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应注重培训方式的示范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师培训论文,应注重论文,作用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优秀的教育研究者,其课堂教学本身应具有艺术性,否则难有说服力。一堂课的导入与总结,提问与讨论、过渡与衔接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对学习者的评价方式等,培训者都应以自己的教学给教师们以良好的示范。
在以往的培训中,基本上都是灌输式传授知识。如果教师只有被灌输的经历,他们是不可能放手让自己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如果培训评价形式单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不能起到示范作用,教师们也就很难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和质量观。
身教重于言教。以实际行动教育、激励、带动教师们比任何说教都重要。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应注重培训方式的示范作用,培训者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以平等参与的教学方式培训,并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和质量观来评价,使教师亲身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新理念,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
一、突出教师学习主体,倡导体验参与式教学
教师的年龄、学历、爱好、专长、实际教育教学水平不同,他们在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技能技巧、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因此,在培训中必须考虑到教师们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打破千篇一律的格局,体现出层次性,还教师以学习的主体地位,适合每个教师的发展。
1.自主式培训模式
在培训中,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教师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2.选修课式培训模式
将培训课程列出菜单供教师自主选择,在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为主体,使他们在选择中学习、在选择中发展,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3.主题核心式培训模式
培训者确立主题,教师分组讨论、探究。通过交流,全班共享探究成果,以达到拓宽教师视野、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培训中,应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使教师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训者要事先了解并发现教师多方面的潜能,且使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一方面要使教师有成就感,激发其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实现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培训中应用展示活动、自主学习与反思、课题研究、经验分享、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多种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方法。通过反思使教师梳理其认识;通过案例分析促使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经验分享,增加信息交流,达到资源共享;通过对新课程优秀课观摩达到优秀经验推广的目的。在培训方式上强调教师的积极参与,手脑并用,在采用讨论、问答、操作、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的同时,将放松练习、角色扮演游戏、心理暗示等多种具体方法引入培训过程。在各项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思想会发生碰撞,而培训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思想的碰撞会引发教师去深入思考,生发创新的欲望,从而实现教学的创新与提高。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培训更有针对性,研究从分析教师原有经验开始,采用放录像的形式组织教师对课例进行分析、讨论,寻找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差距,并引导教师进行反思与调整。各项教学活动可采取分组、抽签、自荐、接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这样的培训,潜移默化地使教师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方式,进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如果时间有限,可让不同的小组讨论不同的议题,然后通过交流以实现全班共享,这样做可以提高活动效率。
二、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广泛地利用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师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知识,亲身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教与学的渠道,更新教与学的方式,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培训中,我们应结合培训方案广泛地利用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和录像资料、报刊杂志信息等多种教学资源。另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培训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培训中,可设计并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功能达到师生教学互动。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站供教师课余浏览,也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搜索、查询相关信息。
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要充分展示制作艺术和技巧,给教师以直观形象的示范。组织教师到有关学校观摩优秀教师的真实课堂教学,观看新课程示范课教学录像,挑选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展示,这样示范性更强,教师领悟到的东西更多,就进一步增强了培训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培训内容更生动形象。一方面鼓励教师在培训学习中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带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三、对培训学习的评价
以往的培训学习评价主要是关注终结性考试是否合格。“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评价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不只是进行甄别、选拔,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因此,在培训中对教师培训学习的评价,要由单一的“量化评定”转化为多样化时“综合评定”,强调参与、互动,注重过程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主要看事实、看进步、看发展。要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如师德修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参与意识、学生观、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评价方法应多样化,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要使参与者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支配下进行自评和互评。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运用课堂观察、面谈、问卷调查等评价方法以及论文撰写、书面报告、说课、教学行为观摩等,与专业素质考核相结合。通过相互观摩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并使教师深刻反省全过程,以达到促进其发展的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不仅把教师看做是评价的对象,也看做是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鼓励教师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充分调动评价对象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训者要注意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鼓励教师创新,发展教师个性。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培训者应给予个别化的指导。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应建立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沟通协商,探讨交流,解决问题,改善教学。使被评价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评定,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对教师的培训过程及效果,使教师既分享成功的喜悦,又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的关键是促使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评价要立足于帮,而不是局限于评。通过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使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和质量观,积极投身评价改革的实践。
新课程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培训,培训者应首先走进新课程的实践,转变自身角色,变革培训方式,以引导教师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