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之路研究论文

贾家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之路研究论文

【文化观察】

贾家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互相促进之路研究

王奕腾 庞丽铷

摘 要 乡村就是兼有生产、生存、绿色生态、文化教育等多重功用的地区综合体,乡村的稳步发展和城镇、国家的稳步发展共存共生。山西汾阳贾家庄村从一个落后贫困的小乡村,发展成为今天山西乃至全国农村发展的一面旗帜,其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之路得益于党的领导、发扬集体主义思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挥当地名人文化集聚效应、贯彻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家风村风建设的思想凝聚。这一成功模式,可为其他农村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贾家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贾家庄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在贾家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文化始终贯穿其中。贾家庄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贾家庄所走的道路,正是一条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之路。

一、贾家庄的经济发展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强的领导

贾家庄拥有一支坚强有力的党组织队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有着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引领力。正是在这样的党组织领导下,贾家庄才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杉木是华南地区特有的物种,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原因,杉木生长速度较快且产量高,是我国木材的主要原料之一。通过植物多样性数据分析,以人工纯林、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发现灌木适合生长在混交林中,且混合林的物种度较高,更利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大力提倡实行人工种植来提高物种多样性,以保持生态平衡。因此,为了能更好地维持森林植物的多样性,在种植植被前可以通过植物多样性的分析确定植物的最佳生存环境,从而提升植物的生长能力。

第一,贾家庄村党委有着“开天辟地”的强大革新魄力。早在解放前,贾家庄就是山西有名的穷村子;解放后,在村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下,贾家庄通过改碱治水拔掉了穷根。1954年到1965年,累计投工10余万个,彻底根治碱滩碱地2 650多亩。1965年,贾家庄实现平均亩产816斤,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单产跨长江的农村。在改造农田发展农业的同时,村党委不安于现状,勇往直前,率先领导村民走农业机械化道路。1958年至1966年,贾家庄村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机具改革运动。能工巧匠大显神通,陆续变革、创制三齿耘锄、施肥耧、脱粒机、磨面机、榨油机、肥料粉碎机等等,变革各种各样机械十九种三十四座。1965年春,国务院原副总理谭震林亲身到贾家庄视察现代农业机械化工作,把贾家庄选定为乡村集体机械化试点工作,贾家庄被树为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号[1]

第二,贾家庄村党委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革开放以来,村党委无私奉献,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邢利民书记自我奉献的精神感召和模范带头下,贾家庄7名村干部当机立断,将自己刚刚办起来的各类企业和个人承包的170亩耕地献了出来,心甘情愿地斩断“个人发财”的退路[2]。他们用自己的奉献撑起了贾家庄共同富裕的大厦。随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引下,村党委与时俱进,带领村民不断整合重组落后产能、淘汰改造污染企业、转型削减耗能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企业,让贾家庄的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2 繁育系数 在大豆完熟期,对每个小区进行对角线取样,测量10株大豆的粒数,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繁育系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3年)。

第四,贾家庄村党委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在经济发展大步迈进的同时,贾家庄的党组织持续狠抓党的自身建设。从1995年开始,贾家庄村就在各个党支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树形象、举红旗、创大业”活动。20多年来,这一活动根据发展变化不断地注入新内涵,但是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一个支部就是一块阵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创先进、争优秀、做贡献”已经成为贾家庄共产党员行动的指南和标杆。贾家庄的党组织已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方面,这是由于我国医疗装备行业长期以来供方垄断市场所致;另一方面,医院作为需方,抗衡供方能力欠缺也是重要因素,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短缺、医院综合管理中的忽视、传统招标采购模式亟待调整等。

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教育手段,教师关怀与热爱学生、学生信赖与尊敬教师,这是教育的基础。通过爱的情感,去启迪孩子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只有感情融洽,才能使教育这一涓涓山泉,起到滴水穿石之功,收到潜移默化之效。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热情,态度冷漠甚至歧视学生,学生都能敏锐地觉察出来,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筑起了鸿沟。

二、贾家庄的经济发展闪耀着集体主义思想的光芒

第三,“共同富裕”的集体主义思想为贾家庄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集体经济的发展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贾家庄建成了汾州民俗文化园、文化体育广场、工业文化创意园、中国最早一批村庄建立的现代艺术中心——“贾樟柯艺术中心”,以及三晋民俗文化魅力的体验地——贾街……这些作为发展壮大贾家庄集体经济的文化载体,进一步繁荣了贾家庄的文化;而文化的繁荣又促进了贾家庄旅游业的发展,为贾家庄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4月中旬在各区县选定地点进行了栽植,其中大通县福园路中央分车带栽植苗木规格为株高1.8-2.2m,冠幅0.6-1.0m,株距4m,带70cm土球栽植;大通县桥头镇毛家寨村以自然式方式栽植,与周围景观结合,形成自然式绿地景观,苗木规格株高1.3-1.5m,冠幅0.3m,带40cm土球栽植;湟源县沙加林苗圃和湟中县蚂蚁沟林场以绿篱色带形式栽植,苗木株高0.4-0.6m,栽植时带护心土。

第一,合作化运动确立集体主义思想在贾家庄的基本地位。1952年,汾阳县第一个初级生产合作社在贾家庄成立;1953年,通过“百把撅头闹革命”,贫下中农为主的社员们在社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战胜了富裕户的刁难,合作社喜获丰收,粮食总产创历史新纪录,村民从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贾家庄通过农机具改革运动,成为农村集体机械化试点,率先迈出了农业机械化的步伐。

第三,贾家庄村党委积极响应新时代的新号召。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村党委积极落实中央精神,在带领村民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同时,加大环保力度、拓展旅游资源,让贾家庄的经济步入了快车道。在2018年的两会上,邢利民作为人大代表,积极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他认为:乡村要振兴,最根本的是让乡村的产业必须振兴起来。乡村产业是实现农村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是带动共同富裕的根基,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同时,还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第二,土地制度的革新为贾家庄集体经济的壮大夯实了根基。改革开放后,小岗村率先打破思想枷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贾家庄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下,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走集体主义道路,通过“一集中、五统一、三田到户”的双层经营体制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集体经济的制度基础。无农不稳,贾家庄村集体先后兴办花卉场、副食品加工厂、养猪场和甲鱼温室养殖场等投入小的企业,初步形成了“农”字号产业一条龙;无工不富,1986年后,贾家庄村集体经济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壮大,陆续兴办印刷厂、煤气灶厂、焦化厂等二十余个集体企业,完成了资本积累;20世纪90年代建特种水泥厂,进一步夯实了集体经济的基础;无商不活,进入21世纪以来,贾家庄村集体企业的产业链不断向第三产业延伸,通过建设文化体育广场、四星级裕和花园酒店、民俗园、贾街等服务业项目,发展旅游产业,贾家庄的集体经济步入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2017年,贾家庄经济总产值从1978年77万元增长到1.7亿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6元增到了2万元,集体资产从117万元增长到了6亿元。贾家庄人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离不开贾家庄人发展为了集体、发展依靠集体、发展成果由集体共享的集体主义思想。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要“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3]。贾家庄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主、农工商联合发展的振兴之路,是一条始终闪耀集体主义思想的光辉之路。

三、贾家庄的经济发展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发展的最终成果、发展的好坏,要由老百姓来评判。新中国成立以来,贾家庄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改碱治水拔掉了穷根到农业机械化,从双层经营体制到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从农业起家、工业致富再到生态文明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贾家庄村党委、村委始终把人民大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带领群众谋发展、为群众谋利益,贾家庄的集体经济越来越大,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村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正是因为贾家庄的党支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能够审时度势,在大的历史进程之中,通过结合贾家庄的实际情况,重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良作风,才能引领村民在奔小康的路上阔步向前,才能树立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才能让贾家庄一次次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贾家庄是一个具有深沉历史文化底蕴及文化内涵的地方,而经济的稳步发展有赖于文化的大力支持。贾家庄通过梳理本地发展历史,认真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深入挖掘本地优秀文化资源,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

第二,积极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通过淘汰污染企业、建高标准的垃圾回收站、污水处理站等举措为贾家庄注入生态发展元素。加强完善一系列的硬件、软件设施,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1.6%,贾家庄人民生活在优美舒适的花园中。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成果惠及人民,通过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改善饮水设施、改造电力工程、扩建中心小学、幼儿园,兴建村办图书馆、卫生院等多项惠民举措,使得儿童教育、老人养老、村民卫生保健都得到了更高的保障。2017年贾家庄福利奖励达到了350万元,通过节假日向村民发放各种奖励物品,奖励本村考上大学的本科学生,努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第三,不断提高群众的精神生活水平。在物质基础发展十分充足的条件下,贾家庄人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积极引进特色文化项目,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贾家庄的文化品位。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贾家庄村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齐全,活动的方式多姿多彩,而且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通过活动练就了一支“拿起农具会种地、发动机器会生产、登上舞台会表演”的新时代农民。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经常吸引国内外的众多媒体前来采风报道。目前,贾家庄村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贾家庄人民的“腾飞之梦”“幸福之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四、贾家庄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当地文化名人的集聚效应

第一,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发展目标。一如马克思所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那样,“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贾家庄村党委先从解决群众温饱入手,通过改造盐碱地,拔掉了穷根。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贾家庄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之路。从农业现代化切入,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农业发展的“双层经营体制”;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经济和技术基础。

第一,积极梳理本地历史发展脉络。贾家庄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史可查的。贾家庄通过对本地历史的梳理以及文献档案的整理,在2012年建成村史展览馆,包括领导关怀厅、荣誉展示厅、昔日情景厅、艰苦创业厅等多个大展厅,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贾家庄在各个时期的珍贵资料的档案馆。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地展览,向外界展现贾家庄的奋斗史,村史馆已经成为外界认识贾家庄、感知贾家庄、熟悉贾家庄文化和精神的主要窗口。

沥青混凝土心墙轴线位于坝轴线上游侧的布置型式可增强下游坝壳对心墙的支撑力、有效减小心墙拉应力[1];考虑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坝顶防浪墙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沥青混凝土心墙轴线宜选择偏向坝轴线上游侧布置。

2.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各年龄的猪均易感,以2周龄以下的猪多发,且死亡率较高,仔猪吮乳后常出现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排水样黄色或灰色粪便,常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第三,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贾家庄有“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5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村镇”“2016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旅游业已成为当地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产品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如汾州民俗文化园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院内既有文昌书院、寻根祭祖坛、福禄寿三星岛、福泽山等众多的蕴藏传统式文化教育的旅游景点,又有体现现代环保理念的农业园、花卉园、植树纪念园、迎宾瀑布等众多的展现现代文明的景点。在三晋民俗文化魅力的体验地,贾街既可以品味传统美食,又可以领略现代艺术。老书记邢利民说:“我们正在着力打造一个‘人人都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时刻挂心怀’的高标准的文化旅游生态村。随时欢迎大家来贾家庄指导参观!”在2018年春节期间,贾家庄村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实现收入2 000余万元。贾家庄村在从农业、工业向文旅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村子发展的道路,村集体经济现在已经超过了5.5亿元,成为拥有各类产业、综合多向发展的“全国特色小镇”。

第二,深入发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建立名人纪念馆。贾家庄是著名作家马烽的第二家乡。马烽的文艺作品具备浓重的乡土气息及激烈的时代精神,在中国文艺史上将占据关键地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马烽就以贾家庄农民为原型创作了《三年早知道》《青春的光彩》《老社员》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小说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经典影视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为表彰马烽对山西文学的贡献,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马烽“人民作家”的称号。贾家庄所属的汾阳市还是著名导演贾樟柯的家乡。贾樟柯本着“扎根家乡,讲述山西;来往世界,推广文化”的理念,2017年在山西平遥创办了平遥国际电影展,如今,贾樟柯所创建的种子影院和贾樟柯艺术中心也已在贾家庄废旧的水泥厂落地生根。名人不仅带来了发展资源,还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对于文化,贾樟柯认为,山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但是要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文化产能,发挥它的效益,急需引进国际性的、当代性的文化项目,让这些传统的资源进行现代化转换。在转换方面,贾樟柯认为,山西很多地方急需建立文创基地,引入新的文化业态和优秀的文创人才,而项目与人才的引入,需要相关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以此来增强吸引力。如今,贾樟柯在贾街开设的电影主题餐厅已经开业,种子影院也于2019年5月正式开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没有自身文化支持的经济发展,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贾家庄只有在坚持对自身文化深入发掘、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自身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才能走出贾家庄自己的振兴之路。

辐射区域是指服务品牌所关注的目标人群或地域。比如,公共图书馆的目标人群一般是普通公民,包括上班族、退休人员、学生、特殊人群等,覆盖范围比较广,地域除了在本市,也可能扩展到邻近省市。而高校图书馆的目标人群相对比较单一,地域面积小,一般控制在校内。辐射区域的设定可以为品牌的设计、品牌文化的确定等方面提供方向性指导。

五、贾家庄的经济发展体现着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之初,贾家庄人通过经营特种水泥厂、砖窑厂等大型工厂,率先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但是,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能建立在对环境污染的基础之上,贾家庄人逐渐意识到必须彻底转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变废为宝”,才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6]

第一,自力更生,“变废为宝”。贾家庄的许多景点都是贾家庄人民自己动手改造后变废为宝的。1999年,面对已经破废的旧砖窑基地,邢利民选择将其改造为绿色环保的生态园,生态旅游发展的第一步也从这里开始了。汾州民俗文化园把淘汰的水泥厂建成了纪念馆,把废旧的零件改造成了艺术品。其中有许多建筑物是由全体村民义务劳动建设而成的。

第二,奋发图强,勇于创新。除了“变废为宝”,贾家庄还将水泥厂旧厂区改建成文化创意园。园区内分为红色休闲区、工业记忆区、书画创意区、电影沙龙区、体能拓展游乐区。在设计上,园区融入了许多文化创意元素,使得老旧厂房重新焕发新生。现今的贾家庄制文化创意园已然成为各类双创项目的实验基地和团队开拓的乐园。

六、贾家庄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家风村风建设的思想凝聚

几十年的共同富裕之路,贾家庄村党委坚持“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思想理念,探索出了一套实用而有效的文化治理体系。

第一,实行了家风村风“细胞工程”。家庭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有了稳定的家庭,方才能有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从1991年起,村党委就倡导并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型农家竞赛活动,随后又升级成了社会主义新世纪和谐家庭竞赛活动。活动在协作中融合着竞争,在竞争中彰显着合作,把广大群众的感情与集体荣誉密切地关联在一起。多年来,家庭细胞工程为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正面作用,是大家公认的“社会稳定剂”“家庭润滑剂”“邻里调节剂”“团结向上的兴奋剂”。

第二,扎扎实实开展了“灵魂塑造工程”。着力倡导以“爱党爱国的情怀、集体主义的思想、先公后私的品德、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创新的意识、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核心内容的贾家庄精神[7]。村办的各类媒体中介用身边好人好事教育激励着村民,通过多种方式将集体主义的思想通过典型人和事引导灌输到村民们每天的行动中。

七、结语

贾家庄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之路。这条路有坚强党组织的引领、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当地名人效应的发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新精神、环保理念的落实。一方面,贾家庄的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撑;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二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2]李永民.贾家庄[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37.131-132.

[3]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6]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1-12)[2019-10-14].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7]李永民.贾家庄[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387.

中图分类号 C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12-0006-05

作者简介 王奕腾(1994-),男,山西运城人,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庞丽铷(1974-),女,山西晋中人,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责任编辑:周 丹】

标签:;  ;  ;  ;  ;  

贾家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之路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