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电力相对传统的常规能源,具有资源量大、分布广泛、清洁环保、可持续等特点,但是对开发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目前,新能源电力系统主要开发的有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水能等。由于新能源电力发展时间相对短,在电力储存、稳定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支撑,也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力成本也将会逐步降低,与传统资源电力系统相比的,优势也会逐步凸显出来。
关键词:电力企业 新能源发展
从经济生产角度出发,能源消费与GDP 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从总量上看,我国的能源消费增幅明显放缓,单位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需要进一步加强。2006 年以来,根据数据初步分析,全国并网新能源发电装机 容 量 占 总 装 机 容 量 的 4. 47%。
2013 年,我国并网新能源发电量 约占总发电量的 2. 13%,相当于节约标煤2880 万吨。可见,能源接入系统补偿政策的实施为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电力企业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目标调整频繁,无法有效衔接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发展目标调整频繁,很难有相对稳定的五年目标,一些省中长期规划目标远远大于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省中长期目标,两级规划目标缺乏制约。
1.2 新能源产业仍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已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 GDP 能耗、氮氧化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等许多领域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仍未完全走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注重开拓能源特别是新能源的供应渠道,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可见,新能源产业仍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1.3 新能源发电规划其他电源规划脱节
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取决于电力系统发电出力特性,一些电力企业在制订新能源发电规划时未考虑调峰调频电源规划,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直接导致调峰能力不足而限制新能源发电出力,主要表现在中西部新能源消纳能力极其有限,导致新能源项目与配套电网项目投产不同步。加上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造成新能源发电与消纳市场脱节。
1.4 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发展新能源很大程度上是对环境保护的需要,但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因电网覆盖率低,新能源发电就成为解决用电问题的唯一方法。此类新能源工程在夜间和无风天气时就会手打影响,且目前我国储能产业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该着力研发高端储能产品。
2. 拓宽电力企业新能源发展的具体措施
2.1 太阳能
当前,光伏发电已经应用在电力系统中,许多农村偏远地区已经通过光伏发电来解决电力资源紧张的问题。太能能电力系统供给不仅能够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用电问题,而且在补充传统电力资源、供给工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风能
风能是我国储备量非常大的可再生能源,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将风力发电量发展至与传统火力发电量相近的水平,我国风力发电起步相对比较晚,国家对风力发电的
支持使得风力发电系统在逐步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我国风力储备量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技术保障电力储备、运输、调节成为风力发电的主要制约因素,但是随着我国发电技术的不断研发,风力发电也将更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3 生物能
生物能主要是发展沼气、作物秸秆以及废弃物等生物质能,这些能源供给原材料我国资源同样丰富。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生物能电力资源,目前我国计划建设两百多个生物绿色能源示范县,并且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撑,这些建设规划以及政策保障对我国发展生物能电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核能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几所规模比较大的核电站,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核能电力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随着我国核能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核电供电规模也将进一步提高,据市场机构调研,未来我国核电供应量占市场份额将达到4 000 亿元。
3. 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前景
3.1 确定目标,遵循原则
3.1.1 主要目标
我国电力规划树立系统协调的规划理念,从根本上规划好各种发电能源和输配电容量。要求电力规划与保证电力供应与环保低碳发展并重,以适应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首先是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其次是将传统的化石能源供应体系转变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利用传统化石发电能源的灵活可控等优点来实现发电出力的协调可控。同时尽早解决清洁能源的“弃水、充风、弃光”等问题。
3.1.2 遵循原则
经济性原则:各种类型新能源发电就是要在新能源发电中以全系统成本最低为原则,全面优化区域布局;协调性原则:新能源发电一方面要保障电量的充分消纳,另一方面要建成跨区联网,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安全性原则: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各类电源的出力能够及时跟踪负荷变化,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鼓励性原则:新能源发电在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减少电力行业的化石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3.2 实现新能源发电规划与其他电源规划的统一
一是要明确发展目标。首先是明确相对稳定的发展目标。结合全国能源需求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统筹优化,并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其次是根据规划目标,实现新能源发电规划与其他电源规划相协调。突破新能源发电规划计划,建立健全衔接高效的管理体系。同时要完善新能源规划研究协作体系,利用发电集团以及科研设计院所等的规划研究力量,在政府部门指导下规划协作体系。
二是实现新能源发电规划与其他电源规划相协调。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要建立衔接高效的新能源发电规划管理体系。
三是加强新能源产业的资源评估力度,发布产业发展信息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发电企业要不断提高新能源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水平。电网企业要加强电网规划和建设,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消纳能力,使新能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四是要发展核电技术,根据中国现有的核电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核电的正常持续运行。要构建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完善和提高核电开发做出贡献。
3.3 统一规划布局
在充分进行资源评价、地质勘察等准备工作后,有步骤有计划地拓展风电建设工作。太阳能光伏发电按照“分散开发、低电压就地消纳”并举的思路发展。在重点建设区建设大型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
总之,就我国现状来看,能源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为此,我国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创新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策略,为我们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当龄,朱健. 新能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5(01).
[2]姚晓霞.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J]. 江苏商论,2010(03).
[3]刘媛,许迎. 江苏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J]. 当代经济,2014(14).
[4]刘吉臻.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基础问题[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 (6).
[5]王顺.促进新能源电力产业投资的理论应用和政策导向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10):12-14.
[6]王和平.基于战略对应理论的新能源电力项目适时决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21):32-34.
论文作者:郑立国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新能源论文; 电力论文; 能源论文; 我国论文; 核电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资源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