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训练与自我锻炼的效果对比论文_池宁林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训练与自我锻炼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自我锻炼的恢复方式,试验组采用康复护理训练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得到一定改善,与护理前相比P<0.05,但试验组护理后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训练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自我锻炼;临床效果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而导致血液不能正常进入脑部组织,导致脑组织受到严重损伤的情况。脑卒中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中主要与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种族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存在密切关联。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常见的症状,患者的运动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并且患者无法正常开展日常生活。本研究对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训练与自我锻炼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上对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并且均为首次发病。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7.85 7.45)岁。试验组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7.69 7.2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其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自我锻炼,但锻炼过程中并没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指导。给予试验组患者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1.2.1体位护理

在患者发作急性期让其摆好良肢位,每个2h指导并协助患者变化1次体位,其中主要是进行健侧和患侧的位置更替,健侧在上或患侧在上。在患者保持平卧位的时候,协助患者将肢体保持在功能位,帮助患者进行偏瘫肢体的随意运动训练与选择性分离运动训练,出现言语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可告诉患者家属使用吸舌器,合理应用各种辅助器具,如肩托,悬臂带,足托,分指板等,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

1.2.2被动运动

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后,护理人员可以适当为患者开展被动运动,其中主要是按照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对患者的肢体关节进行被动屈伸,,运动幅度由小逐渐扩大,从而促使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坐卧训练和翻身训练,让患者能够抓住扶手握住带子坐起并躺下。

1.2.3主动运动

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其中主要是让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等自主运动,并通过自我按摩促使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幅度较大的自助运动,如站立和行走等。

1.2.4 心理指导

脑卒中患者由于出现许多功能障碍,很多病人尤其是年轻的病人容易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更严重者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护理人员应注意患情绪的变化,叮嘱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其中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量表完成,生活质量评分采用ADL评分量表完成,分数越高代表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越好。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 )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及组内比较的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护理前相比P<0.05,但试验组护理后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其经常会因为神经功能受到损伤而出现半身不遂的情况,即临床上所谓的偏瘫[1]。其中在患者出现偏瘫后主要表现出患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并且舌肌下部和面肌也会出现运动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

临床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相应的治疗方式,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物理治疗主要是利用功能性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肌肉牵伸训练和肌力训练等,作业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训练以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传统康复治疗主要是采用针灸按摩和中药熏蒸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3]。康复护理是临床上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配合,其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协助其开展肢体功能训练,从而让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正常[4]。其中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对训练强度和动作难度进行合理调整,促使患者更好地完成康复训练。

本研究对早期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训练与自我锻炼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护理前相比P<0.05,但试验组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训练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文萍,郑艳艳.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4):83-84.

[2]陈宪英,李兰,赵锦颖.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7):31-33.

[3]董敏.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06):752-753.

[4]程爱梅,余凤琼.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功能锻炼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139-140.

论文作者:池宁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训练与自我锻炼的效果对比论文_池宁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