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教务处 100053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医药卫生类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从事的是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事业,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更应是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
有效构建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技术、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医药卫生技能型人才是医药卫生类学校的首要任务。
在教育体系的搭建中,教务处充分发挥岗位优势,引导教师以德育课程为主渠道,以专业教学为大平台,以社会实践为延伸点,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各环节,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道德,德育,专业教学,社会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
作为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毕业生所从事的是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事业,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更应是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只有把职业道德的培养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构建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技术、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医药卫生技能型人才。
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就是培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责任,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强化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中,教务处充分发挥岗位优势,在教育体系的搭建中引导教师以德育课程为主渠道,以专业教学为大平台,以社会实践为延伸点,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以德育课程为主渠道,注重发挥正面教育功能
1.1落实课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务处将德育课程列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并按教育部文件要求,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严格落实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同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增设了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本课程《人际沟通》、《医护生职业礼仪》和《心理学基础》。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教务处还组织开设了选修课程如插花艺术、花样踢毽、茶艺、空竹、交谊舞、健美操、化妆与美容、手工与编织等。
1.2研讨内容
根据教育部安排,自2009年起我校实施了德育新课程,2001年发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停止使用。学校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组织教师研讨教学内容,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强新形势下德育教学的主动性和时效性,积极开发更加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教学特点相适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1.3改革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年级设计不同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做中学”与“学中做”,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形成了一套集“态度、知识、能力”为一体的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课堂评价体系:一是考核范围拓展,包含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实践活动、小测试、日常行为表现等;二是考核主体多元,由小组评价、学生自评、老师评议等不同环节组成;三是考核形式多样,采用笔试、口试、行为测评等多种形式。
1.4严格教材
在德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德育新教材。教务处提出要求,未经批准,学科和教师不得擅自组织编写德育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对于校本课程所用教材,学校加强管理和审核,编写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如《医护生职业礼仪》。
2.以专业教学为大平台,引导提高渗透育人效果
按照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教务处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项活动,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蕴涵的职业道德教育元素,以专业教学为平台,以渗透为手段,使渗透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2.1制定专业整体育人方案
教务处要求各专业学科依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整体育人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方案从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服务与竞争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择业意识教育这些与教学过程结合最为密切的方面为切入点,将职业道德培养贯穿始终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做到全程育人;将职业道德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中,做到全方位育人;将职业道德教育职责分解落实到所有的教学人员中,做到全员育人。教研组按照专业育人方案,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实施内容,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选择科学的观测点,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实施后的效果,以期不断的加以修正,真正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2.2 编写渗透案例素材集
为了进一步支持和帮助教师强化育人的效果,学校组织全校人员收集、编写了《渗透案例集》,为教师在课堂进行渗透提供参考资料。案例集分七个专题,共22万字。案例集中收集的案例充分体现了典型性、教育性、真实性、趣味性,寓教其中。同时案例集的编写也帮助教师以敏锐的目光,清晰的思维,引进时代活水,吸纳最新信息,努力做到渗透有新意。在渗透过程中,教师运用激情去感染学生。一语飞渡开启思路,身先垂范点石成金。借助案例集,教师以聪明安抚学生躁动之心,以智慧点化学生迷惘之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开展特色教案评比
为进一步落实专业整体育人方案,促进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专业渗透计划,连续几年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了德育特色教案评比活动。
教务处制定了特色教案评价标准,引导教师从渗透目标、渗透内容、渗透方式及渗透效果四个方面入手对课堂渗透进行准备。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做到渗透目标具体化,渗透内容生动化,渗透方法多样化,渗透切入点自然化,渗透行为经常化。这种以德育特色教案评比方式开展的交流与研讨,有力的推动了教师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3.以技能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延伸点,形成职业道德培养的立体网络学校通过导向作用和激励机制,倡导和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技能大赛、社会实践、兴趣小组等活动,通过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体验,深刻感悟,将外在的教育培养要求逐步转化为自身的成长动力。
3.1技能大赛
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2009年,教务处整合各项技能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学生技能月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职业技能训练与展示的舞台。连续几届技能月活动,全校十余个专业数十个项目开展了竞赛活动。各专业学科紧紧围绕自己专业特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要求,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参与训练指导和评判工作。活动期间,校园里悬挂各种标语、口号横幅和宣传海报,全校学生人人参与,行业专家热情指导。在老师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学们相互帮助,刻苦训练,参与体验,交流切磋,展示风采,享受成功,感受快乐。技能月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环节,按照专业培养计划,每年各专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的体验专业、体验行业、体验岗位。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锻炼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社会及行业的需求,培养职业道德。安国医药市场调查、雾灵山采药、医药岗位体验、医疗卫生服务下乡、三甲医院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各学科针对学生特点,坚持开展医药卫生行业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对典型违法案例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职业道德、遵守行业法律法规,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4.关于医药卫生类学校职业道德培养工作的思考
随着教学管理者的工作理念、工作指导思想的变化,工作中考虑问题的着眼点、解决问题的着力点也在发生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医药卫生类职业学校更需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目前职业道德培养工作还缺乏深度,缺乏整体性、科学性和协调性,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规范的师德考评制度的建立,科学的课堂职业道德渗透评价体系的建立,整合资源,发挥整体效应的立体的职业道德培养网络的建立等都有待进一步研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2010.7.29
[2]教职成[2009]11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3]教职成〔2008〕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4]教职成〔2008〕7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5]王克霞、李梅、朱慧芳.构建医学生德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10)
[6]赵玮、相悦丽、许敏.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医德培养.医学综述.2009(8)
[7]王卫平、温锦旺、王国祥等.医学生的医德认知与医德教育的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6)
[8]金琚.试论道德教育与人.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
[9]李辉.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医德教育.中国基层医药2006(12)
作者简介:胡玉纯,1961年生人,女,籍贯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学士。现任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高级讲师。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及教学工作。
论文作者:胡玉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职业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教师论文; 职业论文; 专业论文; 医药卫生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