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青 东北师范大学
田大志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内容摘要】 声乐美学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声乐艺术以它综合又多维的结构,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情感丰富的音乐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笔者以声乐美学的视角,从语言、音乐及舞台表现三方面,阐释钢琴艺术指导与演唱者的一体性关系,以及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 声乐美学 钢琴艺术指导 合作
本文为2018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系列论文,
编号JJKH20180062SK
Bel canto 即美声唱法,直译为“优美的歌唱”,也有“美丽的歌曲”之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用这种唱法演唱的歌曲是优美的,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听觉感受,让人身心愉悦。如果说17世纪“阉人歌手”的出现,奠定了“美声唱法”的基础,为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当时歌唱技巧的发展,那么19世纪出现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是将“美声唱法”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区别于“大歌剧时代”,“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手法上作了许多革新,器乐作品中贯穿了歌唱性的旋律,歌曲创作中,则加强了钢琴伴奏的表现力和作用,甚至有时还会加入另一样协奏乐器,将人声与器乐演奏相结合,共同塑造艺术形象,给人以不同于歌剧的审美体验。
钢琴艺术指导,又被称为钢琴伴奏、声乐伴奏或钢琴合作(Collaborative Piano),指的是钢琴与声乐演唱合作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加以指导。钢琴艺术指导的起源可追溯至巴洛克时代早期,由键盘乐器演奏通奏低音,即键盘演奏者担任伴奏。而作为专业意义上的声乐艺术指导则始于1947年,由格温徳林·库多夫斯基教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系创立。[资料整理自美国南加州大学钢琴合作专业官方网站,http://www.usc.edu/schools/music/programs/kca/]这一职业的诞生,对演唱者的帮助是巨大的,在充分研究作品内容的同时,艺术指导与演唱者进行沟通并给予指导,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声乐作品的艺术性,充分体现其美学特征。
1、词的韵
词是歌曲的灵魂,声乐作品是音乐与文学(诗歌)的综合体,在声乐艺术中,创作者与演奏者都是为了传递某种情感,通过歌词、旋律、歌声,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在这其中,歌词是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声乐艺术指导需掌握常用外语发音规则及语言习惯,懂得语气的强调或转折,才能为演唱者更好的表现声乐作品提供帮助。对于中文歌词,声乐艺术指导须对演唱者的“倒字”现象加以调整。另外,如何断句,在哪里呼吸也需艺术指导与演唱者共同商议,以达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对于外文歌词,艺术指导要及时的发现并纠正演唱者的读音错误。另外,为配合演唱者在作品中表现语气转折或强调某种情绪时,艺术指导需要在速度、音量、音域、技法等方面做出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被禁止的音乐》(Musica proibita戈斯托尔多尼曲)中的一句(见谱例1),d’amore 的第一个音节是弱音节,虽然与它对应的音符是十六分音符,但这是这一乐句中最应该强调的词,因此艺术指导老师需要求演唱者在唱完它前面的canzon 一定要稍加停顿,并伴随着语气重音,强调“mo”这个音节,同时钢琴声部也要在这里做出和声语气的转折。
谱例1
2、曲的风
曲,即为旋律,是声乐艺术的载体。作曲者通过节拍、旋律、曲式、伴奏、编曲等音乐元素,将歌词音乐化,是歌词的支撑,对于研究声乐美学,旋律是最直观的线索。钢琴艺术指导应遵循音乐美学的原则,对自身价值,以及在与声乐演唱合作中的作用进行定位。这种定位指的是钢琴声部在声乐作品中的角色,既是陪衬,还是重唱。不同类别的作品,钢琴声部要表现出不同的音响效果。歌剧中的钢琴部分,是整个乐队的浓缩,是故事情节的推动力,包含了所有乐器的声响,因此钢琴的和声色彩要足够强烈,音乐起伏、对比、张力要极具戏剧性。在歌剧中,宣叙调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虽然伴奏部分没有咏叹调的伴奏那样丰富,但仅是那么几个简单的和弦,恰恰提示了剧情的节奏感和情绪,比如《费加罗的婚礼》(奥·莫扎特曲)中,苏珊娜的一段《美妙的时刻及将临》的宣叙调,(见谱例2)开头便出现了几个活跃的装饰音,描绘出人物当时的喜悦之情,因此弹奏时要干脆利落,左手伴奏音型可以用半连音,踩半踏板,与演唱者的表演相呼应,刻画出人物聪明、活泼的形象。艺术歌曲中的钢琴声部与人声构成了有机的二重唱,你来我往、不分主次、相得益彰,亦可如《春潮》(俄· 拉赫玛尼诺夫曲)般浓墨重彩,亦可如《鳟鱼》(德·舒伯特)般灵动轻快,亦浓亦淡两相宜,或给听众讲述一个故事,或为观众描绘一幅画卷,人声与器乐共同带给听众美好的听觉感受。
谱例2
3、歌的情
演唱者通过自己的声音,将音符和文字变为一种表演艺术,感染听者,并产生共鸣,这是“歌”。伴奏者(艺术指导)用手指敲击琴键,使琴声与歌声融为一体,这也是“歌”。二者能够和谐共生的纽带,除了音乐作品本身以外,更重要的是“情”。艺术指导不能把自己摆在陪衬的位置上,自顾自的弹,完成任务便万事大吉;也不能过分的表现,游离于歌唱之外,使钢琴与人声脱节。因此,二者在情感表达方面的步调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肢体语言是舞台表演,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唱者如果只是木讷的站在那只顾着唱,那他所表演的音乐作品可以说只完成了一半,他的心灵、身体都没有融入作品中去,没有半点美感,伴奏者(艺术指导)亦然。因此,伴随着演唱者的肢体表现,艺术指导的眼神、动作也要做出与之相应的表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声乐与钢琴合作者的一体性关系,制造视觉美感,艺术指导的舞台穿着、妆容也要根据演唱者、作品的需要来选择、搭配。如果演唱者选择了黑色礼服,那么艺术指导就要尽量选择鲜艳又不失沉稳的颜色;如果是为民歌伴奏,那么艺术指导着抹胸或一字肩的洋式礼服就会显得比较突兀。
歌者诵,琴瑟和之,这便是古人极高的精神享受。歌者与钢琴艺术指导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需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共同来实现声乐表演艺术的美,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参考文献
《从美学角度谈论声乐艺术》于鑫平《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7期
《论多学科视域中的声乐艺术指导》叶莺 《艺术教育》2016年第02期
《论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蒋璐《艺术教育》2016(11).
《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对钢琴独奏表演艺术的促进作用》 仇潇潇 《艺术评鉴》 2017 (7)
作者: 余晓青,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钢琴表演与艺术指导
田大志,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教高级。
论文作者:余晓青 田大志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声乐论文; 艺术论文; 钢琴论文; 演唱者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论文; 美学论文; 作品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