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1]2004年在《黄芩营养特性及施肥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我国的大宗地道药材之一,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植物,并且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多年来,人类在其药用价值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其人工资源培育方面的深入研究尚少,尤其对其栽培营养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致使目前在实施黄芩GAP栽培过程中,其SOP的制定无据可依。对黄芩栽培营养的系统研究,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提高人工栽培黄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野生资源,同时为人工黄芩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采用野生黄芩营养特性的调查分析和盆栽模拟试验等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黄芩的栽培营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有: 根据资料汇总了黄芩分布的地理地域、气象气候条件,得出了其适宜生长的年日照时数、≥10℃年积温、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平均气压和年均气温等气象指标;利用全国土壤区划图,结合黄芩总体分布情况,将黄芩分布区划分为8个地带性土壤亚区;并且,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样,研究了野生黄芩自然分布区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壤土,有机质和N、P、K元素含量都偏低,微量元素地区间变动大;野生黄芩叶片对各元素的吸收作用:P、K、Fe和Cu相对较强,N、Zn和Mn相对较弱。 通过黄芩盆栽施肥营养诊断及其施肥效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氮素单肥以0.10~0.15g/L为最佳;2、初步确定最佳施肥量是:N肥:0.149g/L,P肥:0.220g/L,K肥:0.098g/L,适宜施肥量范围是:N肥:0.108~0.178g/L,P肥:0.157~0.311g/L,K肥:0.067~0.139g/L;3、相同用量的肥料对一年生播种苗各项指标的影响效果要比二年生移栽苗明显;4、微量元素在黄芩上作用效果根据生长和产量的优劣排序是:Zn>B>Mo>Mn>CK;5、相同重量的鸡粪对黄芩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是人粪,骡马粪和羊粪的促进作用较小。
曹鲜艳[2]2012年在《氮磷钾营养水平对黄芩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入药,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近些年野生黄芩遭到了疯狂的乱采滥挖,数量骤减,现已列为国家叁级保护植物。由于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人们开始对黄芩进行人工驯化,并取得了成功。但是,和大多数中草药一样,黄芩缺乏规范化的栽培体系指导,导致栽培的黄芩产量和质量不稳定,有的药材甚至达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因此本试验通过连续两年的大田试验,探讨了黄芩氮磷钾营养特性、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黄芩生长、光合特性、有效成分、产量的影响,同时,初步研究了黄芩微量元素累积规律和施肥对其的影响,最终通过模型建立、寻优,得到高产优质的施肥量,为黄芩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取得了如下主要结论:1.栽种第一年黄芩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为钾>氮>磷,第二年前期养分吸收量为钾>氮>磷,后期为氮>钾>磷,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重视钾肥的施用。黄芩连续两年在8月底对氮的累积速率较快,由此可知氮除做基肥外,应在每年的8月底前适当的追施氮肥。2.氮磷钾配施更有利于黄芩株高、根直径、根干重和产量的增加;施肥对黄芩根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年根冠比和经济系数大多低于前一年,表明第二年施肥更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3.单施氮肥更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和累积;而氮磷钾配施最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与累积。施肥可提高植物的Pn和Gs,但对Ci和Tr没有显着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Fo、Fm、Fv/Fo有显着影响,但对Fv/Fm没有明显影响,说明Fv/Fm不能作为衡量氮磷钾缺乏与否的一个很好标志。4.第一年施肥对黄芩苷累积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而第二年除N0P2K_2处理(N0kg、P_2O_5134.1kg、K_2O134.1kg),其它施肥处理对黄芩苷的积累没有明显促进作用甚至显着低于对照。5.在本试验条件下,栽种两年的黄芩目标产量为5200kg/hm~2~5700kg/hm~2,同时根中黄芩苷含量为18%~20%时,施肥量为每公顷施氮(N)86.2~92.8kg、磷(P_2O_5)123.3~148.7kg、钾(K_2O)123.3~136.6kg,比例约为1:1.52:1.45。6. Fe、Cu、Zn、Mn4种微量元素在黄芩植物体内含量大小顺序为Fe>Zn、Mn>Cu。不同时期同一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黄芩根中4种微量元素在9月底后含量较高。各元素分布具有器官差异性,叶中Fe、Cu、Mn、Zn含量均高于根和茎。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提高收获期黄芩根中Fe、Mn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06.8%、128.8%;降低Cu含量,仅为对照的51.2%;对Zn含量无显着差异。
王静[3]2012年在《矿质营养对桔梗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根类中药材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DC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盆栽试验以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桔梗植株中干物质累积动态,桔梗对氮、磷、钾肥的吸肥规律以及桔梗植株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还对微量元素锌喷施对桔梗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桔梗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并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桔梗氮磷钾肥对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的肥效方程,以期为桔梗生产中的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桔梗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增加。出苗后前90天桔梗植株主要是地上部分茎叶生长;出苗后的150-180天内,主要为根部生长。茎叶中氮素含量在出苗后120天达到最高,磷和钾元素最大值出现相对较晚。氮磷钾营养元素在桔梗植株生长衰老期从茎叶向根部转移。桔梗根部和茎叶中营养元素累积量氮素积累量>钾素>磷素。此外,桔梗植株中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元素累积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2.桔梗各部位中Ca、Fe元素含量最大,其中叶中Ca含量最大为15963.73μg/g,根中Fe含量最大值为1869.52μg/g,而Cu含量最小。作为入药部位的桔梗根部含有丰富的Fe,Mn,Cu,Zn矿质元素,且各元素含量在9月份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69.52μg/g,28.15μg/g,3.56μg/g和24.98μg/g。桔梗叶部中Ca, Mn, Zn元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显着高于根部和茎部。3.不同营养元素对桔梗药材产量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为氮>钾>磷。各营养元素对桔梗植株多糖含量影响大小为磷>氮>钾,而氮、磷对桔梗总黄酮积累表现出一定负效应。依据桔梗药材产量及总皂苷含量提出桔梗合理施肥方案为N150kg·hm-2、P2O579.41kg·hm-2、K2O225kg·hm-2。氮磷钾合理配施可以促进桔梗植株生长,并对桔梗药材产量和次生代谢产物产生一定影响。氮肥对桔梗营养生长的影响最大,然而氮肥会降低光合产物向根系转移的比例,降低桔梗根冠比,因此桔梗施肥中不能过多施用氮肥。4.氮磷钾合理配施可以促进桔梗植株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氮磷钾配比为N150kg·hm-2、P2O5225kg-hm-2、K2O79.41kg-hm-2的施肥组合能显着提高桔梗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素含量,降低叶片初始荧光Fo以减少光能无效损耗,并且能增加桔梗幼苗叶片的最大荧光Fm,以及可变荧光Fv,从而使桔梗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着提高。5.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氮磷钾施肥量编码值与第一年生长桔梗和两年生桔梗根产量和总皂苷含量的效应函数。氮、磷、钾肥对桔梗根产量增产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氮>钾>磷。氮、磷、钾肥对桔梗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磷>钾。寻优结果表明:生长第一年桔梗的高产优质(目标根产量在4200~4800kg/hm2之间,桔梗总皂苷含量高于5.5%)优化施肥组合为N113.37~119.41kg/hm2、P2O585.96~134.39kg/hm2、K2O78.80~136.38kg/hm2,N.P205.K20的最优施用量配比为1:0.72-1.18:0.66-1.20;两年生桔梗高产优质(根产量>7000kg/hm2,总皂苷含量>8%)最优施肥组合为N102.44~129.86kg/hm2、P2O581.96~114.36kg/hm2、K2O126.00~172.32kg/hm2,N.P2O5、K2O的最优施用量配比为1:0.63-1.12:1.23-1.68。6.适宜浓度的喷施锌肥处理能显着提高桔梗幼苗叶片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和总胡萝卜素含量,并增强光合特性,减少桔梗根系分根数,并能增加桔梗总皂苷含量。试验确定最佳锌喷施浓度为800mg/L。
马丽[4]2012年在《AM真菌和施磷量对黄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黄芩(Scuteliaria baie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广泛应用的的一种重要药材,多以野生为主,对降压、祛火、安胎有良好疗效。近年来,野生资源持续萎缩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人工栽培势在必行。然而,在黄芩栽培过程中,施肥措施存在一定盲目性,使得黄芩生长的土壤环境严重破坏,导致人工栽培黄芩产量降低,质量低劣。因此,开展施肥条件对黄芩生长和营养元素影响的研究,进一步筛选最适施肥量,将为完善黄芩人工栽培技术奠定基础。AM(Arbuscular mycorrhizae)是土壤中非常重要的有益真菌,它的寄主植物类型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AM真菌侵入根系后形成的错综复杂的菌丝网络结构,扩大吸收范围,促进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并将这些养分通过菌丝运输至植物根系,有效解决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局限性,提高植物低于外界迫害和毒害的能力,由于诸多有益效应,使AM真菌作为菌剂使用已得到多方面研究。本试验研究了施磷量与AM真菌对黄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利用菌根生物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减少肥料浪费,为我国中药材走绿色、安全之路奠定基础。取得的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 GM和GR均能与黄芩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二者对磷肥有最适需求量,即施磷量适宜时效果最好,且二者表现出良好交互作用。2. GM和施磷量对黄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GM除了能提高菌根侵染外,还能促进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调节氮在植物体内运输与分布,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合理利用;同时,GM促进对宏量元素和移动性较弱的Fe和Zn元素的吸收与利用,但对地上Mn和Cu却起抑制作用,而对地下Mn和Cu的作用因施磷量不同而异,但总体上施磷量在0.12~0.18gP/kg-1时表现出促进作用,过低或过高施用磷肥,对其有抑制作用。3. GM、GR和施磷量对黄芩光和特性和根系生长有不同程度影响。GM和GR均能提高黄芩干重,降低蒸腾速率,但对黄芩苷、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与AM真菌种类有关,但总体上,在中磷时,GM对黄芩苷、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表现正效应,GR对光合速率起正效应,对黄芩苷起负效应。同时,GM和GR促进根系对宏量元素K、Ca和移动性较弱的Fe、Zn元素的吸收,对Mn和Cu影响受施磷量影响,中磷时对其表现出促进作用,低磷和高磷时表现出抑制作用,而对Mg的影响受AM真菌种类的影响,GM对其有促进作用,GR并无显着影响。
程萌萌[5]2016年在《氮磷钾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合理施肥能保证药用植物产量和品质,为了提出山地蒙古黄芪规范化栽培的施肥技术,本文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为研究对象,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进行田间试验,通过测定蒙古黄芪株高、根长、产量、体内氮磷钾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等指标,分别研究了两年生蒙古黄芪的氮磷钾营养特性、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黄芪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模型及进行模型寻优,得到一个最优施肥配比。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黄芪的氮磷钾含量会因生长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地上部分和根部的氮磷钾含量也不相同。前期,地上部分的氮磷钾含量要高于根部,而到成熟衰亡期后,根部的氮磷钾含量要高于地上部分。两年生蒙古黄芪根部氮磷钾积累量大小为:氮>钾>磷。至收获时每生产100 kg的蒙古黄芪,需要从土壤及肥料中吸收2.55 kg氮、0.215 kg磷及0.656 kg钾。(2)通过研究两年生的蒙古黄芪的株高、根长、根最大半径的动态变化可以发现,所有施肥处理在花果期内其株高、根长、根最大半径基本不发生变化或增加较为缓慢。施肥能提高两年生蒙古黄芪的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但二者不可兼得;综合考虑产量及其中的有成分含量,从试验的施肥处理中,选定的两年生蒙古黄芪最佳施肥处理为N3P3K1,即N 150 kg/hm2、P2O5 225 kg/hm2、K2O 79.41 kg/hm2。(3)肥料效应函数可以客观的反应施肥量与产量、有效成分的关系,利用肥料效应函数可以计算出合理的施肥量。通过分析本试验所得的肥效函数发现,施肥量为N95.7075~98.445 kg/hm2、P2O5 124.7625~134.06625 kg/hm2、K2O 77.265~97.425kg/hm2时,可以使两年生蒙古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都较高,可使其根中多糖含量高于4.24%,黄酮含量高于0.6%,皂苷含量高于0.32%。
金燕清[6]2016年在《氮磷钾配施对甘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活性成分是评价甘草药材质量优劣的指标,而外界条件和栽培技术对其在甘草体内的形成和积累有显着的影响。目前全国甘草主产区栽培甘草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达不到药典的标准。因此,研究栽培甘草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采用"3414"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主要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甘草生长、养分吸收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主要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甘草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从而为甘草生产中的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培养皿和盆栽试验研究甘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究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的积累动态,为甘草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的积累动态甘草种子萌发露出胚根时可以检测到甘草苷、甘草素,胚根长至0.3cm时可以检测到甘草酸、异甘草素,在第1片真叶展开时可以检测到异甘草苷。露出真叶至第1片真叶展开过程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均有所增加,播种苗在年生长期内甘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呈“折线形”变化。2、适宜水平的氮磷钾肥配施能促进甘草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盆栽试验,处理N1P2K1对一年生甘草产量的增加效果较好,氮磷钾肥施用浓度分别为尿素195mg/L、过磷酸钙126mg/L、硫酸钾261mg/L,是对照组的4.6倍;以处理N2P3K2对二年生甘草产量的促进效果最明显,氮磷钾肥施用浓度分别为尿素390mg/L、过磷酸钙189mg/L、硫酸钾522mg/L,比对照组增加了16.7%。大田试验中,显着提高酒泉一年生甘草产量的配方是N1P2K2,按N 12.4g/m2、P2O5 18g/m2、K2O 14g/m2施肥,增产38.5%;能够显着增加酒泉二年生甘草产量的配方是N2P1K2,按N 24.8g/m2、P2O5 9g/m2、K2O 14g/m2施肥,增产76.0%;明显提高赤峰白音塔拉二年生甘草产量的配方是N1P2K2,按N 12.4g/m2、P2O5 18g/m2、K2O 14g/m2施肥,增产35.1%。3、氮磷钾配施对甘草活性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影响盆栽试验条件下,一定水平范围内氮、钾肥有利于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的提高,缺磷产生胁迫以及磷肥达到适宜水平均能促进甘草苷、甘草酸的积累。适宜甘草苷含量提高的配方是N2P2K1,适宜一年生甘草酸含量提高的配方是N2P2K1,适宜二年生甘草酸含量提高的配方是N2PoK2。大田试验条件下,过量氮肥不利于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的提高,适宜水平磷、钾肥能促进甘草苷含量的积累,缺磷产生胁迫以及磷肥达到适宜水平均能促进甘草酸积累。酒泉一年生甘草以处理N2P2K1对甘草酸积累促进作用显着、处理N2P1K2对甘草苷积累促进作用明显;以处理N1P2K2对酒泉二年生甘草甘草酸、甘草苷积累效果较好;以处理N1P1K2对赤峰二年生甘草甘草酸、甘草苷积累效果较好。4、明确了甘草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特征不同水平的氮磷钾肥对甘草植株内养分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一年生甘草,中低水平的N1和N2有利于地上部分和根部含氮量的增加:增施磷肥有利于地上部分和根部含磷量在增加;不同水平的K对地上部分和根部含钾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对于二年生甘草,中低水平的N1和N2有利于地上含氮量的增加,高水平的N3有利于根部含量的增加;高水平P3有利于地上和根部含磷量的增加;不同水平的K对地上部分和根部含钾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氮、磷元素的缺失不利于一年生甘草植株氮、磷吸收量的增加,磷元素缺失一定程度上抑制一年生甘草植株钾吸收量的增加;氮、磷、钾元素的缺失不利于二年生甘草植株吸收量的增加,磷元素缺失一定程度上抑制二年生甘草植株磷、钾吸收量的增加;一、二年生甘草植株均以处理N2P2K2、N2P2K0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较高。一、二年生甘草植株氮、磷、钾吸收量与根鲜重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与一年生甘草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呈正相关,与2年生甘草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呈负相关。
卢丽兰[7]2016年在《氮磷钾水平及其配合施用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为唇形科植物,传统以干燥地上部入药,是我国着名的“十大南药”之一,由于广藿香矿质营养理论方面研究较少,生产基地栽培和施肥技术比较落后,导致我国广藿香产量和质量偏低,严重制约了广藿香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分别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的方法,通过研究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挥发油量、生理效应及药效成分影响,探讨不同施肥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挥发油量、生理及药效成分变化影响的效应趋势,旨为完善广藿香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1.研究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广藿香生长和挥发油产量及药效成分的影响。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广藿香生长性状参数、氮营养、植株鲜干重量、挥发油含量增加,而茎和叶的挥发油含量下降。在广藿香茎的挥发油中,N1和N2处理的12个药效成分含量均显着高于N4与N5。β-广藿香烯、α-愈创木烯、苦橙油醇、β-愈创木烯、反式-丁香烯、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含量以N1处理最高。刺蕊草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β-榄香烯、异石竹烯含量在N2处理最高。在广藿香叶的挥发油所测定的成分中,除了α-广藿香烯外。N1和N2处理的其他成分含量均显着高于N4与N5。β-广藿香烯、α-愈创木烯、δ-愈创木烯、β-荜澄茄烯、异石竹烯、β-愈创木烯、反式-丁香烯、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含量在N1处理最高。刺蕊草烯、α-广藿香烯、β-榄香烯含量以N2处理最高。广藿香茎和叶挥发油所测定的12个药效成分N1与N2及N4与N5处理之间无显着差异。总之,氮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挥发油,但降低挥发油药效成分含量。2.探讨了氮素营养形态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更能促进广藿香的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增加。硝铵比为75:25有利于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提高,硝铵比为50:50的处理有利于叶绿素b含量的提高。硝铵比为25:75和50:50的处理更有利于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提高。硝铵比为50:50更有利于PAL酶活性的提高。硝铵比为50:50处理有助于提高广藿香茎叶的广藿香酮,而硝铵比25:75处理有利广藿香茎叶广藿香醇和其它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而全硝态氮和全铵态氮(硝铵比为100:0和0:100)处理不利或抑制广藿香茎叶油的药效成分含量形成和积累。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广藿香植株的N、P、K、Ca、Mg元素吸收较好,硝铵比为25:75和0:100处理的广藿香植株N、P、K、Ca、Mg元素含量较低。3.揭示了施磷肥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的影响。随着施磷量增加,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显着升高,且p4、p3处理的显着高于p0、p1处理。在不同个生长期,当施磷量0~3g/盆,p0~p3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着地升高,当施磷量超3g/盆,随着施磷量增加(p3~p4),叶绿素含量稍有下降。当施磷量0~2g/盆(p0~p2)时,广藿香植株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清除率显着地升高。当施磷量超2g/盆(p2~p4),这叁个自由基清除率随着施磷量增加而显着地下降。缺磷时,广藿香植株pal活性最高,p0~p1处理的pal活性显着下降,当施磷量1~4g/盆(p1~p4)时,广藿香植株pal酶活性随着施磷量增加而逐渐增强。广藿香茎叶油的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含量最高的出现在p2处理,其次为p3、p1、p4,最低的在p0。广藿香茎叶油的其它10个药效成分含量以p2处理最高,其次为p1,最低的以p4处理,p2显着高于p3、p4。随着施磷量增加,广藿香植株不同组织的n、p、k元素含量也逐渐升高,而磷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对其他矿质元素吸收有一定影响。4.研究了施钾肥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的影响。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显着升高,且k4、k3处理的显着高于k0、k1处理。当施钾量2g/盆时,广藿香叶绿素a与叶绿素a+b含量较高。当施钾量4g/盆时,广藿香叶绿素b含量较高。当施钾量0~4g/盆时,随着施钾量(k0~k2)增加,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清除率逐渐升高。当施钾量超4g/盆,随着施钾量增加(k2~k4),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清除率显着地下降。研究表明,中低钾较利于广藿香叶绿素和抗氧化活性的提高,过低或过高的钾水平不促进广藿香的叶绿素和抗氧化活性的提高。广藿香植株的pal酶活性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强。在施钾量0~4g/盆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广藿香酮含量不断升高,当施钾量超过4g/盆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酮含量逐渐下降。在施钾量0~2g/盆时,随着施钾量(k0~k1)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醇和其它10个药效成分含量逐渐上升,当施钾量超过2g/盆时,随着施钾量(k1~k4)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醇和其它10个药效成分含量含量逐渐下降。结果表明高钾量不利于广藿香茎叶油中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植株不同组织的n、p、k元素含量也逐渐升高,而k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对其他矿质元素吸收有一定影响。5.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的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均高于对照处理(n0p0k0)。其中以n3p2k2、n2p2k3处理的较高。研究表明,高配比氮磷钾配比有利于广藿香株生长、产量及挥发油含量的提高。氮对广藿香生长、产量及挥发油含量影响很大,磷和钾水平对广藿香生长、产量及挥发油含量影响不显着。不同施肥处理的广藿香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高于对照处理(N0P0K0),其中,最高的是N3P2K2处理,其次N2P2K3。广藿香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清除率及PAL酶活性以N1P2K2处理的最高,其次为N1P1K2,最低为N3P2K2处理,研究表明,高氮中高磷钾配比、纯磷钾配比不利广藿香抗氧活性和PAL酶活性的提高,低氮中磷钾配比促进它们的提高。不同元素对广藿香抗氧活性和PAL酶活性作用的影响顺序为氮>磷>钾。广藿香茎叶油不同12个药效成分含量均以N1P2P2处理的最高,N3P2K2处理的最低。研究结果表明,低氮中低磷钾配比有利于广藿香茎叶油的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高氮比例的氮磷钾配比处理可能会抑制它们形成和积累。氮对广藿香药效成分影响最大,其次磷和钾。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的广藿香植株N、P、K含量有一定差异,对照(N0P0K0)处理的N、P、K含量低于其它氮磷钾配施处理,其中以N3P2K2、N2P2K3处理的N、P、K含量较高。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的广藿香植株Ca、Mg含量有些差异,但不显着。6.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挥发油、品质及广藿香基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都有促进广藿香产量、油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但处理之间差异明显。产量及油量以75%有机肥+25%化肥处理最高,比对照平均增产31.58%和168.10%,60%有机肥+30%化肥处理次之,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居中;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等生长指标以及12个主要化学成分(β-广藿香烯、α-愈创木烯、刺蕊草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苦橙油醇、β-榄香烯、异石竹烯、β-愈创木烯、反式-丁香烯、广藿香酮、广藿香醇)、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等品质指标都以75%有机肥+25%化肥处理最高。广藿香基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100%有机肥、75%有机肥+25%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含量较高,其中100%有机肥处理最高,这叁个处理差异不显着。由此可见,75%有机肥+25%化肥配施是适合广藿香施肥的方案。7.广藿香植株氮磷钾营养元素与生长、产量、挥发油量、生理效应因素、药效成分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P、K均与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含油率、含油量、浸出物呈显着正相关,且与叶绿素、PAL酶活性呈显着正相关。N、P、K均与主要的药效成分呈显着负相关或负相关。广藿香羟、超氧、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与广藿香药效成分呈显着正相关或正相关。
张静[8]2011年在《华北高寒区药用植物引选及北沙参光合特性与钾肥肥效研究》文中提出药用植物在中国药材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市场上大部分品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华北高寒区发展喜凉药用植物,可以使农民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改变目前低产低效、广种薄收的生产现状,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农田的高效生产上,实现农田的主动退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针对华北高寒区主栽作物莜麦、马铃薯等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少、以及冬春季节地面裸露导致起沙扬尘等问题,采用实地试验研究的方法,引入了14种药用植物,重点研究了其在华北高寒区的生长发育特征、抗寒适生能力,并以北沙参为代表作物,进一步进行了光合特性和钾肥效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引进的14种药用植物的出苗状况、株高、根长和根茎粗综合分析,黄芪、黄芩、桔梗和北沙参最适宜在华北高寒区种植,柴胡、射干、牛膝、防风、紫菀和知母较适宜在华北高寒区种植,为区域农田引进新的作物种类、实现农田作物布局的多样性提供了技术基础。2.通过对适宜在华北高寒区种植多年生药用植物自然生长条件下的越冬性与生育形态观测,及人工低温胁迫下根系抗寒生理指标变化与株体生长恢复验证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桔梗、黄芪、射干、紫菀、黄芩、知母、知母(叁年)、北沙参和柴胡。多年生药用植物都具有较好的抗寒生态适应性,在华北高寒区常年能够完全越冬,在华北高寒区极端寒冷年份,采取简单的覆盖措施可以提高越冬质量,为区域发展喜凉类药用植物、合理利用冷凉气候资源提供了技术依据。3.北沙参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北沙参属于典型的阳性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华北高寒区高光强的生态环境适宜种植北沙参,中午高气温和高光合有效辐射导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与Fv/Fm降低、北沙参午间发生光抑制现象相一致,为探索区域喜凉类药用植物的生理生化机能、提高其光合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4.北沙参钾肥肥效研究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对北沙参株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显着提高北沙参的叶面积,有利于北沙参根的伸长和地上部干重、根干重的积累,能显着提高北沙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多糖的含量。华北高寒区北沙参施K2O为210kg/hm2是获得高产优质的适宜施肥量,为区域喜凉类药用植物合理施用钾肥、提高钾肥肥效提供了技术支撑。5.对引进的药用植物的经济产值研究表明,从经济效益来看,在华北高寒区种植黄芪、黄芩、桔梗、柴胡、北沙参、防风和紫菀经济效益较高,可实现30000元/ hm2~49500元/ hm2,为区域传统作物莜麦经济产值6000元/ hm2的5.0~8.55倍,为区域农田高效生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提供了经济效益保障。
王渭玲[9]2008年在《膜荚黄芪营养特性及次生代谢调控的研究》文中认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为豆科紫云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为传统的大宗药材。随着对黄芪药理作用及保健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黄芪除供药用外,还广泛用于饮料、补品、化妆品、茶等工业生产中,市场需求用量逐年增加。人工栽培黄芪已成为主要的药材来源途径,但由于对黄芪矿质营养理论方面缺乏研究,黄芪的施肥技术尚无系统的资料,导致栽培黄芪的产量和质量偏低,严重制约了黄芪产业的发展。本论文采用田间试验和毛状根培养试验,系统研究了膜荚黄芪矿质营养特性、优化施肥模式、不同营养元素条件下黄芪多糖及黄芪皂苷的积累动态变化、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及毛状根的生长及次生代谢的调控。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将为黄芪高产优质人工栽培技术的建立、对保护野生黄芪资源、对减轻生态环境破坏、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规律通过对黄芪干物质累积动态分析,得出黄芪干物质累积的Logistic方程为:W_1=(33170)/((1+298126e)~(-0.1087x)),R~2=-0.9939~(**),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因此可用此模型计算黄芪生长期间的干物质积累量。黄芪植株不同部位干物质累积与分配随生长季节而变化,出苗后100~132d是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占总积累量的88.22%;根系干物质累积晚于地上部分,出现在出苗后163d~185d。全株干物质的累积率在出苗后100~132d,快速增加,是植株干物质累积最快的时期,主要是茎叶干物质组分。出苗后132~163d,全株干物质累积量最多,主要是根部干物质组分。2.黄芪植株N、P、K、Fe、Mn、Zn、Cu的吸收、分配特性与最大效率期黄芪植株对NPK的吸收量为N>K>P。不同部位的含量为茎叶>根系。N、P、K含量苗期最高,随生育进程而下降。不同生育时期黄芪的养分积累状况是不均衡的,整株养分的积累量前期少,中期增加迅速,后期缓慢增加。地上N、P、K的积累量从苗期持续增加到出苗后163d左右达到高峰后,随后积累量增加缓慢。根系中N、P、K的积累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到收获期达到最大值。各个生育时期的地上部分和根系中,N的积累量最大,K次之,P最小。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以养分相对积累速率(RARN,g·g~(-1)·d~(-1))分析养分累积高峰期,N、P的最大相对积累强度在100d左右,K的最大相对强度在100~132d之间。出苗后70~100d是N、P、K营养临界期;出苗后100~132d,N、P、K相对吸收强度基本都维持在最高值,是黄芪N、P、K养分最大效率期。黄芪植株Fe、Zn、Cu、和Mn的吸收与累积特性为:Fe、Mn、Zn、Cu元素的含量呈前期逐渐增加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黄芪根系中元素含量为Fe>Zn>Cu>Mn。植株中元素的累积量均为Fe>Zn>Mn>Cu。3.N、P、K对黄芪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累积的影响与优化施肥模式研究黄芪的生长及产量形成因子明显受N、P、K肥的供应水平所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NPK配合>单施N>单施K>单施P。N、P、K各元素及其配比明显影响了黄芪多糖、黄酮和总皂苷的累积,P、K促进了黄芪多糖、黄酮的累积,N、K促进了总皂苷的累积。对黄芪的需肥特性研究表明,黄芪根系中不同元素吸收积累总量顺序为:N>K>P>Fe>Zn>Mn>Cu。每生产100kg黄芪药材需要从土壤和肥料中吸收2.32kgN;0.323kg P_2O_5;1.62kg K_2O;37.77gFe;2.24g Zn;0.66g Mn;0.65gCu。N:P_2O_5:K_2O为7.18:1:5.02。建立了黄芪产量、黄芪根总皂苷与N、P、K叁因素的回归模型,采用频率分析法对模型寻优,目标产量为6300~7300 kg/hm~2及目标总皂苷含量为12.0~13.5mg/g时,优化施肥方案为N138~156Kg/hm~2,P_2O_579~85 Kg/hm~2,K_2O122~43Kg/hm~2,配比为1:0.5:0.87。4.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次生代谢的调控用发根农杆菌R1601感染,以下胚轴作为的外植体,菌液A600 nm为0.55~0.60,侵染时间15min,外植体与发根农杆菌共培养3 d,MS培养基附加NAA 0.5mg/L,IBA0.2mg/L及以羧苄青霉素为除菌剂。黄芪毛状根生长可分为延迟期(0~5 d)、恒速生长期(5~25d)和衰亡期(25~40 d)。培养25d毛状根的生长量到达最大值。恒速生长期中毛状根干重的平均增长速率符合方程:(dx)/(dt)=(3.37g)/(F.d) R~2=0.841~(**)相关性达极显着水平。IAA、IBA及NAA在0.1-0.5mg/L浓度范围时促进毛状根生长;2.4-D浓度时抑制黄芪毛状根生长。IAA和NA A促进黄芪毛状根多糖和总皂苷的累积,IBA和2.4-D对黄芪毛状根多糖和总皂苷的积累有负作用。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黄芪毛状根生长及多糖和总皂苷累积具有促进作用。
左晓燕[10]2008年在《怀牛膝氮磷钾营养特性及施肥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对怀牛膝干物质积累,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转运规律,施肥对怀牛膝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怀牛膝按GAP要求进行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常规施肥条件下,初步了解怀牛膝在焦作地区的生育期变化,怀牛膝地上部和根系表现出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盘棵期地上干物质迅速增加时,根系干重也相应增加;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大量干物质转移至繁殖器官,怀牛膝干重随生育期呈“S”型变化。植株中氮、磷、钾的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下降,其含量顺序为钾最高,氮次之,磷最少。气候、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差异对怀牛膝氮磷钾营养元素吸收量有较大影响。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吸收的最大速率期均处于10月中旬;每生产100 kg怀牛膝根(干重)需要氮(N)、磷(P)、钾(K)的数量分别为8.59、1.36和7.40 kg。N:P:K=6.32:1:5.44。2.氮磷钾配施对怀牛膝氮、磷、钾积累呈“S”型变化,地上部的氮、磷、钾积累在长条期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而根中氮、磷、钾积累从苗期增长持续到收获时达到峰值,氮、磷总的积累量是一直升高的,钾积累量从长条期开始下降,地上部分钾含量到收获时也是下降的,到收获时植株总的钾积累量是负值。3.氮磷钾效应极差分析表明,氮肥供应的多少对怀牛膝根中齐墩果酸和多糖的影响最大,磷的影响最小,而氮磷钾配合施用效果最佳,即每公顷施N225~459 kg、P_2O_575~150 kg、K+2O150~300 kg能显着提高多糖含量,产量也能达到最高。氮磷钾对怀牛膝齐墩果酸含量影响大小为钾素>磷素>氮素。4.通过回归模拟,建立了氮磷钾叁因素与怀牛膝根产量和经济效益间的叁元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预测了氮磷钾对怀牛膝各个目标的最大值施肥方案:(1)最高根产量(5037 kg·hm~(-2))施肥方案:N 261.42 kg·hm~(-2),P2O5 96.009 kg·hm~(-2),K_2O 220.009kg·hm~(-2);(2)最大经济效益(31969.99元·hm~(-2))施肥方案:N 247.5 kg·hm~(-2),P_2O_5 90.54 kg·hm~(-2),K_2O 161.818kg·hm~(-2)。
参考文献:
[1]. 黄芩营养特性及施肥效应的研究[D]. 张燕. 北京林业大学. 2004
[2]. 氮磷钾营养水平对黄芩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D]. 曹鲜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3]. 矿质营养对桔梗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D]. 王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4]. AM真菌和施磷量对黄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D]. 马丽. 河北大学. 2012
[5]. 氮磷钾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D]. 程萌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6]. 氮磷钾配施对甘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 金燕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7]. 氮磷钾水平及其配合施用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影响的研究[D]. 卢丽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8]. 华北高寒区药用植物引选及北沙参光合特性与钾肥肥效研究[D]. 张静. 河北农业大学. 2011
[9]. 膜荚黄芪营养特性及次生代谢调控的研究[D]. 王渭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10]. 怀牛膝氮磷钾营养特性及施肥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左晓燕. 河南农业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