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市场经济的新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当然,任何市场制度都不可能永远处于最优状态,因为市场制度的发生环境、运作前提乃至运作机制,都会随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而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市场经济进行不断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这种变化。在新的技术革命的情况下,对制度创新的要求就显得尤为突出。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美国市场经济的变革和创新能力是很强的。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席卷美国;“冷战”的结束,使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更趋激烈。顺应这种国内、国际客观情况的变化,美国的市场经济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经济在全球继续处于领先地位。1996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达76160亿美元,人均28700美元。在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研究和借鉴美国市场经济多年中形成的经验,更要注意探索和把握美国市场经济的最新特点,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加快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步伐。
近年来,美国市场经济的运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行“加强竞争和开放市场”的新战略,越来越注重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美国历来十分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一直信奉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调节社会生产,使经济富有效率地均衡发展。30年代以后,政府在调控经济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发展,这是必要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作用的更好发挥。为此,从里根政府开始,就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减少政府干预、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上面。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私有化、减少规章制度、减税等,都是为了减少政府作用,以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效率。克林顿执政后,实行“加强竞争和开放市场”的新战略,其实质就是要“把市场力量解放出来”,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交给市场去解决,以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克林顿的这一新战略,主要包括这样几个举措:
1.把竞争引进那些长期被认为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放开这些行业的价格管制,以提高经济效益。铁路、航空、邮电、供热、供排水、供气等公用事业领域,曾长期被认为不适宜竞争因而具有自然垄断性。在这些行业,都是独家经营,政府为维护消费者利益,对这些行业实行价格管制。经过多年运行后,其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是价格缺乏弹性,无法反映供求关系;二是对用户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近年来,上述现实和做法已发生重大改变。美国政府认为,输送(电、水、气等)网络的经营仍具有自然垄断性,但依靠网络流通的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并不具备这种性质,只要相应的技术或企业组织形式方面条件具备,完全可以不同程度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克服弊端。80年代下半期以来,竞争逐步进入这些被认为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到90年代以后,速度则明显加快。现在,铁路、航空、长途电话通讯、热力和天然气供应等行业,政府已放开经营,引入了竞争机制,取得较好效果,绝大部分都达到了价格合理和服务改善的预期目的。目前电力行业的放开经营也已提上议事日程,总的改革的构想是,运用先进技术把全美国的电网都联起来,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全面放开,实行竞价上网;用户根据电价情况,自由选择发电企业订立用电合同,以实现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
2.继续推进私有化进程,把一些一直由国家经营的机构交由私营部门经营。美国的国有经济原来就一直比较少,只占整个国民经济的5%,在工业中还不到1%。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仍认为这些由国家经营的单位,除了效率比较低以外,每年国家还要给予大量补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为此,近年来美国政府本着“解放市场力量”的宗旨,把包在美国经济外面的、对能推动革新和提高生产率的市场竞争起到抑制作用的种种补贴和保护,“一层层地剥掉”,变国营为私营,让这些企业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以实现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比如,联邦政府在将互联网络扶植成最为重要的国家通信系统之后,开始将这个网络的主干线的经营和维修工作转交给私营部门,从而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照管及每年1200万美元的补贴。此举被认为“是把市场效率带给这一越来越商业化的全球网络的最好办法”。现在,甚至有人主张把监狱也交给私人经营,并且在有的州已开始试行。据说,这样做的结果,监狱既办得好,又节省费用。
3.完善竞争机制,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为了保护竞争,发挥市场的力量,美国反垄断的态度要坚决得多,在法律的制定和政策的执行上,更是远远走在前头。早在1890年,美国就制定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以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不断完善反垄断的措施。近年来,美国政府在保护竞争、反对垄断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是:一方面,仍坚持严格执行反垄断法,采取种种措施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使他们能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一旦这方面的公平竞争的规则遭到违背,政府就给予严厉处罚。最近,美国微软公司在销售计算机支撑软件时搭配该公司的其他软件,结果被告垄断,此举被认为是侵害了其他软件公司的利益,被判罚款。另一方面,为迎接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增强美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美国政府又批准了一些大的公司之间的兼并,让他们组成更大的企业集团,以发挥规模效应。
二、不断完善和拓展国内与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美国的市场化程度是相当高的,它不仅有完善的商品市场,而且还有发达的要素市场,如美国有著名的纽约股票交易所,它是全世界金融市场的中心;美国也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期货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分别是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的期货交易所;美国发达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据估算,许多美国人平均两、三年就要换一个工作,这体现了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近年来,美国在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市场方面的新特点主要是:
空中市场是近年来美国商品市场中发展较快的新形态。所谓空中市场,是指通过电话、电视进行交易的市场。近年来,美国的空中市场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广播电台直播销售或购买的形式,受到人们的欢迎。需要销售或购买某种商品者,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打电话给广播电台,广播电台以直播的形式向公众播出,寻找购买者和出售者。还有通过计算机网络,在Internet网上购物的新形式,正在美国的商品市场上崭露头角,方兴未艾。笔者将其称为信息网络市场。这些新的销售形式,大大拓展了商品市场的交易空间,也使商品交易不再受到时间的限制,对于促进货畅其流、优化配置资源,已经并将进一步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共同基金的异军突起,是美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拓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共同基金是一种信托投资基金,它是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聚集起来,交由专门投资机构经营管理,投资于企业、债券、股票等各个领域,投资收益按投资的比例分配给原投资者,投资经营管理机构从中获取相应的报酬,实现投资资金与投资能力的有效组合。早在1924年,美国就有了共同基金的操作。之所以说共同基金近年来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异军突起,是指由于共同基金独具的“集体投资,专家经营,分散风险,共同受益”的优点,受到投资者特别是广大普通美国人的青睐,使它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在近些年有了更为迅速的扩张。迄至1996年,美国共有各类共同基金16000多种,资产总额达3.59兆美元,已超过了全美银行储蓄总额3.1兆美元的资产。目前,共同基金已成为最流行的投资工具。共同基金蓬勃发展,使美国的资本市场大大拓宽了吸收资金的渠道,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雄厚的资金源泉。
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是克林顿政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提高美国的市场化程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实施的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经济自1991年以来能持续稳定增长7年,与这一经济战略的实施有直接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流,一个以区域一体化为先导、统一的全球市场体系正在形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体系而言,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应付越来越强和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维持在世界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不断扩大市场空间,成为当今美国市场创新的重要方面和基本目标之一。为此,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希望与历史之间》一书中十分明确地讲道:“我的经济机遇战略的第二个方面是帮助美国人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贸易增长的机遇。”为实施这一新的经济战略,克林顿政府不遗余力,四处出击,在过去几年中先后成功地签署了2个重要的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和乌拉圭回合关贸总协定;通过积极参与和主持召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以及美洲首脑会议,已获得出席这两个会议的国家承诺,分别于2020年和2005年在这些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此外,在克林顿执政的第一个四年间,美国还同别的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00多个重要的贸易协定,进一步拓展了新的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的扩大,为美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2~1996年美国出口增长了35%,1996年美国的出口额已达到8300亿美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94年的10.7%上升到12%。1997年以来,出口继续大幅增长,头7个月增长10%。出口的增加,为美国创造了多达115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普遍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技术革命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
以“信息高速公路”即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技术革命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正在迅速改变着当今人类面貌。美国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它以别的国家不可比拟的速度和规模,推广和应用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在美国,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全社会拥有的计算机已超过1亿台,无论是华尔街股票市场内不停闪动着股票价格的电子荧光屏,还是政府、企业、学校等各个部门和单位几乎随处可见的计算机,或是已经进入许多家庭的集电视家庭影院、计算机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电视机,到处都可强烈地感受到信息技术革命对整个美国社会的广泛影响。这一切,不能不使美国的市场经济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首先,市场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普遍运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使市场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也越来越高。在美国的几乎任何一台计算机前面,只要花几分钟,有时甚至只要几十钞钟的时间,就能随时查阅到全美国以至全世界范围内你所需要的信息。这使得商品的流通和交换,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的速度和效率,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年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又使原有美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发生了质的变化,大批计算机进入了生产、制造领域,使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库存的控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笔者曾实地考察过一家从事模具生产的美国小企业。这个只有18名员工的工厂,年产值达600万美元以上,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非常高,所使用的设备全都是电脑控制的数控机床,全部工人都具有计算机和工程技术双学位,他们都能独自编制计算机程序,并按程序进行机件加工。这个厂的产品设计也都是在电脑上进行的,都是由订货方,如波音公司,通过计算机网络把所需零部件的设计要求传到他们的计算机上,他们设计好具体样式后再通过网络反馈给订货方,获准后即组织生产,极富效率。这是美国市场信息化和运用高新技术的一个缩影。据有关资料,自1993年以来,企业对高技术设备的资本投资大幅度增长,用于购买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费用实际年增长率高达25%。电脑和先进机器设备的投资,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1996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上升0.8%,为四年来最高的升幅。
其次,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增长点。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步伐,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在美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克林顿上台后,强调加速对企业和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技术的发展,这些高技术产业主要包括通讯、半导体、新一代飞机、电动汽车、生物、节能、环保技术等,以推动美国产业的升级。目前,美国经济正在从“后工业化经济”向“智能和创造型经济”转变,这种转变是当今美国经济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随着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美国的产业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正加速向资本密集型、信息服务型、智能效益型的方向发展。1996年,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数仅占劳动力的十六分之一;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超过一半以上。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艾伦·赛奈指出:“服务业对美国经济的作用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它意味着,制造业可能衰退,但经济会持续发展。”
再次,“后工业化经济”向“智能和创造型经济”的转变,促使企业进行制度创新。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要求企业的组织制度表现出足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对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潜能进行再开发,以使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具有更强的活力。为适应这一变化,美国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变革:(1)“内部市场制”。美国公司近年来大力压缩内部管理机构,已迅速将中间管理层削减了约三分之一。80年代末以来,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内部市场制”,即企业内部各单位在原矩阵式结构的基础上,打破条块界限,与其他部门直接进行斜向联系。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在各部门之间形成厂商与客户的关系,各自相对独立,单独核算,经营亏损也实行破产。(2)“战略联盟公司”。这是一种一家公司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打破时空阻隔与别的许多公司进行信息、技术合作而形成的新公司,一般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在短时间里迅速建立合作关系,属临时性的机构。它们分合迅捷,技术先进,能抓住市场中稍纵即逝的机会。像IBM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样的“死对头”,如今也都开始携手合作。(3)“无国界管理”。现在,美国的企业家谈市场时,已不再是什么国内市场,而是更广的美洲、亚太以至全球性市场。美国公司在制定经营战略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从超越国界的角度加以考虑。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将北美和欧洲的汽车业务合并,据估计,通过使产品开发、采购、供应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全球化,福特公司每年可节省至少30亿美元。(4)“灵活的”企业。在现今的全球经济中,优良产品是很容易被模仿、复制的,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依靠把产品推入市场的速度及创新应变能力。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就具有特殊的优势。美国的一些经营灵活、技术先进的中、小企业,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都表现得越来越活跃。一些大公司也纷纷将总部收缩,裁员消肿,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
四、政府对经济实行有效和有限度的宏观调控,市场的波动性越来越趋于平缓
确切地说,现代的市场经济是在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共同支配下的市场经济,是“私人组织和政府机构都实施经济控制的‘混合经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同时在必要时辅之以行政干预。政府在市场竞争中始终扮演裁判员的角色,其行动的准则是,政府只在个人力量和市场力量所达不到的领域起作用,而决不是相反;由个人和市场的力量来补充政府管不到和管不住的地方。根据这样的指导原则,美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适时地采取了种种必要的调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经济周期的时间跨度,减少了经济发展的波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目前,美国经济在经历了1990~1991年的经济衰退之后,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的持续增长,成为仅次于60年代越战期间92个月和80年代里根时期106个月的第三次最长的经济复苏。据有关专家预测,这次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不看到自克林顿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在对客观经济实施有效的调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克林顿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既继承了前一届政府的一些正确做法,又有一些新的举措。这里仅就其运用经济手段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些新情况略作介绍。
克林顿政府首先把减少联邦政府财政赤字,作为实施宏观调控、刺激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和关键步骤。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多年居高不下,1992年高达2940亿美元。如此之高的财政赤字,是造成1990~1991年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政府负债太多,一是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二是使一部分本可用于私人投资的资金转为政府消费,从而在这两方面降低了私人投资的热情和能力。克林顿政府关于减少政府财政赤字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宏观指导政策上的一点新变化。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增加,是奉行扩大政府开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结果,这一宏观调控手段偏重于运用财政政策。而克林顿政府采取的则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兼而用之的策略。在这一指导思想之下,政府大力压缩机构规模,使克林顿政府成为自1930年代以来最小的政府,同时政府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减少补贴,以及采取其他一系列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已连续5年下降。1996年财政年度联邦政府财政赤字从1995年财政年度的1640亿美元进一步降到1073.3亿美元。1997年以来,由于经济强劲增长,政府的税收比上年增长12%,使政府赤字进一步减少。1997年财政年度头10个月,财政赤字总数为367亿美元,比上年降低了60%。美国政府和国会已计划在2002年实现平衡预算。财政赤字减少,增强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促进了长期利率的下降,推动了投资市场的繁荣,这对美国公司吸纳资金和扩大投资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成为美国经济近年来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中央银行)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施行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起到了良好效果。包括美国财政部的官员也认为,就控制通货膨胀而言,财政政策的作用太慢,且决策过程复杂,因而应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这在目前的美国,已基本形成共识。这样,联储自然就承担起控制通货膨胀的重任。美联储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它只对国会负责,不受来自其他方面包括白宫的影响,与财政部也没有隶属关系,自己可以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财政部无权干涉。几年来,每当经济出现过热迹象时,联储总是毫不犹豫地以预防为主,紧缩银根,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1994年,在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形势下,联储未雨绸缪,自1994年2月以后的一年内,连续7次提高利率,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资金的利率)和贴现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分别达到6%和5.25%。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降低通胀率和失业率两个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据1996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称:过去四年,失业率下降了近三分之一,从7.5%下降到5.4%;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8%。失业率和通胀率是30年来最低的。然而进入1997年以后,虽然美国经济出现较强劲增长(美国内生产总值继上年第四季度增长4.3%以后,1997年第一二两个季度仍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9%和3.6%),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到1997年5月已降至4.8%),但通货膨胀保持温和(1997年头6个月,美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仅为1.4%,不到上年同期3%的一半),联储充分考虑到高科技给美国经济注入的活力,因此自1997年3月份将基金利率微升0.25个百分点之后,一直保持利率不变,以确保提供足够的流动资金,使经济最大限度地稳定增长。这些都反映了联储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能力。
五、为建立更富效能的、面向21世纪的市场经济,科技与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如同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一样,美国正在雄心勃勃地为建立更富有效能的市场经济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进行着各方面的准备。市场经济的发展史已反复证明,市场要扩大,经济要发展,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美国能成为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与它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和最先进的科技密不可分。1996年美国计有普通高等院校3632所,能够为50%左右的成年人提供各种受教育的机会。美国不仅拥有72.5万门类齐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而且建起了若干个高科技园区以及许多国家实验室;美国用于科学发展的费用,1996年达143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8%,其中科学研究费用为726.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5%。尽管如此,为了美国的明天,科技与教育在今天的美国正在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一些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战略或正在制定,或已经实施。从这些方面的发展,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美国市场经济的大体发展趋势。
在发展科学与技术方面,美国正在建立一个所谓“国家创新体制”。“国家创新体制”,就是要在政府的直接参与下,加强科学、技术、生产、市场和政府这5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这充分显示了美国政府推动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技术竞争的决心。克林顿政府上台后,首次明确宣布实施“技术产业政策”,主要内容有:强调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推动美国的产业升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计划把企业、大学、研究中心和政府科研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化,通过这条“信息高速公路”,让各方面更快掌握科技信息,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强化政府对科技开发的领导,并采取官民合作、大小兼顾的方针。总统新设了联邦科学、工程和技术协调委员会,统筹政府部门的研究开发计划,增拨研究经费,向私营企业开放726个政府实验室,支持大公司、企业搞“联合开发”,大力向小企业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对小企业技术性投资实行资本效益税减半等优惠措施,以改善私人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加快军转民的步伐,并将联邦民用技术研究费增至军事科研费同等水平。
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美国正在进行“教育美国”的大规模改革。美国政府强调,教育和培训是国家的兴盛之本,要求积极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这方面改革的内容包括:在普通教育上,美国教育部提出了一个名为“2000目标”的教育改革方案,自1994年起,联邦政府每年拨款4亿美元给各州进行有系统的教育改革,项目包括设立中小学全国学科测验标准、改善课程内容、提高教师水平,期望到2000年,使美国的中小学生在数理测验上居世界第一。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于1990年开始拨款支持25个州和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实施教育改革。1994年开始为少数乡村地区提供资金。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00年,使美国学生的自然科学和数学成绩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大学教育上,开始实施“国家服务计划”,使大学生可以利用社区服务方式来支付部分学费。在职业教育上,政府将提供更多的技术训练和工作保障给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并放宽政府低息贷款的申请手续,帮助工人提高他们的技能,保证每一个青年人有机会通过中学的学徒训练培养起适应市场的能力。
伴随着科技、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科技、教育的新的起点上,美国的市场经济将具备更为雄厚的基础,必将继续发生许多深刻的变化,呈现许多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