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小学 517300
摘 要: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就有明确的指示 :“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渐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质目的。但是,现实的情况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些限制性的因素,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 因人而宜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是当前比较受重视的一门科目,我们要求学生要德智体共同发展,其中的智指的就是数学学科。但是根据我的实际教学经验发现,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浓厚,因此,要想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管是学习还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都是引导学生充分学习的最好方法。兴趣是学好知识、掌握知识最为主要的因素必然被重视起来。而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不足的,这就造成了老师不能按时、高效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也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在平时的授课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本文就对有效的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阐述。
一、创设充满童趣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其实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境”有紧密的联系的,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下或者是通过应用多媒体创设的形象的情境下来学习,老师可以利用生动的、直观的形象充分地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对学生在记忆中的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者是表象进行唤醒,让学生应用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去学习新的知识。如果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去同化新的知识,就要有一个“顺应”的过程,也就是对原有的认知结构实施改造或者是重组。不管怎么说,总之就是学生要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才能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而在学生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对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和表象的建构过程的,老师的任务就是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的学生为其构建出不同特征的多样的情境,为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经验、表象创造了很好地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情境创设要求要质量高、效果好,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内化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地去理解所学的知识,不断地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我们的实际教学经验就是:虽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低、心理年龄较小等等,老师就更要注意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但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是有所不同的。老师就需要深刻地认识到“生动、有趣”不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金标准。
二、构建情境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出的内容要具有真实性
老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而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其实数学知识是与实际的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如果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能看见数学知识,老师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将数学问题情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地体验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使学生的直接经验不断地增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去较好地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还对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被较好地培养起来了,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精选互动话题是重点
一堂课的好坏是要通过评价来实现的,评价一堂课的质量高低关键要看学生的技能是不是得到了训练,学生的能力是不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本人认为精心选择互动的话题是教学情境创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老师在选择话题的时候要选择整的而忌散的,宜精忌滥。老师在设置情境去实施教学本身就是为了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得让大部分或者是全体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不然的话就会较大地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因为学生的禀赋,教育影响、兴趣爱好都是存在着差异的,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在设境时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要注意不同的层次学生之间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不同性,尽量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此外,因为每节课的时间都是固定的,老师要尽量地减少组织教学的环节与重复讲授知识,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老师在选择话题的时候要注意宜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禁止生搬硬套。帮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使用学到的知识,并且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所学的知识的意义与重要的作用所在。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寻找教学的内容和生活之间的结合点,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上充分地应用教学媒体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的增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绪强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3,(11),90。
[2]韩子学 韩晖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01),77。
论文作者:谢梅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论文; 老师论文; 数学论文; 都是论文; 要注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