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论文_阮振华

实时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论文_阮振华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 如皋 226500)

【摘要】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组肌间沟入路和腋路阻滞。记录穿刺操作的实践,对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以及麻醉效果分别记录并观察。结果:对于痛觉阻滞情况,观察组患者在注入药物30min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完全阻滞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较多,P<0.05;对于运动阻滞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注入药物15~30min后患者运动阻滞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较好,P<0.05;对照组麻醉总效率为71.4%,而观察组总效率为10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上使用具有良好安全性,且麻醉效率非常理想,阻滞操作的时间却较长。

【关键词】 超声引导;肌间沟;腋路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082-01

本次研究通过观察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从阻滞进行麻醉,分析其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在我院结束治疗的70例上肢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有33例,女性有37例,年龄在19~61岁之间,手术部位和例数分别为:上臂手术有21例,前臂桡侧有13例,前臂尺侧有11例,手部桡侧有15例,手部尺侧有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室内均检测心电图、心率脉搏、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使用仪器为多功能检测仪,随时记录。患者在进入手术室2min之后使用2mg咪达唑仑镇静,方法为静脉注射;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对侧,肩和手臂自然放松。对照组扫描肌间沟臂丛神经,期间使用的是Nano Maxx(Sonosite)便携式超声系统[1],目标神经干的位置在斜角肌的外下方,呈现圆形或者类似圆形低回声,将超声探头移动,保证臂丛影像位于超声图像的中间偏外侧,使用7号注射针头,并采用延长管使其连接注射器,从超声探头外侧端将穿刺针引进,使用平面内技术并利用超声图像,将进针的深度和角度调整好,在臂丛的后外侧缓慢接近臂丛神经,回抽无血后将局麻药注入,注入量大约为一半[2],之后将退至皮下,重新调整进针的深度和角度,将针尖的深度控制在臂丛的前上方,在臂丛神经回抽无血后将剩余的局麻药注入,使得目标神经周围的麻药充分扩散。整个过程麻醉的注入总量为30mL。观察组的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注入总量为15m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且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进行腋路阻滞:外展患肢,腋窝部的超神探头横跨腋动脉,使探头加压改变腋静脉形状,进行腋动脉、腋静脉、正中神经、桡神经以及尺神经的辨别。在腋动脉的探头外侧端引进穿刺针,将进针角度调整好,按照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顺序进行阻滞,分别在其周围注射5mL药。两组患者的总麻药量和实施麻醉的医师均相同,过程中需反复进行注射器回抽。手术过程中若出现镇痛不全情况,应给予静脉注射镇痛药,一般药物有0.1~0.2mg芬太尼和2~3mg咪达锉伦,如若持续疼痛则选择全麻。

2.结果

2.1 穿刺时间

对照组中使用的时间为(3.9±1.6)min,观察组腋路阻滞操作时间使用(3.6±1.2)min,肌间沟阻滞时间为(3.5±1.6)min,即观察组患者使用时间较长,P<0.05。

2.2 痛觉阻滞完全

使用药物30min之后,观察组患者痛觉完全阻滞的有26例,部分阻滞有9例,总阻滞率为100%;对照组中完全阻滞有16例,部分阻滞有11例,未阻滞有8例,总阻滞率为77.1%,P<0.05。

2.3 运动阻滞完全

肌间沟注入药15min之后,观察组3级、4级、5级例数为分别为25例、15例13例,对照组则为19例、8例、5例;注药30min后观察组分别为27例、25例、21例,对照组则为21例、13例、8例;即观察运动阻滞总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 麻醉效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有效的有35例(100%),而对照组患者中有效的有25例(71.4%),P<0.05。

3.讨论

超声引导技术能够提升臂丛阻滞的成功率,但是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组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前臂、手的尺侧和上臂内侧出现阻滞不完全的情况较多,并且腋路臂丛阻滞时,肌皮神经通常无法阻滞完全。肌间沟联合腋路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将两种入路的优点相互融合,从而将单一入路的不足进行完善。随着当前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频超声可以引导较好的臂丛神经定位,麻醉医师可以根据成像技术完全观察臂丛神经和周围的结构,且穿刺的方式也能够更直接的进行,从而使得神经周围都能够充分的扩散麻药,加强神经阻滞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使用的麻醉总剂量相同,且观察组中正中神经、尺神经区域的痛觉阻滞以及运动阻滞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较为显著,P<0.05;观察组对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分别注入5ml局麻药,产生了较为理想的阻滞效果,且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患者的麻醉效果,并存在很大的安全性,阻滞操作的时间稍长,可在临床中使用。

【参考文献】

[1]林雷,陈春,侯俊,杨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联合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6):67-70.

[2]岳桂芳,秦承伟,姚光,许浩,赵文香.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04):384-386.

论文作者:阮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  ;  ;  ;  ;  ;  ;  ;  

实时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论文_阮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