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粘土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多孔粘土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戴劲草, 萧子敬, 叶玲, 黄继泰[1]2000年在《含钛多孔粘土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文中认为采用sol-gel法合成了含Ti多孔粘土材料,并利用XRD、IR、DTA等方法对其实验条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sol-gel法比TiCl_4水解法更容易形成大孔结构,在[Ti]=0.82mol·L~(-1)、[Ti]/±=20mmol·g~(-1)的条件下,可得到层间开孔达2.93um、比表面351.0m~2·g~(-1)的含Ti多孔粘土材料,材料在860℃之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戴劲草, 肖子敬, 吴航宇, 黄继泰[2]2001年在《纳米多孔性材料的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米多孔性材料在工业上特别是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十分重要的用途 ,本文讨论了这类材料的合成、结构和应用 ,并评述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吴航宇, 戴劲草, 肖子敬, 黄继泰[3]2001年在《含铝多孔粘土材料的合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利用XRD、TEM等方法初步研究 2∶1型蒙脱石矿物及 1∶1规则间层的累脱石矿物与聚合羟基铝交联剂的层间交联作用 ,比较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对形成含铝多孔粘土材料孔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Al/土值、采用PVA表面活性剂对粘土进行修饰改性有利于形成具有大孔结构的材料。

张丛[4]2012年在《新型多孔magadiite基异质结构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人工合成的阳离子层状材料magadiite为主体,采用离子交换和模板自组装法成功制备出新型多孔magadiite基异质结构材料PMH和Al-magadiite基酸性材料PAMH。利用XRD、SEM/EDS、FTIR、TEM/HRTEM、TG-DTG和BET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操作参数对PMH孔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以PMH为载体,通过负载Zr和嫁接Al得到了两类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SZ/PMH和Al/PMH,分别用于酯化和烷基化反应中,得到了较好的催化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水热法合成出magadiite层状主体,通过CTMABr改性得到层间距为2.83nm的膨化magadiite(QM),进一步引入助表面活性剂正癸胺(DA)和无机前驱体TEOS,在CTMABr-DA的共模板化作用及DA的碱催化作用下,TEOS在QM层间孔道内水解缩聚自组装为水合二氧化硅骨架,后经焙烧得到新型多孔magadiite基异质结构PMH(d_001=3.01nm)。表征分析表明,PMH的比表面积高达729.2m~(2)/g,热稳定性好(750℃结构稳定),并具有独特的超大微孔到介孔(1.4-4.3nm)的孔结构特征。以PMH为载体,采用均匀沉淀法负载不同量的SO_4~(2-)/ZrO_2(SZ)得到一类新的负载型固体超强酸SZ/PMH。经NH_3-TPD及吡啶吸附原位红外分析其酸量(0.75-1.02mmol/g)明显大于PMH(0.17mmol/g),且L酸量明显高于B酸。将该催化剂用于柠檬酸和正丁醇合成柠檬酸叁丁酯(TBC)的酯化反应,发现30wt.%SZ/PMH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柠檬酸转化率93.4%,TBC选择性96.6%,收率90.2%。表明适中的负载量使得ZrO_2均匀分散在PMH载体孔道内,使更多的酸活性中心暴露出来,促进了该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PMH为载体,NaAlO_2为Al源,采用后嫁接法将不同量的Al嫁接到PMH上,得到一类新型固体酸催化剂Al/PMH。其酸量(0.74-0.91mmol/g)明显大于PMH酸量。将该催化剂用于邻苯二酚和叔丁醇生成对叔丁基邻苯二酚(4-TBC)的烷基化反应,发现随着Al含量的增加,邻苯二酚转化率略有下降,归因于Al含量的增加可能导致载体壁厚增大,部分催化活性中心因空间位阻不能被充分利用。Si/Al摩尔比为10的样品10-Al/PMH对产物4-TBC的选择性较高(76.3%),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择形催化作用。采用水热法将铝引入magadiite主体层板,进一步经CTMABr预撑及其与DA共模板化作用和TEOS层间水解-焙烧得到新型Al-magadiite基多孔异质结构酸性材料PAMH。其具有较大层间距(~3.20nm),高比表面积(741.2m~(2)/g)和高热稳定性,孔径分布(1.4-2.7nm)比PMH更均匀。调变Al的含量可调控酸量及酸类型。主体骨架Al的引入使其L酸位量明显高于B酸量。

周春晖[5]2003年在《新型纳孔粘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催化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孔粘土基复合材料是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大力研究开发的一种类似分子筛的矿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在催化、吸附分离、电子、生物、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当前国内外粘土矿物学、化学化工和材料等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现有的多孔粘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层状结构的粘土矿物作为基质材料,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大体积的交联剂分子(如[Al_(13)O_4(OH)_(24)]~(7+))或溶胶粒子(如钛、硅氧化物溶胶粒子)插入粘土层间,从而形成柱撑状结构的多孔材料。众多研究提示,对于采用交联剂或溶胶粒子交换插层制备的多孔粘土基复合材料,孔结构、热稳定性和催化性能等尚不能满足相关领域的应用需求;至今也尚未找到调控其结构和功能的有效方法。所以,制备方法的新突破已经成为该领域中科技人员面临的最有挑战性的课题。但是,近些年来,科技人员相继发明了M41S、HMS、SBA-15分子筛等新型多孔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有序的孔结构,而且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其孔径尺寸;对其制备化学和结构形成机理方面的大量研究,也为粘土复合材料的可控组装提供了诸多有用信息。 在分析总结现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综合运用离子交换、溶剂化作用、模板组装和层柱反应等技术,研究制备了新型的多孔二氧化硅/粘土复合材料、多孔硅铝/粘土复合材料和多孔钛硅/粘土复合材料。实验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_2等温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吡啶吸附的红外光谱、氨程序升温脱附等多种近现代测试手段,以及选取酸催化烷基化反应和催化氧化羟基化作为探针反应,表征了新型多孔粘土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研究了新制备过程对孔结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了调控孔结构和性能的方法,分析了结构形成机理。实验研究得出的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 实验采用蒙脱石粘土矿物为基质材料,首先通过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和蒙脱石层间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可以得到层间距d_(001)值为2.08nm有机蒙脱石;然后在该有机蒙脱石中加入十二烷胺,可将蒙脱石的层间距d_(001)值增加至4.79nm;此后,再加入无机前驱体正硅酸乙酯,在十二烷胺的溶剂化作用和 摘要碱性催化作用下,正硅酸乙醋进入粘土层间发生水解缩聚反应,然后经过离心分离、干燥、焙烧等处理后,可以制得新型的二氧化硅/粘土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有机蒙脱石/十二胺/正硅酸乙酷的摩尔比为1:20:150,混合物搅拌反应时间为6一sh。 结构分析揭示,新型的二氧化硅/粘土复合材料具有为大通道(净层间距为2.75nm)、均匀的纳米孔径(孔径为2.17nm)、、高比表面积(sBET=sZz.6mZ/g)和高热稳定性(大于800℃)。随着表面活性剂和中性烷胺的链长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层间距和孔径相应增加。二氧化硅/粘土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成机理可能包含表面活性剂一无机前驱体在层间内的模板导向组装,因而使得材料具有孔径分布窄、孔径可调变、热稳定性高等特点。 采用通过酸交换过程制得氢型蒙脱石为基体,按有机蒙脱石/十二胺/正硅酸乙酷的摩尔比为1:20:150,加入中性烷胺、正硅酸乙酷,搅拌反应时间为6一sh后,离心分离出固体,再经干燥、焙烧后,也可以制得大通道(净层间距为2.46nln)和纳米孔径(孔径为2.Onm)的新型多孔二氧化硅/粘土复合材料。 表面酸性分析表明,二氧化硅/蒙脱石复合材料酸性的增加来源于层柱的引入,L酸的增加主要产生于焙烧后的层柱,B酸则主要来源于焙烧过程中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质子和粘土本身。制备过程中可以采用溶剂萃取法除去有机模板剂,但和焙烧法除去有机模板剂处理相比,溶剂萃取方法所得的复合材料表面L酸量相对较少,B酸主要来源于萃取过程中溶液中的可交换质子和粘土本身,层柱稳定性相对较差。采用不同蒙脱石表面预处理和模板除去方法,均能影响材料的表面酸性。 采用十六烷基叁甲基滨化钱改性蒙脱石为原料,引入中性十二烷胺后,直接将正硅酸乙醋和异丙醇铝混合溶液为前驱体,可以制备得到新型硅铝/蒙脱石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新型硅铝/蒙脱石复合材料具有大层间通道(层间距为3.45nln)、高比表面积(sBET一502.0扩/g)和均匀的孔径(孔径为2.onm)。和二氧化硅/粘土复合材料相比,硅铝/蒙脱石复合材料中铝的掺入,使其热稳定性有所下降(750℃),孔径略变小。但是,采用硅铝复合化后,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表面总酸量,特别是L酸量增加,因而调节了材料的酸催化和吸附性能。随着中性烷胺的链长的增加,硅铝/蒙脱石复合材料的层间距也相应增大,可以初步推测其结构形成是由于模板导向组装层柱的过程。 周春晖: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溶胶法制得的钦硅/粘土层柱复合材料,300 OC焙烧后层间距为1 .80 nm,而采用原位层间直接水解合成制得的钦硅/粘土复合材料,300 OC焙烧后层间距可达4.1nm,BET比表面积为635 mZ/g,BJH平均孔径为3.snm。。?

吴航宇[6]2002年在《多孔粘土材料的合成与研究》文中指出多孔粘土材料(Porous Clays,PCs)是当今粘土科学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它是基于粘土矿物的表面活性、层间离子可交换性等性质,通过柱化剂的交联柱化作用形成的一类规整二维孔道结构的多孔性材料,由于具有孔径大、分布规则以及大小可调的特点,可望在石化、环保、精细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PCs材料的性能与基质粘土材料、柱化剂、反应温度、干燥方式等制备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本学位论文采用材料化学的研究方法,选择2:1型的蒙脱石和1:1型规则间层累脱石粘土矿物为基质材料,以羟基铝聚合阳离子为柱化剂,合成两个系列的PCs材料,研究不同制备条件下对形成PCs材料以及物化性质的影响,同时采用XRD、IR、TGA、MAS ~(27)Al-NMR、TEM等仪器测试手段对PCs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累脱石PCs材料比蒙脱石PCs材料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柱化剂用量对获得层间开孔大和稳定性高的PCs材料有较大的影响;表面活性剂PVA对PCs材料具有扩孔作用,加入适量的PVA有助于合成大孔径的PCs材料:干燥方式对材料的层间开孔无明显的作用,但对其表面积则有较大的影响;层离现象可以得到大孔道的PCs材料;酸性测试表明,PCs材料的固体表面酸性主要以L酸为主,B酸含量较少,并对温度较为敏感,在高温下容易失效。

刘智伟[7]2004年在《钛交联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合成条件与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钛交联蒙脱石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孔结构,且价格低廉,是一种良好的催化材料,它在工业上特别是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十分重要的用途。 本文介绍了蒙脱石的基本结构、性能、应用和钠化改型以及利用蒙脱石层间水合阳离子的可交换性,钛盐在酸性介质中水解生成的金属钛聚合羟基阳离子与蒙脱石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制得钛交联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Ti-PILCs),并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比表面与孔径分布测定、红外分析(FT-IR)和差示扫描热分析(TG-DSC)等手段对钛交联蒙脱石进行了表征,并对Ti-PILCs的孔径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盐酸的浓度、Ti/土比、H/Ti比、交联温度、交联剂老化时间和粘土悬浮液浓度等制备条件对钛交联蒙脱石的物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以湖南某地钙基膨润土为原料,经提纯精制处理后,直接以TiCl_4为钛源,采取水解法制备了钛交联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Ti-PILCs);并对蒙脱石悬浮液质量百分比浓度、Ti/土比、交联反应温度和交联剂老化时间等合成条件进行了讨论;YRD检测表明:采用水解法可以将层间距为1.53nm的钙基蒙脱石制备成为大孔结构的钛交联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当蒙脱石悬浮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交联温度为20℃,交联剂老化时间为4h,Ti/土=15mmol/g,pH=1.10时,可得到层间距d_(001)=2.92nm具有中、大孔结构的Ti-PILC,且比表面可达266.0m~2/g。 以鄂东钙基膨润土经提纯钠化后所得的精制钠基蒙脱石(d_(001)=1.28nm)为基质粘土,以钛酸正丁酯[Ti(n-C_4H_9O)_4]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钛交联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Ti-PILCs);并对Ti/土比、H/Ti摩尔比和盐酸浓度等主要合成条件进行了讨论。XRD检测结果表明,以Ti(n-C_4H_9O)_4为钛源,Ti/土=15mmol/g,H/Ti=2.5mol/mol,[HCl]=5mol/L,室温交联,可制得层间距d_(001)值达3.59nm具有中、大孔结构Ti-PILCs,且比表面积可达409.1m~2/g,热稳定性能良好。 所得实验结果与国内同领域内的成果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国内暂时处于领先水平。

杨圣军[8]2014年在《层间模板法制备柱撑蒙脱石材料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柱撑粘土材料(简称为PILC)是一种具有类分子筛结构的新型多孔材料,可作为催化剂、吸附剂等功能材料,而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境治理等诸多领域。然而,常规PILC的孔分布以微孔为主、且热稳定性在300~400℃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随着SiO2柱撑粘土材料(简称为SPC)的成功合成,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SPC材料具有孔道结构规整、孔径分布在超大微孔和介孔范围内、比表面积大、耐高温以及材料的可设计性强等突出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SPC层间柱体为纯SiO2,自身的酸活性位有限、催化活性低;作为PILC领域的一个年轻分支,关于SPC的改性和修饰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有限。因此,开展具有介孔结构的功能性PILC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现有PILC材料发展的趋势、SPC材料的合成特点以及催化领域对PILC材料的要求,提出“层间模板法制备柱撑蒙脱石材料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以层间模板法技术为核心,设计、制备了一系列的新型柱撑蒙脱石材料,考察基质粘土、柱撑化合物的种类以及金属、非金属原子掺杂改性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构建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期获得具有规整的介孔结构和优异的热稳定性、水热稳定性的柱撑蒙脱石材料,并能够满足某些有机反应体系对其催化性能的要求。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分别以内蒙古钙钠基蒙脱石和浙江钠基蒙脱石为原料,通过层间模板法合成了两种SPC材料(简称为SPC-NM和SPC-ZJ),系统研究了不同基质蒙脱石对SPC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SPC材料都具有规整的介孔结构和典型的平板狭缝状孔道结构,但SPC-ZJ中存在蒙脱石片层结构部分剥离的现象,并存在一定数量的外露的介孔SiO2结构,导致其水热稳定性劣于SPC-NM材料;两种SPC材料都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在重油催化裂化反应中,SPC-ZJ体系具有更高的转化率,但汽油的选择性和循环使用性能不如SPC-NM。其次,建立了高铁含量掺杂改性SPC材料(Fe-SPC)的新方法,该方法以乙醇-水的混合体系为溶剂,有效地改善了Fe3+在硅溶胶中的分散状态,并有利于提高材料中Fe原子的掺杂量(Fe2O3含量可达27.03wt.%)。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铁源添加量对Fe-SPC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SPC具有规整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容等与铁源的添加量有关;Fe原子主要以四面体形式掺杂于层间域SiO2柱体中(骨架铁),并伴有一定量的非骨架铁(八面体型)生成;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但热稳定性较差;其对模拟油和焦化苯的氧化脱硫反应体系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性能,特别是焦化苯的氧化脱硫反应。第叁,针对Fe-SPC材料中非骨架铁易团聚的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铁原子高度掺杂的(Fe,Si)-PILC材料,并系统研究了该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铁原子以四面体骨架铁的形式掺杂在SiO2骨架内,未发现非骨架铁的存在;(Fe,Si)-PILC具有类似SPC的片层结构和规整的介孔结构,SiO2骨架内铁原子的掺入也会造成其孔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变化的幅度明显小于上述Fe-SPC材料;(Fe,Si)-PILC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优于Fe-SPC)和水热稳定性。(Fe,Si)-PILC对苯酚羟基化反应(对四面体铁敏感)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性能。第四,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规整介孔结构的TiO2柱撑蒙脱石材料(Ti-PILC),避免了传统工艺中采用强酸的合成条件,并深入探讨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对Ti-PILC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PILC材料具有类似SPC的规整的介孔结构,有机模板剂的种类与材料孔结构的关系紧密,特别是材料的平均孔径;Ti-PILC材料的层间域TiO2柱体属于锐钛矿型,具有优越的紫外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用量、材料的结构特性有关。最后,针对Ti-PILC材料在可见光下活性弱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氮原子掺杂的(Ti,N)-PILC材料,并系统研究了氮的掺杂对(Ti,N)-PILC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原子掺杂改性对材料的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氮原子的掺杂增强了层间域TiO2柱体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使得(Ti,N)-PILC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反应也具备了一定的催化活性。

刘振龙[9]2013年在《新型多孔固体卷烟薄荷香味组分缓释材料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3年正式提出“中式卷烟”的概念,要求“中式卷烟”的研发必须把握“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的发展原则。中式卷烟高香气的要求也体现出卷烟的加料加香对形成中式卷烟的香气风格和口味特征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众多的加香方法中,滤嘴添加吸附剂的方法因其能独具的保证香精纯正,实现香精存储可控、香精释放可控的优点,成为近年来世界烟草行业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研究活性炭(SY-1)、分子筛(MCM-41、SBA-15)、沸石粘土以及硅酸铝五种活性吸附材料在薄荷味卷烟中的应用。本文从材料对薄荷醇的存储量、释放量、长久保留量以及添加位置四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存储量方面,本文通过对吸附材料的表面孔隙结构的表征与薄荷醇存储量的对比,得出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存储量关系:SY-1活性炭材料>分子筛(SBA-15、MCM-41)>200mg/g>沸石粘土>硅酸铝。材料对薄荷醇香精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其材料的比表面积决定了材料对香精材料的吸附存储量。对存储量低的材料进进行表面酸碱表面改性,结果表明氨水改性沸石粘土吸附材料对其薄荷醇的存储量提高了20%,由原来的169mg/g提高到205mg/g。释放量方面,本文通过抽吸添加吸附材料的卷烟,对材料残余量、滤嘴截留量和主流烟气中薄荷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释放量关系:硅酸铝>沸石粘土>70%>分子筛(SBA-15、MCM-41)> SY-1活性炭材料。其中沸石粘土材料的主流烟气中薄荷醇的含量最高。添加吸附材料的卷烟对于烟气中的烟碱、焦油以及一氧化碳都几乎没有影响。对释放能力较弱的分子筛材料进行碳化改性,结果表明炭化改性后的分子筛材料的释放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75%。长久保留量方面,本文对吸附材料进行长达五个月的密闭放置,结果表明吸附材料在密闭环境中五个月后薄荷醇含量高于70%。同时文本也对吸附材放置于22oC开放环境的条件的保留量进行测定,二十四小时后其薄荷醇含量高于90%。添加位置方面,本文将释放性能较好的沸石粘土添加滤嘴的不同位置处,表明滤嘴位置对滤嘴的截留量与材料的释放率有较大影响。添加距滤嘴前30mm的位置滤嘴截留35%,材料释放率75%。添加距滤嘴前5mm滤嘴残留11%,材料释放率58%。材料在滤嘴中的添加位置对于主流烟气中的香精的含量影响不大。每支卷烟添加5-20mg的沸石粘土材料,其主流烟气中薄荷醇的释放量达到0.25-0.74mg。高于当前国内的每支薄荷醇卷烟中主流薄荷醇烟气的0.02-0.06mg,也高于国外名牌卷烟每支含量0.06-0.6mg。

叶玲, 戴劲草, 肖子敬, 黄继泰[10]2000年在《羟基铝镍多孔粘土材料的表面酸性及其孔容》文中研究指明把羟基铝镍聚合物引入蒙脱石层间,制备多孔粘土材料,利用XRD、IR及非水溶液滴定法研究了制备方法及条件变化对材料表面酸性及孔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及AlNi、(Al+ Ni)土、老化温度等条件对表面酸性及孔容均有影响,材料在400 ℃以下热稳定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含钛多孔粘土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 戴劲草, 萧子敬, 叶玲, 黄继泰. 无机材料学报. 2000

[2]. 纳米多孔性材料的现状与展望[J]. 戴劲草, 肖子敬, 吴航宇, 黄继泰. 矿物学报. 2001

[3]. 含铝多孔粘土材料的合成与研究[J]. 吴航宇, 戴劲草, 肖子敬, 黄继泰. 矿物学报. 2001

[4]. 新型多孔magadiite基异质结构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D]. 张丛. 北京化工大学. 2012

[5]. 新型纳孔粘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催化性能研究[D]. 周春晖. 浙江工业大学. 2003

[6]. 多孔粘土材料的合成与研究[D]. 吴航宇. 华侨大学. 2002

[7]. 钛交联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合成条件与机理的研究[D]. 刘智伟. 武汉科技大学. 2004

[8]. 层间模板法制备柱撑蒙脱石材料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杨圣军. 苏州大学. 2014

[9]. 新型多孔固体卷烟薄荷香味组分缓释材料研制[D]. 刘振龙.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10]. 羟基铝镍多孔粘土材料的表面酸性及其孔容[J]. 叶玲, 戴劲草, 肖子敬, 黄继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0

标签:;  ;  ;  ;  ;  ;  ;  ;  ;  

多孔粘土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