答。

标签:;  

第21栏:年轻的“青少年”很难与外国的“恐龙”相提并论_零售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