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名单(论文文献综述)
管华[1](2021)在《论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文中提出教育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其法律地位学界研究较少。教育行政机关是在教育领域行使权力的国家行政机关,既包括各级政府,也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通过梳理12部法律、19部行政法规、48部行政规章发现,教育行政机关具有以下职权:教育行政立法权或规定权、教育行政许可权、教育行政处罚权、教育行政处分权、教育行政给付权、教育行政指导监督权和其他权力。教育行政机关与民办学校存在许可、处罚和监督等外部关系,与公办学校以处分、预算、人事等内部关系为主。教育行政机关与教师、学生直接发生法律关系情形较少。
文松[2](2020)在《校史档案视角下的北京联合大学生存发展之道初探》文中认为北京联合大学因两度奉命扩招得以诞生和发展,建校之初即开始探索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承担多种社会服务,创办特殊高等教育,发挥地利优势,生存有道。
王一舟[3](2020)在《我国教师国家荣誉制度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而教师之于教育的地位则更是重中之重。回溯过往,尊师重教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无不把教师奉为道德与学问的典范,“天地君亲师”,就是对古代教师地位的一个真实写照。立足当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育人树人工作。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给予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风尚,给教师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与荣誉感。本文是对构建我国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专门研究,通过研究探讨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构建路径,重点探讨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即通过对强国兴师系列战略的解读、各地先行的教师荣誉实践及部分一线教师的民意反馈分析,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本文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是对社会转型期尊师重教,强国兴师有关背景说明,主要是对提高教师地位,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等现实问题的关注,进而提出本研究的主要框架和研究方法、思路及对本研究相关问题如教师荣誉研究总体趋势;对荣誉制度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师激励机制研究等相关文献做出分析综述。第二部分,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内涵与理论基础概述。主要从理论角度界定荣誉与荣誉制度,教师荣誉与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相关核心概念内涵和特性,以及尝试进行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功能性分析,为本研究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第三部分,教师荣誉制度历史发展及现状。这是对我国已施行的教师荣誉制度进行历史梳理和现实分析部分,主要是客观分析教师荣誉制度在我国当下的实践情况和特征,为下文提出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路径设想奠定现实基础。第四部分,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是运用激励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分析构建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内在机制。即从国家政策战略、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荣誉体系内在完善和现实民意的基础上分析新时期构建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部分,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实施路径。依据前面章节对教师荣誉制度的历史演进、现实观照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从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四方面提出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实施路径。
孙守湖[4](2020)在《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国着名教育家约翰·洛克曾指出:“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榜样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巨大影响使基于榜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即榜样教育成为我国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榜样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种常用方法和重要组织形式,是通过榜样这一特殊载体将抽象枯燥的政治理论、道德标准、行为准则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从而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力。然而,在价值多元、偶像崇拜盛行的当今社会,青年大学生个性突出、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且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导致榜样教育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困难重重,效果差强人意。诸如榜样教育在榜样的树立、宣传及学习等各个方面越来越缺乏效力;榜样教育过程受限于表面,流于形式;榜样教育遭受偶像冲击,使得榜样认同度逐渐降低等。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应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行之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要求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研究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切入点,并以提升榜样教育的实效性为归宿。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理论层面对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予以阐释。第一章为论文的基本概述部分。在对榜样的含义、特征、类型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榜样教育的含义、特征、类型也做了深入分析,并对榜样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第二章是关于榜样教育实效性的理论分析。在梳理中西方关于榜样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申榜样教育的价值。第三章是关于我国榜样教育的现状探析。通过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研究,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榜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四章是对提升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根据榜样教育实效性的价值,结合榜样教育现状,从榜样的树立与宣传、榜样教育环境的优化等角度出发提出增强榜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张继玺[5](2018)在《从隔离走向融合:上海特殊教育研究(1978-201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殊教育是人类弥补自身缺陷的一种教育活动,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的出现,则是以近代西方基督教会在上海等沿海城市举办具有救济、慈善性质的盲、聋人收容所等机构为标志,因而上海成为近代特殊教育的发源地和重镇。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上海的特殊教育不断探索和发展。上海特殊教育经历逐步从一个不受重视的薄弱领域发展到对地区教育具有“一票否决权”的重要项目;发展目标与方式从“确保普教、特教同步发展”逐步演化成“为了适应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点、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须大力优先发展”的领域;其主流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也从起初根据残疾程度,泾渭分明地实施隔离和分类教育发展到为促进残疾学生的社会融合与全面发展而提供尽可能终身化、融合化、个性化、并体现“医教结合”特点的综合性教育服务。从教育体系来看,上海创设各种条件和机会,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从特殊教育课程演变来看,经历一个从相对独立设置到吸收普通教育课程特点和趋势并与之逐渐融合的过程。因此,本文选取1978-2010年的上海特殊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梳理三十二年间上海特殊教育的变迁与发展,主要以上海特殊教育政策演变、体系建立、特殊教育课程演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四个专题予以分析,总结经验,寻找问题,启示未来。
中共西藏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教育厅[6](2016)在《中共西藏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表彰全区中小学名教师 全区中小学名校长 全区高校教学名师 全区中小学优秀校长 全区中小学模范班主任 全区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 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全区优秀教育援藏工作者的决定》文中研究说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文件藏教工委〔2016〕42号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认真实施科教兴藏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表彰
李学会[7](2015)在《残疾人的社会形象:对历次残疾人“全国自强模范”事迹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如何认识和叙述残疾人是一种社会建构,文化视角的残疾研究注重解构文化价值中的偏见与歧视。本文对历次全国自强模范的形象进行内容分析,包括数量、性别、年龄、类型及叙述方式。自强模范的个人与社会特征体现为男性残疾人占据主导,年龄主要分布在20~50岁,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是主要残疾类别,其他类别则几乎不存在。自强模范所呈现的励志形象,身心二元对立、忽视残疾人权利,缺乏主体性的声音与表达,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文化偏见。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8](2014)在《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表彰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文中研究说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残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工委,国务院残工委各成员单位,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2009年第四次全国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以来,在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这些自强模范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不畏艰难,超越自我,以不屈的意志和非凡
山东省人民政府[9](2010)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和第七批山东省特级教师的通报》文中指出
黄美贤[10](2010)在《“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C区为个案》文中指出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room)是指残疾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级进行学习,它是全纳教育理念在我国的一种实践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但这给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却带来了极大挑战,“随班就读”教师亟需相关专业培训,本论文正是关注“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改善“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提出建议。论文以上海市C区为个案,通过访谈调查了解C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C区在“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上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取得了一些成效,探索并尝试了随班就读中心组教研、巡回指导、校随班就读教研、教师自主研修等培训途径,对培训对象、培训频率也有一定的要求,能根据培训需要采用多种培训方式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培训参与率较低,各层面的培训没有完全开展,培训内容的选择比较随意,培训方式不能有效调动教师加工信息的主动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培训的实效。论文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对策。其中包括完善相关制度,培训机构要创设各类激励措施,区域要整体提高“随班就读”教师待遇,为专业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培训组织者要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培训手册或教材,各类培训途径相互协作等。这些对策的提出能帮助C区进一步改善“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同时对其他地区开展“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也有一定启示和借鉴。
二、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名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名单(论文提纲范文)
(2)校史档案视角下的北京联合大学生存发展之道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负使命、勇于担当,两次“奉命扩招”,奠定如今教育规模和体量 |
二、顶层设计、高瞻远瞩,在建校初期就规划好发展方向,探索和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 |
三、率先发展特殊高等教育,从此一枝独秀,成为特色和亮点 |
四、经世致用、紧扣时代脉搏,提供多种社会服务,从事应用型科学研究 |
1. 结合学生志愿者活动,提供各种“劳动密集型”社会服务。 |
2. 提供各种涉及职业技能和岗位素质提高、学历(学位)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并承办部分相关考试)。 |
3. 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科技项目开发,提供项目设计规划、政府决策机构咨询等应用型科研成果等。 |
4. 举办大型赛事和重要会议、论坛。 |
5. 撰写研究报告、提供专家咨询建议,起草制(修)订行业技术标准/规范。 |
五、地理位置优越 |
(3)我国教师国家荣誉制度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1. 国内相关研究 |
2. 国外相关研究 |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四) 研究方法 |
1. 文献分析法 |
2. 历史研究法 |
3. 访谈调查法 |
二、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一) 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的内涵 |
1. 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相关概念界定 |
2. 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功能与目标设计 |
(二) 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理论基础 |
1. 需要层次理论 |
2. 新公共行政理论 |
三、教师荣誉制度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
(一) 教师荣誉的发展演变历程 |
1. 教师荣誉体系的萌芽 |
2. 教师荣誉体系的发展 |
3. 教师荣誉体系的现代化进程 |
(二) 教师荣誉表彰实施的现实考察 |
1.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
2. 全国优秀教师 |
3. 全国模范教师 |
4. 人民教育家 |
(三) 教师荣誉体系现存的问题 |
1. 制度层面的缺失 |
2. 称号种类的混乱 |
3. 评选标准的模糊 |
4. 影响范围的有限 |
四、构建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 构建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必要性 |
1. 兴国与强师战略实施的需要 |
2. 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
3. 着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需要 |
4. 教师表彰体系内在完善的需要 |
(二) 构建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可行性 |
1. 国家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 |
2. 各地先行的制度实践基础 |
3. 基层教师民意的实践诉求 |
4. 国外成功经验的有益借鉴 |
五、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的构建路径 |
(一) 总体思路 |
(二) 基本原则 |
1. 思想意识与价值引领原则 |
2. 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原则 |
3. 公正法治原则 |
(三) 具体内容与要求 |
1. 总体规划,提高治理效能 |
2. 设置类别,丰富荣誉种类 |
3. 制定标准,规范遴选程序 |
4. 加大宣传,强化表彰力度 |
(四) 保障措施 |
1. 保证评选主体的公正专业性 |
2. 形成常态化的荣誉管理机制 |
3. 建立有效的评选监督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
附录二: 关于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访问提纲 |
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创新点 |
五、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一章 榜样教育实效性相关理论概述 |
一、榜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一)榜样 |
(二)榜样教育 |
(三)偶像与典型 |
二、榜样的类型与特征 |
(一)榜样的类型 |
(二)榜样的特征 |
三、榜样教育的类型与特征 |
(一)榜样教育的类型 |
(二)榜样教育的特征 |
第二章 榜样教育的价值及其理论基础 |
一、榜样教育的价值 |
(一)榜样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
(二)榜样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价值 |
二、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榜样教育理论 |
(二)西方学者的榜样教育理论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不足的现状分析 |
一、问卷分析 |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榜样选树方法不当,学生难以模仿 |
(二)榜样教育方法形式化、单一化、简单化 |
(三)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度逐渐降低 |
(四)偶像崇拜对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冲击 |
(五)高校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乏力 |
三、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主观原因 |
(二)客观原因 |
(三)深层原因 |
第四章 提高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
一、进一步提升榜样选树的科学性 |
(一)坚持榜样选树原则 |
(二)把握榜样选树标准 |
(三)优化榜样选择方式 |
二、不断强化对榜样的正面宣传 |
(一)坚持榜样宣传原则 |
(二)创新榜样教育方式 |
三、切实优化榜样教育环境 |
(一)整治社会风气 |
(二)净化网络环境 |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
四、不断增强榜样教育的针对性 |
(一)深化榜样教育学理研究 |
(二)优化榜样教育内容 |
(三)拓展榜样教育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从隔离走向融合:上海特殊教育研究(1978-2010)(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缘起 |
二、研究对象与意义 |
三、研究现状与问题 |
四、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一章 特殊教育政策变迁 |
第一节 历史的积淀 |
一、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兴起 |
二、特殊教育政策变迁 |
第二节 上海特殊教育政策演变 |
一、特殊教育的恢复与调整 |
二、立法保障与推进 |
三、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 |
第二章 特殊教育体系构建 |
第一节 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体系 |
一、确保视障、听障儿童义务教育实施 |
二、开创和发展智障教育 |
三、从随班就读到“送教上门” |
第二节 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 |
一、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
二、推进特殊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
第三节 特殊教育体系特点分析 |
一、世界两大特殊教育体系分析 |
二、上海特殊教育体系特点 |
第三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实施 |
第一节 国家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演变 |
一、聋校的课程设置演变 |
二、盲校的课程设置演变 |
三、弱智学校(班)的课程演变 |
第二节 上海特殊教育地方课程演变 |
一、上海聋校课程设置 |
二、辅读校(班)课程演变 |
第三节 上海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践 |
一、盲校学校课程实践 |
二、聋校学校课程实践 |
三、辅读学校课程实践 |
第四章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
第一节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演变 |
一、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特殊教育师资 |
二、高等师范院校的参与 |
三、探索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
第二节 上海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实践与探讨 |
一、上海特殊教育教师资发展概况 |
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践 |
结语:融合之路 |
一、走向融合:上海面临的挑战 |
二、在隔离与融合之间:西方的经验 |
三、无问西东:上海的融合之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10年上海盲校、聋校和辅读学校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案例 |
附录二 :2010年上海市特殊教育支持服务机构信息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C区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
五、研究个案的情况说明 |
第一章 C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的现状调查 |
一、C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已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
二、C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C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培训机构缺乏对教师参与培训的评价考评机制 |
二、培训机构缺少培训专项经费 |
三、培训机构的激励机制匮乏 |
四、校级培训和教师自主研修缺乏监督和指导 |
五、培训机构对培训目标、内容缺乏整体规划 |
六、培训方式缺乏与实践的联系 |
七、各类培训人员的资质有所欠缺 |
第三章 C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的改进对策 |
一、完善"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的相关制度 |
二、培训机构要创设各类激励措施 |
三、教育主管部门要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提供经费支持 |
四、培训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培训手册或教材 |
五、构建各途径相互协作的"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网络 |
结语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二、对"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的进一步思考 |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 |
附录1:C区"随班就读"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2:"随班就读"教师与培训组织者的访谈提纲 |
附录3:随班就读工作评价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名单(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J]. 管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1)
- [2]校史档案视角下的北京联合大学生存发展之道初探[J]. 文松. 兰台世界, 2020(08)
- [3]我国教师国家荣誉制度构建研究[D]. 王一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研究[D]. 孙守湖.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1)
- [5]从隔离走向融合:上海特殊教育研究(1978-2010)[D]. 张继玺.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9)
- [6]中共西藏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表彰全区中小学名教师 全区中小学名校长 全区高校教学名师 全区中小学优秀校长 全区中小学模范班主任 全区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 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全区优秀教育援藏工作者的决定[J]. 中共西藏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西藏教育, 2016(09)
- [7]残疾人的社会形象:对历次残疾人“全国自强模范”事迹的分析[J]. 李学会. 残障权利研究, 2015(01)
- [8]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表彰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J].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 2014(06)
- [9]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和第七批山东省特级教师的通报[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政报, 2010(20)
- [10]“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C区为个案[D]. 黄美贤.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