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栏技术“三步程序教学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晨阳[1](2021)在《功能动作整合训练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跨栏跑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余肖[2](2019)在《动态分层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对学生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的问题十分关注,为了体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有关学者在实践研究中不断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和心理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此,灵活运用教学原则,认真对待学生间的差异,重视学生的需求,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高校作为体育师资力量的储备基地,体育人才的重要输送环节,更要融入改革的进程中,把培养过硬的技术、扎实的运动技能和全面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使体育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在田径教学中,跨栏作为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项目,其成绩取决于平跑速度、跨栏技术、跑跨结合,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此本文将动态分层教学法运用到田径跨栏教学中,旨在分析该教学方法对体育专业学生“教”与“学”能力的影响,探究该教学方法对田径跨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当下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现状和问题,为高校体育教师后续教学开展,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理论基础。经查阅资料发现,动态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甚广,而在跨栏项目中研究尚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等方法,选用2017级体育专业两个班的男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分析动态分层教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及质量考核标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动态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区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和教学最优化的原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2)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跨栏课程中,动态分层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积极参与意识和教学方法认同感,培养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良好的学习态度。(3)动态分层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项成绩和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动态调整,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以优带差,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竞争精神,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情意目标的培养。(4)动态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解决了教学过程枯燥泛味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思维认知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
陈文娜[3](2018)在《竞赛教学法在高中男生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跨栏是一项集速度与技术于一身的体育项目。进入21世纪,跨栏项目的世界纪录被刘翔、罗伯斯和梅里特不断刷新,速度也是越来越快,跨栏技术与速度的突破是对人类极限的一大挑战。他们的跨栏技术已由跨栏演变成了跑栏。而跨栏成绩是由速度和过栏技术协调配合决定的,但平跑占跨栏历程的2/3,跨栏步占1/3。所以平跑速度越快则跨栏跑成绩越好。随着跨栏技术的发展,跨栏的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一年级实验组(1班28名男生)与对照组(8班28名男生)进行了8次50米跨栏跑课教学,而实验组采用竞赛教学法的实验研究,试图证明竞赛教学法对学生的跨栏跑成绩的积极影响,为教练员和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跨栏成绩。具体结论如下:(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身体素质相比较,实验组在50米平跑上发生了显着性变化,可见竞赛教学法对速度素质的影响较大。(2)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分差异不大,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信心得分表现出了显着性差异。通过实验验证了竞赛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方面确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影响。(3)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育学习兴趣有显着性差异,而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竞赛教学法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二是竞赛教学法有较高的参与度;三是竞赛教学法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四是竞赛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刺激性、竞争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跨栏达标与技评上有显着性差异。由此可见,接力障碍赛、10S计数赛、“捣步返航”赛、循环赛和趣味赛等10项竞赛教学法在实验组跨栏教学中的应用比常规跨栏教学具有优势。(5)根据跨栏跑完整技术的教学顺序和跨栏跑技术专项练习特点设计的竞赛教学法的练习内容,分别合理且有针对性地应用在实验组每次课、每个环节技术、各环节技术的结合练习中,在有限的课时内促进了各环节技术的提高和各环节技术之间的结合,进而提高了完整技术的技评和达标成绩。
赵丽[4](2017)在《阶梯式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跨栏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目的地确立,内容的选择,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更新极为重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是学者关注的问题。高校作为培体育人才的基地,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健全完备的设施体系,是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授的起点,是输出体育人才的关键环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本领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必备的。本文把用阶梯式教学法运用到高校跨栏课的教学中,旨在探索该教学法在高校体育专业跨栏课教学中运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对体育教学中跨栏技术课的实验研究明确田径体育教学现状,针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为高校体育教学采用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对象选择偏重于动作技能复杂,综合性较强的跨栏跑运动项目。通过多方面查阅资料,发现跨栏跑是田径教学项目中相对难掌握的一部分,教学难点是跑跨、跨跑的结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动作,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如起跨时的重心低,蹬地不充分,腾空后两腿剪绞时机不合宜;过栏时起跨腿的膝、踝触及栏板;下栏时脚尖钩到栏板,动作停顿。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跨栏课中学习的效果,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阶梯式教学法对体育学院学生进行跨栏课教学实验,从而解决由于身体素质不同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学生积极性。在查阅了诸多文献后发现关于阶梯式教学法在田径教学中运用的文献较少,且比较笼统。因此本文采用阶梯式教学法选取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5级体育教育专业两个班为实验对象,分别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法。结论如下:(1)阶梯式教学法对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跨栏跑技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都有较明显的效果。(2)阶梯式教学法的运用对学生掌握跨栏跑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会学而且会教(3)阶梯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体现了阶梯式教学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4)阶梯式教学法在教学中能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加强学生之间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解正伟[5](2016)在《以发展专项能力为主导优化术科教学方法研究——以田径专项为例》文中提出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田径运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以田径运动专项特征和技能形成规律为主导,根据专项主导能力来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根据专项特征和习得规律安排教学内容顺序;根据技能形成过程的时空需要适时、动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旨在为田径运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王芳[6](2013)在《跨栏跑教法创新初探》文中指出跨栏跑是中学障碍跑中的一个典型教材,其项目本身技术性较强,节奏感鲜明,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高,学生容易产生畏难胆怯心理,加之教师的教法单一,教学效果有时不够理想。为了进一步改进跨栏跑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采取程序教学法进行大胆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
沈卫林,陈泷,李群[7](2011)在《ISD模型在跨栏跑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体育专业30名学生用ISD模型设计跨栏跑技术教学。结果显示:采用ISD模型教学效果显着,学生在跨栏技术学习中的成果表现、动机评价、学习方法和主体性表现均优于常规组。研究表明,采用ISD模型设计跨栏跑技术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教学策略和评价指标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进行,便于导教、导学,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王永鹏,将明朗[8](2009)在《速度力量练习对提高跨栏跑技术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对比法对跨栏跑技术教学进行分析得出,速度力量与跨栏跑技术教学紧密结合进行练习,不仅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跨栏跑技术的掌握,而且提高了跨栏跑的教学质量。
张建伟[9](2006)在《对云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大纲的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开始新一轮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渗透到各个学校领域。目前,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体育教育改革思想、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体系等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改革方案。 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必修内容。通过调查分析,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大纲在改革思想、目标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田径教学大纲在改革的思想上还比较淡薄;田径教学大纲在改革的目标上与培养目标不一致,课程设置不具体;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忽视了内容的基础性,不利于针对中小学生的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传统手段为主,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率低;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偏重于学生技术与知识的教授,忽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个体主体差异;教材缺乏创新、启发性和趣味性,但教材结构比较稳定;教师队伍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上趋于合理,高学历人才有所增加,为课程改革奠定基础,但还未起到骨干的作用。 本文针对这些现状展开调查并论证分析,依据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大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我省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提出建议。
黎珍[10](2003)在《程序教学法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采用程序教学法的“步子”原则 ,设计“形成轮廓———改进细节———提高完整技术”的教学程序进行对比实验与定量分析 ,从中获得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程序 ,以便达到“跑栏”的教学目的。
二、过栏技术“三步程序教学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栏技术“三步程序教学法”(论文提纲范文)
(2)动态分层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动态分层教学法的定义 |
2.1.2 动态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
2.1.3 传统教学法 |
2.2 动态分层教学的理论研究 |
2.2.1 心理学依据 |
2.2.2 教育学依据 |
2.2.3 生理学理论 |
2.2.4 学习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结果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价值观测试结果分析 |
4.1.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
4.1.4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合作意识测试结果分析 |
4.2 实验后结果分析 |
4.2.1 实验后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结果分析 |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各环节技术考核结果与分析 |
4.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技术考核结果的比较分析 |
4.2.4 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学生动态分层调整情况分析 |
4.2.5 实验后两班学生教学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
4.2.6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价值观测试结果分析 |
4.2.7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
4.2.8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合作意识测试结果分析 |
4.2.9 实验后两组学生对教学实施情况的分析 |
4.3 动态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局限性 |
4.3.1 动态分层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
4.3.2 动态分层教学法具有不确定性 |
4.3.3 动态分层教学法会令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附件7 |
致谢 |
(3)竞赛教学法在高中男生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跨栏的技术研究现状 |
1.3.2 跨栏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3 竞赛法的含义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验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教学实验 |
3.1 实验时间 |
3.2 实验地点 |
3.3 实验器材 |
3.4 实验对象 |
3.5 实验控制 |
3.6 竞赛教学法在高中男生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的设计原则 |
3.6.1 根据跨栏技术结构特征和竞赛相结合的原则 |
3.6.2 依据竞赛特征设计出的手段尽量与专项技术动作保持一致的原则 |
3.7 实验组竞赛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 |
3.7.1 实验组竞赛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
3.7.2 实验组跨栏教学的课程安排 |
3.8 对照组的课程安排 |
3.9 考核办法 |
3.9.1 技术评定 |
3.9.2 成绩达标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测试与分析 |
4.1.1 身体素质测评情况分析 |
4.1.2 实验前两组学生自信心及学习兴趣的测验结果 |
4.2 实验后测验结果与分析 |
4.2.1 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评情况分析 |
4.2.2 实验后自信心测评情况分析 |
4.2.3 实验后跨栏学习兴趣情况分析 |
4.2.4 实验后跨栏达标与技评情况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致谢 |
(4)阶梯式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跨栏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选题依据和意义 |
1.1 选题的依据 |
1.2 选题的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国外有关阶梯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2.2 阶梯式教学法在国内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2.2.1 理论意义的研究 |
2.2.2 实践应用研究 |
2.3 阶梯式教学理论基础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比较分析法 |
3.2.6 实验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结果和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基本素质测试结果的差异性检验 |
4.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动机水平的差异性检验 |
4.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合作意识的差异性检验 |
4.1.4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参与意识的差异性检验 |
4.2 实验后结果和分析 |
4.2.1 阶梯式教学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4.2.2 阶梯式教学法对跨栏跑考核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4.2.3 阶梯式教学法对学生动机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4.2.4 阶梯式教学对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4.2.5 阶梯式教学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4.2.6 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教学方法接受情况的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以发展专项能力为主导优化术科教学方法研究——以田径专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 1 文献资料法 |
1. 2 专家访谈法 |
2 研究目的 |
3 田径运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
3. 1 认知专项特征和习得规律 |
3. 1. 1 田径运动项目的专项特征 |
3. 1. 2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教学注意事项 |
3. 1. 3 把握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教学注意事项 |
3. 2 选择教学策略 |
3. 3 设计教学顺序 |
3. 4 选择教学方法 |
4 结论 |
(6)跨栏跑教法创新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程序教学法的五个实施步骤 |
2.2 实验结果 |
2.2.1 技评成绩 |
2.2.2 心理品质评价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7)ISD模型在跨栏跑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对象 |
2.2 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验法 |
2.2.2. 1 实验对象 |
2.2.2.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ISD组对跨栏跑技术学习效果的影响 |
3.2 ISD设计教学组与对照组课堂教学质量比较 |
4 讨论 |
4.1 教学过程设计上的比较 |
4.2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反馈比较 |
4.3 学习过程中的主客体比较 |
5 结论 |
(8)速度力量练习对提高跨栏跑技术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1、速度力量练习对跨栏跑技术评定成绩的影响 |
2、速度力量练习对学生运动成绩的影响 |
3速度力量练习对身体素质影响 |
四、结论与建议 |
(9)对云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大纲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语摘要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基础教育改革对田径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
1.1.2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发展的需要 |
1.1.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现状的影响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综述 |
1.2.1.1 体育课程目标改革 |
1.2.1.2 体育课程内容改革 |
1.2.2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综述 |
1.2.2.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模式的变化发展 |
1.2.2.2 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在不同的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2 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资料法 |
2.3.2 逻辑分析法 |
2.3.3 数理统计法 |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云南省七所高校田径课教学大纲实施情况分析 |
3.1.1 云南七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大纲选配内容构成特点与实施现状 |
3.1.1.1 各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过分强调以技能技术为中心 |
3.1.1.2 各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大纲中,教材内容与中学教学大纲有较大变化 |
3.1.1.3 大纲的结构与内容选择在编写时缺乏严谨 |
3.1.2 各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培养目标的现状与分析 |
3.1.3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
3.1.3.1 开课时间的选择 |
3.1.3.2 田径普修课教学时数的现状分析 |
3.1.3.3 田径普修课教学时数不足的处理方法分析 |
3.1.3.4 田径普修课教学内容时数比例分配及其合理性分析 |
3.1.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内容的变革与分析 |
3.1.5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状与分析 |
3.1.5.1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方法现状与分析 |
3.1.5.2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
3.1.5.2.1 发现式学习法 |
3.1.5.2.2 程序教学法 |
3.1.5.2.3 合作学习法 |
3.1.5.3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手段的现状与分析 |
3.1.5.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条件的现状与分析 |
3.1.6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考核与评价的现状与分析 |
3.1.6.1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考核的现状与分析 |
3.1.6.2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评价的现状与分析 |
3.1.7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材的现状与分析 |
3.1.7.1 建国后历年田径教材版本的特点 |
3.1.7.2 我省《田径》教材使用情况的分析 |
3.2 田径课程的定义、地位、特点和功能 |
3.2.1 田径课程的定义 |
3.2.2 田径课程的地位 |
3.2.3 田径课程的特点 |
3.2.3.1 广泛的适应性 |
3.2.3.2 激烈的竞争性 |
3.2.3.3 教学能力的多样性 |
3.2.4 田径课程的功能 |
3.2.4.1 田径课程的教育价值 |
3.2.4.2 田径课程的健身价值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 |
4.2.1.1 紧密结合中小学田径课程的改革 |
4.2.1.2 与社会接轨,挖掘和拓展田径类课程资源 |
4.2.1.3 “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己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
4.2.1.4 形成田径课程教学的新理念 |
4.2.2 优化田径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
4.2.2.1 加强田径教学过程的建设,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4.2.2.2 丰富田径教学内容,为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奠定基础 |
4.2.2.3 拓展训练也是田径课程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手段之一 |
4.2.2.3.1 拓展训练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4.2.2.3.2 拓展训练田径课程教学模式结构 |
4.2.2.3.3 在拓展训练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4.2.3 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
4.2.3.1 优化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4.2.3.2 注重培养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及自学自练能力 |
4.2.3.3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实践性 |
4.2.3.4 建立完善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促教 |
4.2.4 关于田径教材的选编 |
4.2.4.1 田径教学教材内容要更新,教学内容教材化 |
4.2.4.2 教材要体现能力的培养 |
4.2.5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师学习途径 |
5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件 |
(10)程序教学法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跨栏跑程序教学模式 |
2.1 “形成轮廓”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
2.2 “改进细节”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
2.3 “提高完整技术”教学目的任务与要求: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对象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速度变化 (见表3) |
4.2 全程技术 |
4.3 栏间节奏 |
4.4 跨栏步技术 |
5 结论 |
四、过栏技术“三步程序教学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动作整合训练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跨栏跑教学的应用研究[D]. 吴晨阳.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动态分层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余肖.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3]竞赛教学法在高中男生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文娜. 武汉体育学院, 2018(01)
- [4]阶梯式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跨栏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赵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17(12)
- [5]以发展专项能力为主导优化术科教学方法研究——以田径专项为例[J]. 解正伟. 体育科学研究, 2016(01)
- [6]跨栏跑教法创新初探[J]. 王芳. 中国校外教育, 2013(S1)
- [7]ISD模型在跨栏跑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沈卫林,陈泷,李群. 体育科研, 2011(01)
- [8]速度力量练习对提高跨栏跑技术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 王永鹏,将明朗. 才智, 2009(03)
- [9]对云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大纲的分析与研究[D]. 张建伟. 云南师范大学, 2006(12)
- [10]程序教学法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黎珍. 体育科技,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