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之我见论文_罗小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之我见论文_罗小玲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409000

在新世纪的今天,“创新”成了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的特征,让数学课堂达到理想的境界。

但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非都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唯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根本的有效途径。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探究方面做了许多尝试。

一、创设有趣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基础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先导。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去认真地学习和钻研。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趣的“引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小学生年龄小,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就做得认真、做得高兴。

因此,课堂教学中,有趣的导入能直接诱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我就出示幻灯片——青蛙在池塘或莲叶上嬉戏的情景图,让同学们回忆在二年级数学课中学习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能继续说下去吗?(能。)能说多少?(生回答: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该如何表达?(用N多表示。)教师立即指出:这首儿歌原来有很多句,说都说不完,现在用“字母”来表示数,同学们有兴趣吗?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这里以有趣的儿歌为素材,让学生在素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中的奥秘。静态的数学以鲜活的面容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有趣的引入还可以用猜谜语、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建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前提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日历的悬挂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中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年、月、日”时,让学生看挂历回答问题,发现2012年和2013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了解“平年和闰年”等知识。只有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去感染学生,才能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才能。

教师要更新观念,把学生视为朋友、知己,相信学生,笑对学生,良言激励学生,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首先,教学中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一些激励语言。

如“你真棒”、“这个见解很独特”、“你能行”、“太爽了”等等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是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一句良言受益终身。其次,组织讨论,开拓思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教育。现代的数学教育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新知,要多给学生机会,用眼看一看,动手摸一摸、算一算、拼一拼,用脑想一想,用嘴说一说、议一议。

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再演示;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道理的,教师绝不再“多嘴”;凡是学生能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在尝试、探索、合作、讨论、交流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键

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反过来又能为实际生活服务。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把数学用于实际,这是我们教育的误区。

数学是工具,是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创设这种氛围,努力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谈数学、说数学、用数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总而言之,要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务必要站在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高度。在平常的教学中除了要注重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精心设计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练习题,给学生足够展示自我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未来教育的需要。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论文作者:罗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之我见论文_罗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