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妇幼保健院 836500
【摘 要】目的:分析头颅B超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应用头颅CT和头颅B超进行检查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结果:60例患儿中CT显示48例脑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影,12例弥漫性低密度影,23例灰白质界限显示模糊,9例灰白质界限消失。结论:头颅B超和CT在早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但头颅CT具有操作方便、无放射性损害、价廉、可动态观察等优势,因此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颅B超;头颅CT
本研究则主要是通过比较头颅CT和头颅B超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来分析头颅B超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选择检查方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19例;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32例,产钳助产4例;胎龄为28-42周,平均36.5±2.8周;出生时体质量为1.3-4.8kg,平均为3.1±0.7kg。所有患儿均被确诊为HIE。
1.2研究方法
头颅CT检查:应用日立PRONTO型全身螺旋CT机进行,采用连续头颅平扫方式,OM基线,扫描参数为:层厚7mm,平均12层,120kV,100mA,矩阵512*152,窗位30HU,窗框80HU。CT诊断标准:CT值在50HU以上为脑出血;在18HU及以下,20HU以上为低密度影。
B超检查:使用百胜MYLAB30型超声诊断仪进行,探头频率在8-10MHz,经头颅前囟入路,并进行失状切面的扫查,观察患儿脑室出血情况。头颅B超在出生后2h-7d进行为宜,头颅CT在出生后4-7d进行为宜。B超诊断标准:脑室出血分级:I级: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基质出血;II级:脑室内出血;III级:脑室扩张且脑室内出血;IV级:脑室扩张且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1.3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记录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内是平时是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百分率表示检查记过所占比例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检查结果
60例患儿中CT显示48例脑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影,12例弥漫性低密度影,23例灰白质界限显示模糊,9例灰白质界限消失,CT检查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6.3%。根据CT检查结果和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轻度、中度和重度分级,具体情况见表1.
注:CT检查与临床分度相比,X2=158.13,P<0.05
2.2B超检查结果
60例患儿中27例(45.0%)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其中5例重度HIE患儿脑水肿持续时间较长。36例(60.0%)为颅内出血,其中22例(36.7%)为轻轻度颅内出血,9例(15.0%)为中度颅内出血,5例为重度颅内出血(8.3%)。B超显示在31例轻中度颅内出血患儿中轻度者17例(30.9%),重度为1例(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重度颅内出血者中轻度为1例(20.0%),重度为3例(60.0%),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9%。
3讨论
HIE是新生儿在围产期时由于窒息而导致的脑部缺氧缺血性损害。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对于脑部缺氧和缺血尤为敏感,因此会引发颅内出血、脑水肿以及脑组织坏死等,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1]。HIE新生儿发生脑水肿会出现脑低密度的变化,而CT检查则能清晰地显示出其变化范围和部位,是诊断HIE的重要手段,对于临床处理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2]。但因为缺血缺氧导致的脑低密度影在新生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才能显示出来,因此CT显示与患儿脑部的病理改变并不完全同步。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儿中CT显示48例脑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影,12例弥漫性低密度影,23例灰白质界限显示模糊,9例灰白质界限消失,CT检查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6.3%。
而头颅B超在HIE的诊断中同样尤其特点与优势:头颅B超作方便、无放射性损害、价廉、可动态观察,可从多个切面将病灶范围立体地显示出来,颅内出血表现为脑动脉波动减弱,在相应的供血区有强回声显示,实质内有高密度多发性的强光点,后期因为脑组织的软化和坏死会表现出无回声或低回声。其中轻度表现为集中在脑室旁的脑实质小片状回声增强,中度为超过2个脑叶的双侧脑半球弥漫性回声增强;重度为脑室消失会变窄。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儿中27例(45.0%)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其中5例重度HIE患儿脑水肿持续时间较长。36例(60.0%)为颅内出血,其中22例(36.7%)为轻轻度颅内出血,9例(15.0%)为中度颅内出血,5例为重度颅内出血(8.3%)。B超显示在31例轻中度颅内出血患儿中轻度者17例(30.9%),重度为1例(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重度颅内出血者中轻度为1例(20.0%),重度为3例(60.0%),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9%。
综上所述,头颅B超和CT在早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但头颅CT具有操作方便、无放射性损害、价廉、可动态观察等优势,因此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翠茹.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头颅B超回声强度的定量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66-67.
[2] 韦付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4):522-523.
论文作者:臧海萍,柳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头颅论文; 新生儿论文; 脑室论文; 患儿论文; 颅内论文; 脑病论文; 白质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