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幼儿园论文,物质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境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条件。对幼儿来说,环境影响尤为重要,因为幼儿身心发展不仅依赖系统的间接的传授、学习,更需要来自周围环境的大量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由此可见,对幼儿来说,幼儿园的环境,决不是一种自然自发或随意设置的环境,而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着眼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精心创设的“适宜”的教育条件,它对幼儿的成长应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极大的影响能量和影响价值。笔者谨就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方面的问题,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根据美的规律创设环境,体现环境的美化陶冶功能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首先应是一个美的天地,要注重给幼儿美的体验和熏陶。这不仅仅是培养幼儿美感的需要,而且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事物的美能使人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从而能消除人与客观事物间的情感障碍,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心理上的亲和倾向,即对客观事物产生接纳、喜爱并依恋的情感。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美感的环境,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中,这对于消除幼儿初入园时的陌生感、恐惧感,形成乐观、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基础,以及形成幼儿对集体的热爱和依恋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因此,幼儿园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创设环境,从而使环境对幼儿发展发挥美化陶冶功能。在环境创设中,无论是幼儿园的整体规划布局,还是某一局部的布置装饰,都应力求结构的合理、色彩的协调、风格的和谐,做到繁简适度,浓淡相宜,从而能使幼儿感到清新美好,怡然其间,乐而忘返。在这方面,广大幼儿园都各展才华,有匠心独运之举,如利用走廊宽敞的空间,创设出“绿色原野”这样一个活动场地,在走廊的墙壁上画出绿茵茵的草地,上面星星点点地散布着各色野花,墙壁四周是用卡纸围折而成的“栅栏”,走廊棚顶用白色笨板粘贴制成的立体的“白云”,仿佛飘飘欲动。蓝天、白云、草地,几种景物交相辉映,组成一派逼真、优美的田园风光。这对久居城市喧嚣之中的孩子们无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在“蓝天”、“白云”之下,在“草地”“栅栏”之间穿梭玩耍,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沐浴,完全忘却了羞怯和拘谨。
为幼儿创设美的环境,还应注意使用材料及制作装饰手段上的多样化。皱纹纸、植绒纸、苯板以及废弃的包装盒、挂历纸、饮料罐等的有机利用,在幼儿园较为常见,而对不起眼儿的碎布块、毛线头,甚至于瓜子皮、麦秸杆、瓶盖、贝壳等材料加以巧妙的撕扯、剪裁、缝缀、粘贴,也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当然,为了追求多样化,也不能把环境搞得花花绿绿,繁杂雍肿,造成材料的罗列、色彩的堆积,而是应通过各种材料的巧妙利用和各种制作装饰方法的合理搭配运用,从而使环境的内容新意迭出,异彩纷呈,展现充实丰富的美,从而让幼儿感受到丰厚的美的感染和滋养,萌发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根据生动直观性原则创设环境,挖掘环境的直观教育功能
幼儿园环境影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幼儿对环境影响的接纳程度,而幼儿的接纳程度又取决于环境创设是否尊重和顺应了幼儿的身心的发展规律。幼儿的心理活动富于直觉行动性和形象性,幼儿还不很善于根据间接材料进行概念思维,因而还不能对所有外界刺激都能做出反映,而只有幼儿通过那些直觉行动能体会得到的、能够使幼儿形成清晰的主观映象的客观刺激才能对其发生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本着“生动、形象、直观”的原则,进行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的生动形象的环境创设,启发引导幼儿去感受这些环境创设物,并与之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利用环境创设物的直观功能影响幼儿,提高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小班孩子刚入园,习惯于随地扔废纸,老师虽多次提醒、纠正,仍未见好转。为解决这个问题,有的教师开动脑筋,利用废纸箱制作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吃纸娃娃”立在墙角。孩子们见了,觉得它非常有趣,非常可爱,争相把废纸扔进它的“嘴”里,渐渐不再随地乱扔废纸了。就这样,借助“吃纸娃娃”这样一个形象直观的环境创设物,教师帮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这种效果是语言说教难于达到的。
创设、利用形象直观的环境创设物,还应注意挖掘创设物的潜在教育因素,使创设物的影响力度得到拓展和延伸,从而使幼儿感受到超乎创设物表面意义之上的影响力量,而这种影响力量对幼儿身心发展往往更深刻、更长远、更持久。许多幼儿园各班都设有班标,班标是一个班级的标志,但教师并不局限于此,而是赋于它更深的寓意,使小小的班标成为一个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和催发幼儿奋发向上的象征。某班小朋友都是属马的,他们班的班标是一匹飞奔的小马,旁边是老师的赠言,耐人寻味:我们是一群可爱的小马驹,虽然现在有些顽皮,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千里马。老师对幼儿的希望、期待和鼓励,那么多深刻的潜在的思想蕴涵都浓缩在班标这个形象化的标志上面,从而对每个孩子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三、通过环境向幼儿提供广博的信息,加强环境的信息影响功能
人对客观世界形成一定的认识、态度、行为,实质上是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结果。人类接受信息的方式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幼儿认识上的直觉行动性特点决定了他的身心发展主要依赖于直接经验的获取。当然,间接经验对幼儿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直接经验的获取更为重要。研究表明,幼儿获得的直接信息刺激的内容越丰富,其发展越好。因此,环境作为幼儿每日身临其间、直接感知的客观存在,作为教育影响幼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应该成为幼儿的一个最直接、最丰富、最形象的信息来源。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拥有丰富的信息已成为人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而丰富信息的获得,必须从幼儿期抓起,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体现出强烈的信息性,使环境成为一个辐身量很大的信息源,有利于幼儿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广博的信息。
1、环境的信息含量要高,要善于通过简洁、 明快的创设物向幼儿传递丰富的信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力争在有限的时空内容纳尽量广博的信息,从而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成为影响幼儿成长的含量丰富的信息源泉。如,在迎香港回归的活动中,有的老师在活动室的墙上描画出中国版图的轮廓,在北京、香港的位置上画出醒目的红色标志,将两地用一条红线相连接,下面注上一行红字:1897~1997。一幅看似简单的画面,却向幼儿传递了地理、历史、政治等多方面信息。
2、要注意环境传递信息的科学性,传递给孩子的知识、 信息应是准确的、严谨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如,一年四季的景物布置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常见的内容,常见的方法是每到一个季节,更换一次新的画面,好象一夜之间自然界突然都变了样,这样容易使幼儿产生各季节是突然更替变化的错觉,为了让幼儿正确认知四季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都采用了留、变、添、减的办法。如表现树木的季节变化,当春季到来时,用皱纹纸做出桃花、迎春花粘贴上去,随着天气转暖,逐渐取下花补贴上叶子;春季树叶用翠绿色,表示生机勃勃,夏季覆盖上墨绿色,表示繁茂旺盛,到了秋天再把叶子全部摘下,表示树叶已变黄飘落……。使季节的景色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非常符合客观现实状态,同时又便于幼儿随时随地地观察、讲述、交流、联想。
3、要注意向幼儿传递超乎知识层面之上的信息, 反映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化趣味和文化价值,显示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品味。向幼儿传递超乎知识层面之上的信息,使幼儿从小接受文化熏陶,既是幼儿社会化的需要,也是新一代继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精粹的需要,这一点已引起广大幼儿园的重视。如观赏京剧脸谱、服饰及欣赏音乐磁带,使幼儿从小就对这种民族文化精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这也能促使幼儿今后从留意京剧、关注京剧,到欣赏京剧、热爱京剧,从而达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此外将蜡染、剪纸等民间工艺引入到环境创设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