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呈现上升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因此,应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营造自由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加强专业人员的干预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压力
近年来,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逐年上升。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学业压力太大;学业压力可以说是升学压力,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中学生必修要迈过的一道坎。为了应对,在这之前学生要经历频繁的考试检测和历练,而来自同龄人的压力总是伴随着历次的考试;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也会让学生在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后变得自责、沮丧,这时候如果家长不加以引导,这种负面情绪就会累积。
虽然升学的压力是客观事实,无法逃避,但是作为教育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善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健康状态。
首先,营造自由的校园环境
《庄子》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这句话说的是,治理天下的人,与放牧者并无区别,都是把对马群有害的马匹驱赶出去而已。除此之外,我认为这句话还表达了另一层意思,即不要有过多的人为干涉。这对教育也是有很大启发的。现在很多的学校,从早上学生到校那一刻开始,就把每个时间段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学生在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更是由老师值班“亲自指点”。这对于一些学习缺乏规划和自律的学生来讲,的确是能提高他的学习效率、明确他的目标。但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失去主动性,和耕牛一般,没有“鞭子”,不会主动耕田。另外,午休、体育活动、课外活动,都是统一、集体行动,都是干涉太多。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安排休息时间?为什么体育活动变成了要求整齐划一的、单调的集体跑步?这其实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不相信他们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因此,我建议在校园文化方面,对于学生的课余时间,不要作统一安排和要求。既减轻老师负担,又减轻学生被“控制”的压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规划能力。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越是把学生往言听计从的目标培养,越是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自由的校园文化是其他策略的基石,倘若这条没有实现,则处处掣肘。
其次,丰富校园文化和活动
中学生心理出现压抑、抑郁,和每天单调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种日复一日的机械生活,与上班族对工作的厌倦心理,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段时间关于“996”的讨论,更是将上班族面临的困境和无奈展现在大众面前,而成人的亚健康现象也引起大家的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入学以来就十几年如一日的生活,也让不少中学生变成了亚健康。因此,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失为一种策略。举个例子,我们一方面在感叹学生体质一年比一年差,总是将原因归结于学生不爱锻炼。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这是这样,为什么每次体育课因为下雨改成自习学生总会唉声叹气?为什么课间的时候学生会沉浸在操场不愿听见上课的铃声?所以不是学生不喜欢锻炼,而是不喜欢枯燥乏味的锻炼方式。如果每次体育活动,都要求每个班级、喊着口号统一步伐,绕着操场跑圈,恐怕谁都不会爱上运动,因为跑步往往是最枯燥的。所以,可以将体育社团、兴趣小组的活动融入到其中。这样,既锻炼了社团组织者的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又增进组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并且学生如果选择一项活动,长期坚持,又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影响深远的。
第三,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学生的压力除了来自学业,父母的高期望和严格要求也是一个主要因素。以往学校刚开学,总是会召开家长会,但家长会的内容,又总是过分强调学习,包括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但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都是第一次面对学生现在的年龄、现在的年级,很多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并没有真切感受过,大部分都仅仅是听过一些概念性的例子,比如学生在青春期会出现叛逆、手机游戏上瘾、情感波动等情况。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可能并不会重视,缺乏预见性,对一些问题显现的征兆,也缺乏敏感性,甚至措手不及。因此,学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改变传统的会议主题,丰富内容,对家长做一些心理上的培训和辅导,提前打好预防针,是很有必要的。家校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专业人员的干预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自己无法准确判断、无法作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的时候,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现在大部分的中学都配有心理教师,这些教师除了平时的授课,还会进行一些心理测验,对于中学生的心理情况了解得比较详细。所以班主任要和心理教师加强沟通,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遇到问题,主动咨询心理教师,也可以让心理教师直接与学生沟通,同时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如果还不能有效解决,那家长需要带学生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然而当学生向家长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时,家长往往不太重视,并且带着以往的个人经验,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情绪问题,过几天就好了,而贻误了最佳干预治疗时间。
中学阶段对学生心智的成长和人格的健全至关重要,所以这个阶段,从学生层面来讲,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接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自己抗挫折的能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从学校和家庭层面上来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以上是笔者的几条拙见。
作者简介:刘平平(1991-),男,江西赣州人,201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现为常州市第一中学教师。
论文作者:刘平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学生论文; 中学生论文; 都是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家长论文; 压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