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建筑结构设计仍然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找到其本质原因,便可以改善目前所存在的现象,优化设计提高质量,以满足百姓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1.1建筑结构设计程序
在任何一项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都要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尤其是施工作业前必须针对施工作业的具体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如结构设计、电气设计、建筑设计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筑结构设计并不是单一的一项设计工作,而是与多种学科设计相交叉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也还要注意到对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自身也有着一定质量要求设计过程中同样要遵循设计原则。
1.2 建筑结构的分类
建筑结构设计在进行划分时要依据建筑层数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建筑结构规划设计,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分为:单层结构设计、高层结构设计、多层及多高层结构设计,这主要是从建筑结构特点上对其进行分类。还有一些建筑结构设计是按照主体材料进行分类如钢结构、混合结构、木结构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进行建筑结构分类的过程中多数设计者要依据建筑特点及特殊性进行合理分类方能使得建筑结构设计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1.3 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是很复杂。主要就是对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等方面有所要求。良好的建筑结构设计可以为建筑施工的具体实施及技术要求提供可靠的保障还能在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增加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美观性,将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在结合实际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进行良好的创新与改革,这就会为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很好的基础保障,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讲也能够确保其安全性,减少经济财产损失现象的发生。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研究
2.1 地基与基础设计常见的问题
在房屋建筑过程中由于工程进度的要求,建设单位在地基设计中仅仅是按照周边建设物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却并不具备地质勘探报告或是仅仅存在中间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可靠性就会有所缺失,对于建筑物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为增强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合理性,最关键的就是要结合地质勘探的资料内容展开基础性设计工作。导致基础设计存在不合理问题的另一原因则是荷载的取值存在不合理之处,且基础拉梁计算设计不完善。以多层框架结构为例,其中一般会使用柱下独立基础首先计算的是持力层的地基反力值,往往忽视了其下可能存在的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2.2 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
结构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过分重视水平构件而忽视纵向构件设计。需要注意的是,结构设计应按概念设计宗旨,强柱弱梁的原则需要得到贯彻,竖向构件是关乎整个结构安全的,所以需要首先保证的,而且在具体施工图配筋时,还要确认柱截面是否可以排下钢筋,以免造成施工现场钢筋过密无法浇筑混凝土的情况。第二,构件截面高度的设计不合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框架层数较高时,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设计人员习惯在建筑物的角部加设混凝土墙来控制整体计算指标,但是与之相连的柱没有专门考虑,实际上这种少墙框架结构由于混凝土墙的刚度大,其中的柱本应承担的地震力由混凝土墙分担了,如果按计算结果柱配筋偏于不安全,故应按去掉混凝土墙后重新计算复核。第三,以单梁标准设计连续梁。这种结构设计的问题通常会存在于阳台梁设计当中,由于其荷载不大,因而设计工作人员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3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对策略
3.1 对配筋量进行合理计算
配筋量过小在现在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一般都是采用附加箍筋的方式进行改善。一般有两种情况:1将附加筋增加在梁下集中力处,依实际情况而定,来选择是否将附加筋加在截面高度以内。2如果主梁的截面和次梁的截面差距较小,次梁就会承担很大的荷载量,这时就需要增加附加筋,确保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实现了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提高。
3.2 梁、板的跨度计算
常规的结构设计中可参照教科书上多讲的跨度,如净跨的1.1倍,但是无法应用在宽扁梁中。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相差无几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当把柱子作为超大截面梁时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要进行削峰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3.3 沉降计算
当挖基坑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坑较小时坑底受到的约束大,暂时不考虑回弹,进行沉降计算时需要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受到约束较小,对于箱基计算沉降时必须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可以作为安全储备,因此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这是原因之一。
3.4 对楼面进行钢性设计
我们可以把刚性设计方案应用到楼面上这样既能够反映建筑结构的真实情况,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误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刚性楼面的设计:1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排除那些可能会引起楼面发生比较大变形的平面,比如有过深缺口的凹槽等这些平面的存在都会导致楼板发生比较大的变形。2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刚性布置,并且有着充足的配筋率这是刚性楼面设计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出现结构平面无法满足刚性楼面设计的情况下,可以将附加梁加装在洞口边或者采用斜配筋的方式来满足相关的要求和规定。
3.5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要想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建筑物框架的设计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了解当地地理情况和水文情况;同时也要考虑成本的控制既需要保证建筑的质量,又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成本。2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按照国家对于建筑物抗震能力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在钢筋配置方面配置柱的纵向钢筋应尽量对称最小的配筋率的设置应依据相关的抗震规范和要求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柱的延性符合相关的要求才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 结语
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们一定要对实际的情况作出全面且细致的调查,还要严格根据规范进行设计。建筑设计工作者一定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力争做到遇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保障建筑的安全、科学、合理以及可行性减少问题的出现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将建筑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劲,吴子燕,孙树栋.建筑工程设计过程规划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10:125-130.
[2]张玉洁.建筑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江西建材,2016,02:35-36
论文作者:吴书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楼面论文; 地基论文; 截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