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回族女学浅议论文_吕越

西北地区回族女学浅议论文_吕越

(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一、“女学”由来及现有研究成果

女学是回族经堂教育的一种拓展形式,是新时期穆斯林文化复兴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专为回族妇女学习《古兰经》及伊斯兰教知识的宗教场所[1]。很多学者谈女学的由来,是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看的。杨文炯教授认为“女学的产生是文化挑战和应战的必然产物,是文化自觉的创新。”[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回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回族的传统文化在与外界积极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回族妇女不再认为自己只是男性附属品,而应用于提升自我,同男性一样拥有权利进入清真寺学习宗教知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基于这样一种文化自觉,女学再一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关于回族女学的研究最早是玛利亚•雅绍克和水镜君二位学者合著的《中国清真女寺史》一书,此书是两位女性学者跨国界的一次学术合作,主要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将人种学、口述史方法以及历史研究、文本分析的方法相结合,重现了清真女学的发展脉络。该书在学术上填补了穆斯林女学研究的空白,使研究者的视野开始投向这块领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杨文炯教授作为国内较早涉足“女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从都市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镜像中的“女学”现象进行解读,提出了单轨道到双轨道的穆斯林教育的变化,以及男性作为教育主体角色的弱化,认为女学是文化自觉的创新。此外还有马燕、赵春肖、松本真澄等学者都结合个案对西北地区的女学进行了实地研究,使得女学的历史、内容研究进一步深化到功能研究中。

二、西北地区女学的发展状况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以后,女学作为传统经堂教育的拓展在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穆斯林社区——Jamaat中的兴起于发展形成了一道令人瞩目的文化景致。妇女清真寺、妇女经学班、妇女家庭经学班、中阿女校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办学模式构成了女学的主体,成为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穆斯林社区传统经堂教育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目前,女学作为传统经堂教育的新兴形式,作为伊斯兰文化传承机制的位移现象,已经普遍存在于西北回族社区内,它的产生、发展逐渐受到整个回族社区的关心和支持。在伊斯兰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许许多多热心教门、关心民族的女性涌现成当代的“阿依莎”、“海底彻”。她们成为穆斯林社区的专职女教师,她们的工作和努力不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而且受到整个回族社区的关注和尊重。以前办学地点不固定,开课时间不固定,学员不稳定的情况现在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参与到教与学过程中的人和女校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就西北地区而论,宁夏地区除个别地方外,穆斯林分布区多兴办女学。如宁夏的同心女学,因得到当地政府妇联的关心与支持,从而将妇女宗教教育与扫盲教育、技术教育相结合,办学效果很好。青海地区也有女学现象的存在,仅西宁市而言,20 世纪 40 年代就曾办起五、六所阿文女子学校;80 年代以后,随着党和国家自由、宽松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推广,一些穆斯林妇女“家庭学习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催生。陕西地区仅西安市就有二十多处清真寺附设的妇女礼拜殿,并伴有零星的妇女家庭经学班。甘肃地区各种形式的女学虽然起步较之西北其他地区晚,但可谓是后起之秀,领跑整个西北地区的女学文化运动,仅以兰州市为例,1991 年只有西关中阿女校一所女校,现在已经发展到西固清真寺、桥头清真寺、陕西清真寺、新关清真寺、小西湖清真寺、李家湾清真寺、徐家湾清真寺、西关清真寺等十几所寺办妇女学习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临夏、平凉等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女学存在,尤其是临夏中阿女校更是蜚声中外。根据不同的特点,西北地区女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注册,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以社会教育力量的形式存在,招收尚未结婚的少女,学校的培养目标也不是阿訇,而是有一定宗教素养、懂现代阿拉伯语的中等人才,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如新一代的女教员或阿语翻译,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深造,这种学校一般设立在清真寺外,比如兰阿中专、临夏中阿女校。另一种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既招收尚未结婚的少女,又招收已 婚的妇女。这种女校一般设置在清真寺中,经济上依附于男寺。其培养目标是女教员、或具有一定伊斯兰教素养的人才,如兰州的西关中阿女校、新关女校、崇德女校、淑德女校、西湖女校等。前者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都不同于传统经堂教育,一般除讲授《古兰经》、“圣训”等宗教课程外,还设有汉语、历史、技术、英语等文化课。后者虽然也开设文化课、技术课,但偏重于宗教课程。根据松本真澄的研究,前者属于“伊斯兰精锐女子教育”,后者属于“伊斯兰基层女子教育”。[5]

三、女学的功能

女学使女性调整了自己的世俗言行,提高了回族女性自身的素质,从一些学者的调查案例中可以看到,清真女学在回族妇女思想道德方面的规约与整合中所起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它越来越受回族妇女的认可。宗教的约束使得念经的妇女时刻保持着对自己父母和对丈夫双亲的尊敬、关怀和安抚,作为儿媳不会生公婆的气,促进了家庭的和睦相处。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女学的兴起与女性在家庭中重要的教育地位有很大关系。随着人们认识到女人是宗教教育的关键,伊斯兰教义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主要是靠在家里担任母亲和妻子角色的女人来实现。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女学对整个家庭的贡献,才真正的受到重视和肯定。妇女在清真寺用阿拉伯文学经后,宗教知识大幅推广和延伸,她们将所学到的知识带回到家中,子女成为直接的受益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回族传统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清真女学将更好地、更有效地协调好回族的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以及社会公共生活,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如家庭伦理道德中,清真女学强调回族良好的孝道规范、健康的婚姻道德和勤俭节约的道德规范;主张人们发挥扶孤济贫、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这都是建设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马丽蓉、向瑞.试论清真寺女学对回族家庭的影响[J].民族论坛,2013.12

[2]水镜君、玛利亚•雅绍克.中国清真女寺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2.(157)

[3]杨文炯.女学:经堂教育的拓展与文化传承角色重心的位移[J].回族研究,2002,(1):25-31

[4]张利洁.现代化进程中的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调适[J].兰州大学学报.2004,(5)47

[5]松本真澄(日本)著,鲁忠慧编译.中国西北伊斯兰女子教育——以临夏中阿女校和韦州中阿女学为例[J].回族研究,2003(4):111

[6]赵春肖.西宁地区的清真女学[J].攀登,2005,(1):109

[7]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西北城市回族社区及其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656

[8]杨梅.传统经堂教育中新兴“女学”的个案研究[D].甘肃:西北民族大学

[9]陈剑宁、马殿立.清真女学、女寺与中国穆斯林女性教育[J].中国穆斯林,2014.5

作者简介:吕越,(1994年2月8日—),回族,宁夏银川人,学历为硕士,研究方向为社区。

论文作者:吕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西北地区回族女学浅议论文_吕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