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关于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关于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扎扎实实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切切实实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我国经济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发展轨道的唯一出路和关键所在。保险业作为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理应循着这一思路,并以此作为发展保险事业的根本指针和依据,把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落实到实处,抓出成效。本文拟就这一热点话题,就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谈些个人的一孔之见。

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资本、土地等各项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二是全生产要素(TFP )生产率的提高。按照常规的说法,只靠前者而引起的增长是粗放型增长;只靠后者而引起的增长是集约型增长。结合保险行业的特殊性质,在我国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条件下,保险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尤为关键和迫切。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同样偏重以粗放型的方式增长,这种增长的特征是,依靠广设网点,大量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保险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尽管带来了较高的保险增长速度,但相当于从零起步,这种超常的增长方式其实并未使保险供给与需求达到完美结合的地步,而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1)经济效益低下,影响了公司实力的迅速增长。从1980 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增长速度一直以大大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发展,保险业务规模也日益扩大,但创造的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如原全国唯一的国有保险公司,虽然在保险业务发展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却出现了不少分支公司经营亏损,个别非政策性险种收不抵支。(2 )经营手段落后,影响了业务的继续率。各家保险机构纷纷采取借用行政的办法,发红头文件,运用加大手续费提成比例等利益驱动机制,凭个人交往感情的厚薄招揽业务,而忽视了保险知识的灌输,从而使之在社会公众中潜移默化,使保险成为自觉的选择。这些保险机构错误地认为加大保险基础知识宣传,是种了他人田,荒了自家地,倒不如抢收抢种,将地圈起来,早晚跑不了。在我国,由于保险业中断发展了二十多年,社会大众保险意识十分贫乏,使保险业赖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得不到满足,不得不说是保险业内人士的一种悲哀。(3 )网点需求膨胀,经常造成入不敷出。为尽快占领保险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各保险机构纷纷不顾经营管理的能力,到处设点布摊。一个部门、一个工厂、甚至一个人都可不加选择地成为保险代理人。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都是好猫。其结果却事与愿违,造成不顾质量地追求量的无限扩张,导致了巨量风险的陡增,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从而带来了赔款的无限量增加,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了保险资源的巨大浪费,并由此带来了保险非良性发展的后果。(4)保险技术落后, 难以满足保险需求的日益增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1996年以前,一直借用日本生命表进行寿险的精算,导致费率不同意义上的失衡,不能很好地迎合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不同需求。此外,条款以一个面孔面对性质相差迥异的企业或个人,导致了保险的接受程度大大降低,影响到业务的正常发展。

因此,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是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二是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向集约型转变;三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潜能。只有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实现保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

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险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衡量保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标志应该包括保险企业的技术进步、业务质量的提高、效益的提高和效率的提高,具体实现条件还应当有:

一.保险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有利于保护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保险的大门也向外资保险公司敞开,到1996年6月底,以欧洲、美洲、亚洲国家为主的84 家外国保险公司在我国先后设立了144个代表处,已获准正式营业的有4家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将使民族保险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客观上讲,为加快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适当引进外国保险公司,可以从中学到国际保险市场上先进的保险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本国保险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可使我国的保险险别险种得以更新换代,新品迭出,提高民族保险险种的市场竞争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带动保险市场的全面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想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的资本竞争实力十分强大,凭借资本实力上的竞争优势对我国民族保险业展开攻势,再凭借较高的专业水准、丰富的业务经验、全新的保险观念来争夺市场份额,很有可能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大范围占领我国保险市场的态势。因此,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向外国学习,要把好开放的度,搭准引进的弦。引进的外资保险公司不仅要成为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对手”,而且应提供丰富的资本、技术、经验等资源;引进的外资保险公司不仅应是资本雄厚、世界驰名的大保险机构,而且还应是更适于带来国际惯例和与中国国情较合拍的管理经验的公司,共同开发我国保险市场。

二.保险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有利于我国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规范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保险业恢复时间短、从业人员新、管理经验落后,因此,在这一张白纸上,要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就必须认认真真从第一笔写起,避免竞争的无序和失衡,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使我国保险业不断有新的突破。

三.保险增长方式必须有利于贯彻实施《保险法》。 《保险法》作为约束我国保险企业经营行为的根本大法,我国采取新的保险经济增长方式,都必须从《保险法》中找到依据,以此为蓝本,开展各项经营活动。

四.保险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有利于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被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权利和承担义务,而保险人应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依法履行保险责任。例如对开办的险种,在保险责任期未满前的任何时候,保险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解除合同,变更保险条款。在被保险人出险后,保险人不得惜赔,根据实际损失程度合情合理地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赔付。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保险人应当提取各项法定的准备金,以保证偿付能力的兑现。

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

保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涉及到保险体制、科学技术的应用、管理手段的优劣,涉及到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以至人们的观念。因此说从根本上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需从多方面着力,齐抓共管。

1.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观念。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不能期望有多么好的外部环境对保险经济增长方式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应该看到,在孕育发展中的保险市场中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就不可能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而这也有可能失去一定的经济利益,而速度与效益的矛盾恰恰是制约保险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1)必须破除速度型业务发展的旧观念, 树立市场经济的发展观。也就是说较大的占有额必须建立在有实实在在的效益基础上,否则,就失去追求业务规模的意义。(2 )必须破除“以保费论英雄”的绩效考核观念,建立健全提高保险经济运行效益的保证机制。速度与效益是商业保险公司必须追求的,但自身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还必须有待于效益的同步提高。因此,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企业的发展。(3)必须破除小而全、大而全的发展观念, 树立发展保护本国民族保险业的观念。在业务竞争中,要着眼于国家利益,不为绳头小利所驱动,确保新兴保险市场的建立、发展和繁荣。

2.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勤于创新。“创新”一词来源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的发展理论,是指事物内部的一种创造性变革。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保险市场,各保险机构必须正视创新在业务发展中的作用。

一是险种的创新。市场竞争最显著的表现是价格的竞争。成本上升的压力,利润下降,迫使各保险公司积极开辟新的险种,进行保险业务的创新,刺激保险的需求,以摆脱在以往共有的险种业务竞争中两败俱伤的困境。例如现在,我国各经营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仅热衷于储蓄变种的婚嫁保险、教育金保险、养老金保险等屈指可数的几个险种,而许多欧洲、亚洲保险公司在这方面早已推出了终身寿险、意外险、医疗险、定期寿险,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附加险种,给参加保险的人提供任意选择。

二是手段的创新。在开展业务活动中,我国各家保险公司都是运用等客上门,或直接上门,或通过代理人走街串巷等形式展业,而实实在在为保户提供更细致周到的服务往往鲜为人见。常常是保单一签,只要不出险,在保险有效期内就再也很难见面。中保产险扬州分公司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广泛开展了为保户设计“保险建议书”活动,根据企业或企业新建项目的特点、投资规模、风险程度、保险需求等情况,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在投保时机、方法、形式、险种、承保条件等方面提出建议,受到用户普遍欢迎,这一承诺手段的创新,不仅缩短了与保户的距离,加深了感情,而且为控制保险承保风险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是服务技术的创新。在我国,展业、理赔、业务管理等活动还基本上停留于手工操作、口头宣传阶段,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的面还很小。如在欧洲利用电话直销保险的情况非常盛行, 仅在1993 年到1994年两年期间,英国由电话直销的个人汽车险市场占有率猛增2倍, 通过这种做法的住宅综合险市场占有率也大为增加。电话直销于欧洲市场之所以这样普及,是因为它非常便利,而且节省保险费,在市场竞争上具有优势,同时也省去了经纪人、中间人和手续费,也不需要庞大的销售网络。

另外,随着Internet这一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通信信息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一些海外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利用这一最新科技成果宣传和销售自己的保险产品。比如英国劳合社承保集团的附属公司Hisox、 英国的Chubb保险集团等已经加入信息高速公路,通过Internet 宣传并销售自己的保险产品。保险人和再保险人可以通过电子信息高速公路直接招聘员工,推销自己公司的保险险种,而客户则可以在电脑上分析、比较、选择自己需要的保险产品及其价格,同时客户也可以向保险人说明自己的风险保障需要,要求保险人设计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保险产品。

3.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经营机制是指所有者与经营者、劳动者之间通过采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运用一定的调节机制,确定权力分配,责任分担和利益分享的制约关系,所形成的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机制和转换经营机制不单是企业组织形式的改革,更主要的是还必须建立起与新的组织形式相适应的内部营运机制。它主要包括:一是用工制度,即保险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双向选择,公司可选择员工,员工也可以选择公司,真正贯彻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从而搞活用人机制。二是激励机制,员工必须享有取得与他所付出的劳动等价的利益分配权利,多劳多得,彻底改变以往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做法,真正使利益成为驱动员工奋发向上的动力。三是约束机制,企业经营、员工行为都必须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必须符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则,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转换保险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强保险资金运用。根据《保险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是关系到保险基金积累,使资本保值增值,提高偿付能力的要求。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资本市场日渐活跃,直接、间接融资已给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国外保险公司都十分重视资金运用,把它作为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给保户更多实惠的重要手段。如德国安联集团在1995年对2820亿马克的资金运用中,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占36.9%,定期存款、固定有息有价证券占31.9%,股票、参股25%,不动产6.2%, 显示出其较妥当的投资比例和保险资金极具保值增值的能力。因此,我国保险业的主管部门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的国情,在稳健、安全的原则下,灵活地制定保险资金运用的形式和比例,确保保险资金最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5.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重树管理的大旗。管理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尤其是对商业保险公司来讲,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一要加强保险标的风险管理,从承保前审查检验保险标的开始,到承保后的防灾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环节都要做好风险评估、防灾及善后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核保核赔制度,使承保标的随机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二要加强业务管理,从条款的制定到费率的精算,都应规范科学地操作,决不能因一时一字的疏忽遗漏给保险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特别是新险种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大量数理基础之上,通过若干调查尝试,经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慎重试点方可全面铺开,严格按照条款规定组织实施。三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成本的增加,逐步推行分险种核算办法,使经营效益建立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形下。四是加强理赔管理,建立理赔责任人制度、廉政保证金制度和社会公开监督制度,规范理赔工作程序和统一价格水准,彻底减少不合理赔付的增加,最大限度地挤压赔款中的水份。

标签:;  ;  ;  ;  ;  ;  

关于转变保险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