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新月异,临床检验在现代医学的进步与人类疾病的不断认识过程中,它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血液学检验是临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最初的纯手工操作到现在的多指标、多参数的完全自动化,大大地减少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现代化医学的发展,人们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越来越依赖实验室诊断。这就产生检验工作者的永恒课题,如何提高血常规质量检验?如何确保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如何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个环节做好质量控制?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1规范填写申请单
医生填写的申请单,字迹必须清晰可读,要有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诊断等填写清楚,以便在出现异常值时进行分析或重测。
1.2受检者注意事项
许多因素可引起血细胞的改变,如剧烈运动、饱餐、饥饿、紧张等因素可使白细胞增加,药物方面亦可影响,所以嘱患者在采血前应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①饮食与空腹持续时间:被检查者在抽血前1~2d 不应该吃含脂肪高的食物,也不应该饮酒。②药物影响:药物对生化检验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如有可能,受检者在化验前的1~2d 应停服一切药物。如果因治疗必须服药,则在分析化验结果时应考虑药物的影响。③运动的影响:运动锻炼和剧烈的体力活动影响许多项目的检验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成人一般采用静脉采血法,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好后一定要颠倒混匀5~10次,减少血液的微小凝集,以防仪器针孔堵塞,影响测定结果,形成结果假性报警。当采血量少于1.5ml时,EDTA浓度达到2.5g/L时,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当采血量大于2.5ml时,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可能出现凝块,会影响检验结果。如果标本有凝块或溶血时,应及时联系临床,重新采集标本。
采血完成后应尽快送检,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在室温下,EDTA-K2抗静脉血WBC、RBC、PLT 计数可稳定24小时,血细胞分类6小时内稳定,细胞形态2小时后发生变化,对于需推片分类的标本应及时推片。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2.1 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每天开机后要检查仪器是否正常,本底测试是否通过等,做好仪器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运行正常。
2.2选用配套试剂并检查试剂质量 溶血素、稀释液等一定要在有效期内使用。保证测试时试剂温度在仪器要求的范围内,室内温度应在15℃一25℃,相对湿度<80%(1)
2.3坚持做好室内质控 选用仪器商提供的配套血细胞校准品进行校准,仪器每天随机做质控,严格遵照质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每天和患者标本一起检测.利用检验信息系统,观察质控物测定结果是否受控,一旦超出质控范围,要查找自动绘制质控图原因,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正确性”。
2.4参加卫生部、省、市级的室间质评活动及时上报检测结果 根据反馈信息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如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室间质控失败因寻找原因并分析原因,加之改进。
2.5显微镜复检 对于结果异常的必须推片进行显微镜鉴别。
三、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结果审核 认真审核每1项检验结果,对结果有疑异时,应重新采集标本进行复检
3.2标本 保存血液标本测定完毕,应在室温下保存至少1周,以备复查核对之用。
3.3结果登记 报告发出前,在电脑保存结果的同时,对异常结果和手工复查结果进行登记存档。
参考文献:
[1]赵新莹 .血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12.01
[2]冯仁丰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3
[3]11杨萍,陈美珠,摩琳虹,健康人群静脉血血细胞各项参数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5.21(4)
论文作者:龚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血细胞论文; 标本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仪器论文; 药物论文; 血液论文; 试剂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