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考查自己的专业能力_教师评价论文

语文教师应考查自己的专业能力_教师评价论文

语文教师要检视自身的专业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教师论文,能力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直“奔跑”是许多语文教师的职业惯性,但真正的语文名师不仅努力“前进”,更时常“歇歇脚”,时时“回头望”。“歇脚”和“回望”本应是教师工作的一种本能,现在却奢侈到需要花“重力”解决。懂得时常“歇脚”的教者,是能把握教学节奏的指挥家;习惯时时“回望”的教者,是能让反思成就未来的名师。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检视并发现自身的专业能力缺陷,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各种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很长时间以来,大多数语文教师“认认真真”地备课,“细细致致”地写教案,“有条不紊”地授课。但打开老师的教案,走进老师的课堂,内容千篇一律,步调整齐划一。原因很简单——这些都是教参、“全解”的翻版,丝毫没有教师自己的东西,没有自己探索的影子。当然,教参是教师备课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料,是教师解读文本的有力助手,但并不代表要照搬照抄,也不意味着有了教参上课就万事大吉。正因为这样盲目地迷信教参,这样循规蹈矩地机械循环,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正在一天天退化、独立解读文本能力正在一日日消失。平庸的教师时刻以教参为武器,一切在教参划定的圈子内运行,懒于甚至无力和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不愿更不敢把文本解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唯恐课堂出现无法驾驭的杂音。而优秀的教师则多偏爱于用自己的个性解读教参,以教师专业阅读的深度划定学生阅读理解的范围和程度。许多名师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深入挖掘文本的基础上,才得以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创新设计。这得益于他们是一个涉猎广泛的读者,是一个勇于进取的思索者,是一个把个人阅历融入文本的有情者,是一个敢于越雷池的智者。如王君老师四教《我的叔叔于勒》,每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四次解读分明见证着这位探索者小心探寻本源的足迹。教《皇帝的新装》,把立足点放在让孩子们透过各色人物发现人性的弱点上,从而引领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不断修正自己。可以说,没有教师本人深度的透视人生的境界和胸怀,一切创新的设计都是肤浅的。只有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达到一定高度时,才可能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才可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释然。再如,王君老师的“用错”设计,有赖于教师挑战权威的精神上,更建立在教师自我深入的研读上。修改文章的标点符号,调整文章的段落顺序,寻找插图中的问题,思考能否删掉某部分,都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总之,创新的教学设计、别具一格的解读能力,来源于教师对教学的痴迷,对自身的反省,对教材的审视,对教参的质疑。

      二、洞察学情的能力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学校都在搞“集体备课”,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精品教案”才能打造“精品课堂”。诚然,这样“研究”出的教案,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似乎都是堪称完美的。但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对学情的分析?每年的学生不一样,每班的学生不一样,每班的每个学生不一样,用千篇一律的教案去和不同班级特点的学生打交道,本身就是违背教学规律的。这就犹如用最好的方子去解决所有的病痛一样,是不现实的,是没有实效的。可以这样说,任何忽视学情甚至无视学情的再精美的教学设计都是不成功的。只有在本班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因为太过拔高的教学设计,对于基础较弱的班级来说犹如赶鸭子上架;太过浅白的教学设计,对于能力较高的班级来说好像画蛇添足。王君老师接触过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班级,但看她的成功课例,就会发现她的教学设计始终把住学情这个根基,针对不同情况的班级制定出截然不同的目标和计划。有时去外校上公开课,预先精心设计的教案也许在临上课一瞬间全盘否决,因为那里的学生不适合这样的教学设计。所以,她总是在头脑里贮存好几种设计,以便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及时调控,这是一种高超的驾驭能力。只有符合学生的才是最优的,只有建立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案才是最有效的。了解学情、基于学情、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基准,成为教学设计的有力依据。确立在学生的兴奋点、困惑点、盲点、质疑点上的设计才是可以收获实效的设计。

      三、检视并调控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我们的身边不难发现一种现象:某位老师是最认真的,学生的哪怕一丁点小错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是最勤奋的,备课、作业、练习册、试卷全批全改;他是最敬业的,每天都是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但教学成绩却和他的付出相差甚远。诚然,这样的老师是埋头苦干的人,是拼命硬干的人,但最致命的弱点也正是这一点。正因为“拼了”的精神使然,他们才不会检视,不会反思,更不会调整,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呆子、教学虫。鲁迅先生说“一个转身,也许是一条新生路”,但可悲的是我们已习惯于闷头快跑——“一条道跑到黑”。诚然,如果是正路,是光明路,也就罢了,但如果是错路、冤枉路,还一直不回头地走下去,该是多么悲伤的事情。

      也许是职业惯性,也许是固执个性,也许是追风随雨的惰性,总有许多没成果的教师一直“坚守”着自己,几个月不变,几年不变,甚至是一辈子不变。一个课时、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过后,我们多么有必要有个“回头望”的瞬间。歪了,就正正;错了,就改改。许多名师都堪称“调控”自己的典范。他们总是在完成某一课时、某一单元、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的那一瞬间,对整个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新梳理,努力寻找不合“情理”的地方,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的再检视、再思考,更是对自身能否把控全局、在最短时间内收到最好实效的苛刻要求。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检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才能让自己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踏实、更自信、更智慧!

      四、课堂上评价学生的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却可以让学生感受甘甜;虽不是磁,却可以牢牢吸引学生。但现实情况令人汗颜:学生说对了,就一味狂赞;学生说错了,就怒发冲冠;苍白无力、不痛不痒的评价,让学生情不能动、智不能发、言不能辩。究根求源,许多教师从来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语言评价缺陷,更没有意识到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必基于天长日久的磨炼、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关怀、对学情持续不断的关注。更可悲的是,许多语文老师的评价点仍紧紧围绕所谓的“标准答案”,并不会在学生理解不透彻、徘徊于浅层次时给予应有的引导和激励;甚至在学生回答得有见地、有创新时,只是一句最简单、最肤浅的“不错”了结,不能适时地给予他们一种更高的期待和信任,这是评价的缺失。我们太干脆了、太直接了、太急躁了、太功利了,所以往往不会在评价语上多思索,更没有足够的能力给学生随时出现的奇异思维一个正确的着陆点。虽然我们不是评论家,但这份职业需要我们成为“小小王国”的出色评论员,给偏颇者以导引,给自卑者以信任,给骄狂者以提醒,给优秀者以方向。王君说:“当我们跳出结果评价的藩篱,而醉心于过程评价时,评价也许就成为了一种幸福。”她的课堂评价语言让人叹服:当学生人云亦云时,她说:“重复别人是可耻的。”当学生不做笔记时,她说:“生命中要留下足迹,读书也要留下足迹。谁的书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是有罪的。”当学生怯场时,她说:“教室就是容错的地方。”当与学生意见发生分歧时,她说:“哪怕我坚决不同意,但我坚决捍卫你的话语权。”当学生暂时无法理解生命时,她说:“你们和生命的距离,就是我们与月亮的距离。”细究名师的课堂评价语,我们应该得出这样的启示:弄清学生的思维轨迹,当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时,就理直气壮地给予表扬、肯定,放大“亮点”;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培植“生成点”;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该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纠正“错误点”,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当然,在课堂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思维的层次分层评价,同时也要正视问题,艺术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给学生明确的“是非准则”,让他们的思维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世间众多美丽的风景,美在路人留恋的回眸;教学的美丽铸就,来源于时时的“回望”。愿不断的“回望”瞬间,成为语文教学路上常驻的风光!

标签:;  ;  ;  ;  

语文教师应考查自己的专业能力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