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彬
黑龙江省穆棱市道路运输管理站 黑龙江省穆棱市 157500
摘要:交通运输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交通运输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城镇化是影响运输需求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与新型城镇化之间主要存在交通运输与城镇化发展匹配度不高、发展适应性不强、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善、供给不均衡以及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不足、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如何促进交通运输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一直是新时期城镇规划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对交通运输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运输;新型城镇;协调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为代表的大城市乃至超大城市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为了解决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我国陆续出台了有关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城市群建设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需求定性分析
1.1综合交通需求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部署,使得中部地区成为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的主战场。以我国中部某省为例,城镇化水平目前处于较低状态,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给中部带来的产业机遇等,将促进城镇化持续快速增长。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化地区是该省份主体功能区划中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这里人口密集,产业聚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交通客货运量需求产生较大影响。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对该省份综合交通运输的需求状况及变化趋势具体分析如下:一是城镇化发展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将产生大量客货运需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区域间人口和货物流动持续迅速增长;二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所引起的交通需求,对城市内部的路网建设及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需求;三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中部城市群及该城市三大城市圈内货物和人口的大量、频繁的转移;四是县城及小城镇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承接地,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增加;五是新型城镇化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对交通运输服务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1.2综合交通需求特征分析
该省份未来综合交通发展需求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强度性。在主要城镇走廊、产业聚集带等城际通道上,客货运输需求总量大、强度高,尤其在旅客运输领域更为突出,需要提供大运量、高密度、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二是高密度性。武汉城市圈和中部平原地区城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消费方式变革加快,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客运输需求尤为突出、货运需求快速增长,要求更为灵活、精准、专业的物流配送服务。三是高增长性。内部客运量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区域客运量增速,目前中短途是我国旅客运输的主力,也是未来客运量发展最快的运输形式。四是多样性。城市圈城镇化地区客运需求多样,工作日公务、商务、通勤客流多,潮汐特征明显;休息和节假日旅游、休闲客流多,要求提供点对点的大站直达、广覆盖的站站停靠,以及舒适、准时、便捷的优质客运服务;货运以小批量、多批次为特点,门到门依赖性更强。五是高衔接性。新型城镇化对综合交通运输便捷换乘和无缝换装要求更高,城镇化地区客货运输以中短距离为主,时效性强,需要更加高效、便捷的换乘,要求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衔接和运输组织,最大程度减少旅客换乘次数与距离,提高货物集散换装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发展对策
2.1推动型城市发展
在“推动型”发展策略下,为更好地支撑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要全面贯彻实施交通运输各专项规划和政策,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城际、城市、城乡交通网络。同时更加注重运输服务品质的提升和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发展智能交通和集约交通,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及智能化水平。
2.2同步型城市发展
在“同步型”发展策略下,为提高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应大力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城镇化转型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同时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城市群间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群内部交通网络建设,提高路网密度,优化完善综合交通枢纽。
2.3拉动型城市发展
在“拉动型”城市发展策略下,应加大交通发展投入力度,以交通运输发展引导城镇空间分布和土地开发。应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区域交通通达性和运输运力,同时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来开发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集约化发展,引导交通绿色出行。
2.4以绿色生产技术进步为标志,构建资源集约的公路交通新机制
科学规划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和水资源。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和运输枢纽资源,协调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线位走向和技术标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在枢纽节点的有效整合。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优化公路交通建设方案,高效利用线位资源,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严格控制公路建设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倡导标准化设施及工厂化定制,以公路工程应用急需的高性能材料、工艺和装备为重点,积极推广路面材料冷再生、热再生等循环利用技术和工艺,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的试点工程。大力提高养护生产效率,合理配备养护机械设备,积极应用快速养护及修复技术,缩短养护作业时间。积极推广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公路和桥梁隐蔽工程无损检测、全寿命周期成本养护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加快淘汰落后工艺。
2.5以融合创新为导向,实现智能公路交通目标协同
未来的公路交通发展,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安全保障的同时,将更加关注效率、服务、主动安全、环境保护、交互体验和基础设施智能化等多个目标协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加速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圈的跨界融合,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汽车制造服务、交通运营管理、信息服务引导等行业呈现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推进智慧交通示范工程项目,在高速公路和中心城市开展新一轮交通控制网示范应用,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化、智能化控制,努力建设路网管理、车路协同和出行信息服务协同化,构建现代公路智能管理上下贯通、左右连通和内外融通的新格局。
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公路交通协同发展,只有遵循城市发展、交通转型的客观规律,依靠改革创新驱动,提升现代治理能力,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才能在中国变革中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走出一条充满生命力的发展新路。
参考文献:
[1]杨彬,宁小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测度及其空间格局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5,44(05):667-673+679.
[2]朱超,崔敏,高永亮,廖娟.交通运输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J].综合运输,2015,37(02):50-53+59.
[3]张浩若.新型城镇化战略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研究[J].城市,2014(01):20-23.
[4]李红梅,奚宽武.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交通运输发展对策分析[J].学术论坛,2013,36(08):148-151.
[5]樊一江.新型城镇化需要交通运输先行引领[J].综合运输,2012(07):46-50.
论文作者:李宪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城镇化论文; 交通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需求论文; 城市论文; 公路交通论文; 集约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