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城市电力负荷也日渐加重。近年来,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不断建立,相关人员对配电自动化与实用化、系统性能测试等提出了新的发展建议。文章分析了我国配电自动化发展现状、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探讨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进展以及建设发展的关键点。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进展;分析
导言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的技术基础,我国配电自动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起步阶段、反思阶段以及发展阶段,在推进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随着我国配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大规模进行,配电自动化的实用化程度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1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现如今,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会意识到配电自动化对提升电力服务有着重要性。 配电自动化管理表现的多样化在我国取得了好的进展。而在传统的配电自动化只有两种功能,一个是采集数据、另一个是配电设施,是来运行状况的监管,新技术的创新促进下,在原有的功能上配电自动化管理又补充了配电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等,这样完备了配电自动化的实时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配电站系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单纯的借用调度主站演变成好了如今的服务于配电自动化的主要系统。
以前传统的配电主站被动管理只是单纯的借用,而创新的自动化系统是主动对配电自动化来进行服务的。配电自动化创新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全网配电自动化体现出了配电自动化的进步。以前是重口器时序整定的,如今通过大力的探究,地理信息系统的设备和风格通过馈线自动化终端来进行检测完成了重要变动。
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
2.1加强FTU功能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中,FTU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组成要素,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属于馈线终端装置,可以动态监控配电线路运行情况。想要实现配电实用化,相关人员应多角度进一步加强FTU的多项功能,比如捕捉事故数据信息、自检自恢、人工手工操控,要优化完善FTU相关性能,顺利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分层以及分区控制。在提高FTU故障信息捕捉功能方面,相关人员需要优化完善对应的算法,提高其分析以及记录故障信息的能力,优化完善相关程序设定,完善其自检自恢能力。同时在设计FTU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客观分析一系列影响因素,实现全工业级设计,确保所设计的FTU可在恶劣环境中高效运转,要根据其技术指标合理设计。在安装设备中,相关人员必须保证开关和FTU在结构方面具有一致性,为日后的维修提供便利。
2.2优化网络通信技术与DMS建设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网络通信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监测、管理配电自动化系统,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优化完善网络通信技术,使其能够满足配电系统的基本要求,顺利实现各种形式的通信,能够及时处理通信中出现的某些故障问题,防止数据信息量过大时出现“瓶颈”现象。在DMS建模、设备编码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意识到全局信息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根据具体的一体化建设要求,进行合理化的建设,系统拓扑信息GIS/SCADA/DMS必须保持一致,DMS信息要和全局信息一致,甚至是信息源头,充分发挥DMS的作用,将负荷控制信息、用电信息等融合起来,使其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为构建信息一体化系统做好铺垫。
2.3配电主站技术
配电主站的分布式管理是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主要体现,配电主站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是开发式平台信息支撑技术,该信息平台需要实现数据库的实时维护与保存功能,并要求具备历史数据的查询功能。配电自动化系统之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网络的通信技术实现配电系统管理与监测。也可以说这是配电 自动化系统对网络通信技术最基本的需求,这样可以出现很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可以对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反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进展与建设关键点
3.1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进展
3.1.1智能分布式 FA
随着我国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极大了促进了我国供电企业和电力单位的技术改革和创新。国家电网出台的一系列改革规划方案,使得我国配电自动化进程加快,分散发电装置逐步被推广和普及。随着改革规划方案深入推行,为地区配电网提供了科学的能源解决方案,通过降级线损,使能量转换及利用效率大幅提高。FA 体系是多种智能化设备为基础分布式系统,该体系系统可以实现区域协调器与系统智能设备的一体化。
3.1.2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对配电网决策支持系统的优化,使得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得到提升,实现了对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的控制,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在配电网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中,通过建立和优化决策模型,使得各种配电网中离线和在线参数信息数据能够被系统充分、合理的利用,准确反应配电网在线运行中状态以及未来运行状态的预判,为配电网的规划方案计算提供各种安全指标和经济指标。
3.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建设关键点
3.2.1坚持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建设原则
在电力事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客观分析各地区实际情况,在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规划设计中,坚持相关的原则,比如经济实用、资源共享、差异区分。在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原则,围绕具体规范要求,加强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有效接入分布式电源等,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
3.2.2强化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运行管理
优化完善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建设模式。各地区电力企业要加强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运行管理,要根据电网运营情况,优化利用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性,提高配电与调度信息数据的准确率,有效指导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益。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要优化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模式,要优化完善接线形式、网架核心运行方式,多选用“简便、经济、可靠”的运行方式,简化网架运行形式,使其简单化,顺利实现新时期配电网的“规范化、模式化”接线,规范系统拓扑,进一步提高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运算速度,提高配电网络拓扑的纠错能力,使其能够对配电网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模块化处理,尤其是主干线或者电源处。借助模式化处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配电网多样化的作用。
3.2.3注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设备运维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根据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设备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维护制度,完善系统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定期对相关系统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管理,看其是否存在故障问题,一旦发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设备处于安全、稳定运行中,促使系统设备实用化考核达标,比如终端在线率、遥控成功率,降低系统设备故障发生率,降低系统设备运行成本的基础上,促使电力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结语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的进展与实现,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在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顺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实现,进一步保证我国电力建设事业与社会经济建设事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李亚军.浅谈电力输配自动化运行[J].祖国.2017(04).
[2]梁浩楠,梁提,陈计万.浅谈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6(24).
[3]侯庆雷,李超,崔大明.配电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
论文作者:唐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系统论文; 信息论文; 我国论文; 配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过程中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