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输液发热反应13例病例报告论文_严芳

小儿输液发热反应13例病例报告论文_严芳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儿科 810600

关键词:输液反应,药物因素

输液是儿科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输液发热反应是临床输液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既可给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也会影响医疗质量.我院曾在10 d内发生典型输液热原反应13例,为尽快了解其原因,运用排除、统计、求同、求异、临床试验性停药等方法,查出了13例热原反应与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酸钙药品有关.现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天中静点基本相同药物住院病人60例,其中发生输液热源反应13例,发生率为21%,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岁者2例,1~3岁者8例,4~6岁者2例,7~12岁者1例。

1.2 临床症状:在输液过程中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超过39℃)、寒战、上肢或四肢抽动、四肢皮肤发花。轻者仅表现为双手皮肤发花,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患儿单纯有皮肤发花而无寒战者2例次,寒战反应强烈但无明显青紫者3例次,伴明显示青紫者8例次。寒战或(和)青紫,持续时间在20min以内者,9例次,20~30min者2例次,30~60min者1例次,超1h者1例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出现反应时间:用药后<20min出现输液反应3例(23%),20~60min后出现者6例(46%),输液结束后发生1例(7%),连续用药2~4d后出现者3例(23%)。

1.4 药物过敏史:均无明显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1.5 治疗与转归:一经发现并诊断为输液反应,立即停用过敏药物,但保留输液通道,并注意排完输液管中原有液体。肌内注射注异丙嗪0.5~1mg/kg,去枕头平卧,吸氧,地塞米松1~2mg/kg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静脉注射。

2 讨论

2.1 输液发热反应是致热原经药物、输液、输液管道及加药操作过程等环节经输液进入体内[1],激活白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通过神经调节,使散热反应减弱,产热活动增强,引发体温升高机制。骨骼肌颤抖以增加产热,周围的血管收缩支减少散热,病儿有寒冷感或寒战反应。甚至出现青紫,继之发热。致热原进入体内是否发生发热反应还与患者体质有关[1-2]。反应多发生在输液过程中,但也有在输液完毕后,此种情况,多有输液过快史[3-4]。常规处理方法为:停止输液或换用无致热原的液体,应用抗过敏药物或地塞米松。经正确处理,寒战消失多在20min后,体温多在数小时之内恢复正常[5]。我科近日频发输液发热反应,同一患儿连续2-3天发生不同程度反应。我科采取排除其他药物及严格输液操作程序等措施,发现13例输液发热患儿,均静点此批次葡萄糖酸钙,并且反应大都发生与下一组中成药静点过程中,此病例比例明显较高,未静点葡萄糖酸钙患儿,在静点中成药时均未发生类似反应,又通过实验性停药发现,停用葡萄糖酸钙后未发生输液反应,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提高输液反应的发生率,这就导致静点中成药过程中输液热源反应病例较多。由此判断出此批次葡萄糖酸钙 存在问题。

2.2 机体因素:静点药物相同的患儿,只有部分发生输液热源反应。患儿对热原敏感性耐受性差,合格的输液不等于绝对没有热原,只是含量极微,一般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热原反应,而有些体质弱、对热原耐受性差的患者在同样条件下就可能引起发热反应,这是因为进入体内的热原已经达到该患者发热反应的作用剂量[2]。免疫失调也是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注射同样剂量热原,有出现严重反应的,有反应轻微者,有的则毫无反应,可见个体差异是显著的。

2.3由于小儿表达能力低或不会表达,往往造成不能及时发现输液反应,稍有疏忽,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早期发现输液反应,是儿科输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2.4预防:临床中,强化无菌观念,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做好消毒工作,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杜绝不合格药品、以减少乃至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健康与安全。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配伍品种 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原叠加引起输液反应。由于中草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他药品发生反应,因此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尽量不要与其他药物配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检查液体有无混浊,瓶口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消毒、操作按规定执行,并选择质量保证的输液器具;紫外线定时消毒,保持空气清洁,防止污染;选择适宜的稀释剂和输液速度 药液应现用现配,选用药品说明书上的稀释剂,并查看好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李明珠,努尔亚,李 龙,等.新生儿群体输液反应9例[J].小儿急救医学,2001,8(3):166.

[2]张燕军,王健民,王 旬,等.临床输液反应因素分析[J].中国药事,1999,13(3):212.

[3]欧阳纯.输血输液发热反应原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3,9(4):28.

[4]陈 敏,公冶青,宋文英,等.热原及热原样反应的发生原因和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1993,9(4):30.

[5]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7.

论文作者:严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小儿输液发热反应13例病例报告论文_严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