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钧[1]2017年在《基于财务报表视角的Z分行客户商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处于调整变化之中,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信用风险事件频发,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日益严重,势必要求银行自身的监管不断加强和稳固,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Z分行信贷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和要求,同时对信贷业务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特别是对信贷客户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是以,只有加大基于借款企业财务报表的信贷风险管理,才能够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本文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出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专业文献进行了梳理,论述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Z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前状况,以及财务报表视角下Z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以申请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为分析对象,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现金能力五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信贷风险识别和预警模型,利用Z分行资深信贷人员工作经验,收集到所管户企业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最后用本文所构建的财务综合评价模型对三家典型企业进行信贷风险的识别,并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建议。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发现,本文所构建的信贷风险识别和预警模型是能够客观综合反映客户财务情况的,其对客户信贷风险识别和预警是有效的,该信贷风险识别和预警模型为银行工作人员对客户信贷风险的判断提供了方法,从而可减少银行的信贷风险,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工具支持,提高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率。
张成恩[2]2008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经常使用专家分析法、贷款风险度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数量标准;而且主要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所考虑的因素不全面;贷款风险度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不足之处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比较落后的现状,借鉴和吸收西方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势在必行。自Edward.I.Altman在1968年开创性地建立了多变量的Z计分信用模型之后,信贷风险管理就实现了从古典的定性分析向现代定量技术管理理念的飞跃,并由此掀起了对现代信用风险管理量化技术与方法研究的热潮。得到公认的模型有CreditMetrics、KMV、Credit Portfolio View和Credit Risk Plus等。本文对上述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并发现各模型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而我国基本上具备了应用Credit Risk Plus模型的条件。所以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Credit Risk Plus模型来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同时逐步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进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只是一种管理工具,仅有模型是不够的,我国的商业银行还要重视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信贷风险管理不仅是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事务,也是一个需要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不断改善外部环境,逐步创造条件,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的配套工作。
李晓梅[3]2008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我国金融企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如不能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严重时还将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这样就有可能引发整个社会信用网络的波动与震荡,从而冲击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因此,如何加强信贷风险防范是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首先,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定义、内容和特点,阐述了国有商业银信贷风险的表现,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状况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其次,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从银行自身、借款企业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然后,介绍了美国花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和得到的启示。最后,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决策时提供些许参考。
方艳[4]2015年在《舟山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伴随着国际上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美国在2008年爆发了次贷危机,西方社会也随着发生了经济危机,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在钢铁、光伏等行业产能过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进一步暴露出来,并且实际面临的风险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不良资产上升和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的趋势,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也随着下降。出于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控和效益的追求,对于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选择性越来越强,货币资源向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舟山中小企业由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实行家族式管理或个人化领导,企业资产与财务制度不清晰,各类企业的质信又参次不齐等各方面原因,各商业银行对于舟山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一直以来是慎之又慎,信贷政策与资金规模一直处于比较紧的状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不景气与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中,舟山中小企业正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在关键时期非常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目前舟山金融市场上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审批比较严格且时效慢、额度低,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那么影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因素是什么呢,如何治理这个症结?本文拟从舟山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这方面入手来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通过调查来全面反映舟山地区中小企业商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情况;(2)通过研究来分析舟山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3)为改善舟山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于反映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商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通过对舟山中小企业商业信贷风险管理的调查研究,寻求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途径,并就改进与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本文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创新点。并对信贷风险管理和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国内外现状研究与文献综述。第二章是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本章通过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贷款配给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来分析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中的政策导向与实际信贷状况,并对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的种类、特点、融资趋势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第三章是对舟山中小企业商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的调查访谈,从商业银行目前对中小企业商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风险管理调查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第四章是对舟山中小企业商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商业银行政策层面的问题、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层面的问题、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沟通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第五章是提出改善舟山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措施与建议。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组织机构建设;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担保体系、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监控以及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控制措施。第六章进行全文总结。
徐狄锷[5]2017年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其信贷业务量也在与日俱增,客户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也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发生着变化,现有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效率和手段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信贷业务所产生的收益在商业银行收入体系中所占比重依然比较大,信贷业务占整个资产业务的近70%,利息收入则占到总收入的80%左右,使得信贷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所以商业银行需要高度重视信贷风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进行大量的尝试,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务必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通过现有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信贷风险贯穿于信贷业务的整个流程中,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营造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使每个信贷从业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江西分行D支行为例,研究其信贷风险的管理,我们发现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信贷资产质量不佳、信贷风险管理手段单一、信贷风险管理工具不充足、科学的信贷文化较为缺乏、信贷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以及专业性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是对本文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国外内相关文献、研究思路、方法和论文框架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第三部分是研究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D支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寻找国内银行业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普遍面临的缺陷和不足;第四部分是通过对国外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为国内银行业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第五部分提出针对中国农业银行江西分行D支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善建议;第六部分为结束语。
荀昱[6]2005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研究》文中认为时代的变迁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首要环节。本文通过中外对比的方法,指出贷前风险识别,尤其是非财务因素分析在西方银行倍受重视,而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尚属于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风险识别体系和方法正面临着如下挑战:一、主要依靠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存在缺陷;二、非财务因素分析指标、权重不合理,分析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三、优秀的信贷文化尚未形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银行应从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上加强风险管理,风险识别应该有前瞻性,应结合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的分析来识别风险。并从行业分析、管理水平、信誉状况、财务分析四个维度建立和完善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的新体系。同时,以云铝股份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对商业银行改进现行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树立重视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信贷精神文化;二、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价值公理;三、加强相关数据积累;四、提高信贷员素质;五、加强制度文化研究,同时本文还对改进现行组织制度提出了新构想。
刘大远[7]2007年在《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研究》文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运行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间接信用为主,这一点决定了银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商业银行的权威论述是“可以把商业银行业务恰当地理解为企业之间的存款和贷款的循环,以及把收集到的其他来源的周转资金贷给企业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贷业务,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利差,而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源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因此,对商业银行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对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研究。随着加入WTO保护期的结束,我国经济金融体制进入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面对全新的经营环境,跨国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以及新的挑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市场定位、贷款结构、产品创新、贷款营销、风险规避等问题,既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全局性、战略性的课题,也是研究银行信贷管理理论和方法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发挥信贷功能,传导货币政策。通过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改变增长要素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福利。论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以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如交易费用理论、寻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采用系统分析、对比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对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构以及选题的主要意义进行了简单阐述。从第二章开始是论文的正文部分,该章对商业银行信贷制度有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概括,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的第三章对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一般机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由此引出了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的定义、结构以及制度安排的必要性。第四章,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代表性信贷制度与我国信贷制度的横向比较以及我国不同阶段信贷制度变迁的分析,并结合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的现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第五、六章是从制度的正式安排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按照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流程,同时也为了方便论文的结构安排,分为了贷前管理制度和贷后管理制度。第七章是从制度安排的非正式角度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进行研究,也即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方面。第八章主要是结合商业银行信贷制度进行种种革新所必须的外部制度环境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的实际建设有所贡献。论文试图在以下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创新:1、把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前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我国信贷市场的分析。文章从对商业银行信贷过程的说明入手,分析银行与交易对手之间、银行内部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银行信贷活动效率的影响。论文把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交易费用等理论应用于我国银行的信贷实践,将信贷市场视为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市场,分析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等问题,从理论的角度考查了信贷制度安排。2、对我国不同阶段的信贷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梳理。论文分析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的变迁,通过对不同阶段信贷制度安排的特点以及绩效的比较,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的历史状况,并总结不足,以有利于今后更好的完善。3、通过一个中小企业融资的案例的实证分析,得出银行信贷制度的创新可以使小企业的信贷避免遭遇信贷配给,同时大银行利用平台贷款可以在小企业贷款中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比较优势。4、对商业银行信贷制度做了具体细致的研究。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对银行信贷及相关制度问题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宏观分析的层面,没有系统地解释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并结合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此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5.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阐述了信贷文化作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过程中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发展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对不良信贷文化的种种表现作了论证,提出了在现实环境下,如何构建商业银行健康的信贷文化的对策。
孙劼[8]2007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商业银行是一个复杂的金融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产品密集的服务型企业,而且由于它的特性,还是一个风险密集的高风险企业。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到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银行只有加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因此,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内容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更成为衡量一家银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准。本篇论文即是从这点出发,分析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和成因,探寻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和对策。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内容和分类,指出了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然后,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演变历程及贷款质量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的历史成因和在后WTO保护期可能面临的风险成因新变化。接着,归纳和整理了国外主流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的理念、组织架构、流程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重点介绍了内部评级法等定量分析技术,指出了我国银行业与国外银行的差距所在。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作为银行经营者在思考如何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时,所必须思考的战略、资本约束等几个重要理论坐标,以及在现阶段如何构建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设想。最后,以建设银行的成功案例,论证了当前在国内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构建风险管理体系,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的实效性。
朱乾宇[9]2005年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及信贷风险防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脆弱的银行体系是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的最大隐患。基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中的主体地位,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综合考虑中国经济的具体情况,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经验,结合银行外部配套改革和银行内部的体制改革及风险控制,一方面化解和处置当前巨额的存量不良贷款,另一方面控制和防范新的增量不良贷款的产生,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遵循“理论分析——经验验证——政策建议”的基本研究思路,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转轨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和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笔者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在不良贷款、竞争力方面的差距的根源在于技术、制度和机制三个要素。正是基于这一重要认识,本文提出在利用资产管理公司化解不良贷款“存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金融技术、工具和先进的信贷风险测量方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加强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及市场约束,从根本上有效防范银行“增量”不良贷款的生成。2)在借鉴国外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的主要运作方式进行了评析,指出由于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存在的制度缺陷,目前的主要运作方式处置力度有限; 而资产证券化不乏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处置方式,但必须以完善的金融市场为支撑。在对外汇注资补充资本金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后,本文指出,应该寻求注资之外的多元化资金补充渠道。3)在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生成机理的研究中,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基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的角度,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不良贷款与银行竞争力的代表性评价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以此寻求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最显著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国有股份占银行总股份比重对银行不良贷款率具有最显著影响,其次为资本充足率、呆帐准备金率和银行职工人数。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得
王越[10]2007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吉林省吉林市商业银行坐落在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北国江城吉林,信贷业务长期以来是该行的主营业务和传统业务,信贷业务对该市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大力支持了农业生产,扶持了市、镇企业生产,繁荣和活跃该市商品经济的流通。但是,该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信贷资产质量过低,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经营效益差,信贷基础建设和信贷人员队伍薄弱,一直困扰着该行的业务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商业银行进行了对比分析,期望从中发现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借鉴作用的因素,探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找出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论文在第二部分,从内部和外部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信贷风险的成因。研究发现,信贷风险形成主要有外部环境、企业客户、银行业本身三方面的因素。从银行管理的角度出发,更可将其认为来自银行外部因素和银行内部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全面改革以及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将会从制度性信贷风险为主向市场性信贷风险为主过渡。第三部分,论文对案例银行——吉林省吉林市商业银行的信贷分险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将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出企业客户贷款时,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进行源头控制,通过对信用控制、投资项目的技术评价控制两个方面来控制信贷风险的产生。最后,本文探讨了国有商业银行要发展为现代商业银行,必须制定基于法人治理结构、责权利相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推行全面信贷风险管理,即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组织结构、规范的业务流程、全面的管理内容、有效的管理技术和严密的操作系统。将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前移,使信贷风险的管理贯穿于信贷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而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基于财务报表视角的Z分行客户商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徐定钧. 江苏大学. 2017
[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D]. 张成恩. 北方工业大学. 2008
[3].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 李晓梅. 重庆大学. 2008
[4]. 舟山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方艳. 石河子大学. 2015
[5].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徐狄锷. 江西财经大学. 2017
[6].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研究[D]. 荀昱.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7].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研究[D]. 刘大远. 四川大学. 2007
[8].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孙劼.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9].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及信贷风险防范[D]. 朱乾宇.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10].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研究[D]. 王越. 吉林大学. 2007
标签:金融论文; 投资论文; 银行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信贷配给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不良贷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