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思想及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马克思论文,中国论文,指导意义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蕴涵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但这方面我们过去研究得不够。世纪之交,学习研究马恩的现代化思想理论,对于指导中国胜利地走向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恩的著述中经常使用“现代”、“现代化”等词语。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阶段,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具有同以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所完全不同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大工业生产。马恩认为,大工业生产是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第二,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现代科技呈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第三,世界整体性。随着现代大工业以及与之有关事物的出现,各国间结束孤立状态,联系日益密切。第四,高度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二者相互信赖,不可分割。第五,世俗化和城市化。这是伴随大工业和现代化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

马恩除了对现代化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论述之外,还对其他一些有关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对于现代化不同阶段的论述。在马恩那里,“现代社会”是一个具有两层涵义的概念:一是马恩在许多场合把“现代社会”等同于“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或多或少地摆脱了中世纪杂质,或多或少地发展了”;(注:《马恩选集》第3卷,第20页。)“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注:《马恩选集》第1卷,第251页。)二是马恩有时也认为“现代社会”还包含共产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知道,为了谋得自己的解放,同时达到现代社会由于本身经济发展而不遏制地趋向着的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完全改变的历史过程。”(注:《马恩选集》第2卷,第379页。)可见,马恩实际上认为现代化分为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第二阶段则是共产主义(含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

在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亦即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里,虽然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但也存在着一些重大的弊端。一种类型的弊端是由现代生产力本身所引致的,即“大工业的机器使工人从机器下降为机器的单纯附属品……一切‘有教养的等级’都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自己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近视所奴役,为他们的由于受专门教育和终身束缚于这一专门技能本身而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注:《马恩选集》第3卷,第331页。)另一种类型的弊端是由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冲突所引致的,即“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注:《马恩选集》第3卷,第331页。)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中是无法消除的。要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这些弊端,就必须使现代化过渡到第二阶段。

在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现代化阶段里,人类社会将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时,整个社会不但是极为发达的,而且是极为完善的:一方面“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都将同等地、愈益充分地交归社会全体成员支配。”(注:《马恩选集》第1卷,第349页。)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注:《马恩选集》第1卷,第273页。)

2.对于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不合理关系以及落后国家进行正常的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的论述。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日益密切的联系。显然,在这种联系中经济实力强的一方,亦即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它使未开化的和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注:《马恩选集》第1卷,第255页。)“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注:《马恩选集》第2卷,第267页。)而资本主义由于具有原始积累的传统,必然会用于处理强弱国家之间的关系:“欧洲的隐蔽的雇佣工人奴隶制,需要以新大陆的赤裸裸的奴隶制作为基础。”(注:《马恩选集》第2卷,第266页。)尽管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客观上结束了落后国家与世隔绝的状态,并输入了某些新生产方式因素,但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阻碍了这些落后国家的正常发展。英国“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使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斯坦同自己的全部古代传统,同自己的全部历史断绝了联系。”(注:《马恩选集》第2卷,第63页。)“中国的纺织业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危害,结果就使社会生活受到了相当的破坏。”(注:《马恩选集》第2卷,第3页。)

因此,落后的国家要想得到正常的发展,进行正常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较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注:《马恩选集》第4卷,第427页。)“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注:《马恩选集》第4卷,第428页。)“……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注:《马恩选集》第2卷,第632页。)

3.对于现代化多种模式的探索。马恩对于现代化的模式问题逐渐给以关注,愈来愈认识到现代化并非只有一个模式,并对其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马恩认为,由于历史状况不尽相同,即便是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里,现代化模式也并不是单一的。如在谈到民主制度的建立时,恩格斯指出,“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这种统治,因为那里的无产者现已占人民的大多数,在法国和德国可以间接建立这种统治,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而且还有小农和城市小资产者……”(注:《马恩选集》第1卷,第219页。)更为重要的是,马恩逐渐认识到,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有可能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很不相同。马恩在晚年对于俄国的发展道路极为关注。认为俄国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不相同,因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重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相反,俄国倒极有可能跳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所有制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有制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注:《马恩选集》第1卷,第231页。)

应当说,马恩有关现代化问题的论述,开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与同时代的一些社会学家相比,马恩的现代化思想无论是就其深刻性、涵盖性,还是就其留有发展余地而言,均高出一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住了现代化这一历史现象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对于现代化的历史起源以及现代化在各个民族的成长这类问题,大多数的西方社会学家没有给予真正科学的解释。他们往往把现代化的起源归于某些民族所特别具有的随机性的因素。韦伯就把资本主义现代化兴起的基本原因归于西方国家所特有的新教伦理。既然现代化的起源是出自偶然,那么非西方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引进西方国家的各种因素并以此为根基彻底更新自身。这样,现代化也就不存在普遍的共性,而现代化过程只能是一个外发过程,只能是西方化。这种观点早被非西方国家如东亚一些国家的现代化经验所证明是片面的。马恩则从现代大工业和现代科技这两个现代化基本支柱入手,既把握住了现代化的本质,又把握住了现代化的历史起源问题。这样,现代化这一历史现象显然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现象,因而具有普遍性。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只有早晚之分,而无可能与不能之分。对于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启动来说,先发国家的影响显然会有一定的甚至是不小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决不是一个“他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内生”的过程。

第二,融现代化的现实与将来于一体。19世纪的不少社会学家对于现代化问题进行了严肃的研究,但他们往往只限于对现代化的“现实”做归纳性的概括。如迪尔凯姆把现代化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有机关联”,以对应于前现代化社会的“机械关联”;滕尼斯则把现代化社会概括为“法礼社会”,以别于过去的“礼俗社会”。马恩的思想则比这些人高明得多,他们不但对现代化的现实进行了系统而准确的概括,而且对于现代化的基本趋向也进行了必要的把握。他们对于现代化较高阶段特征的某些预测现已得到验证,如现代科技的影响愈来愈大的观点,已经被发达国家的客观现实所证明;再如,他们有关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观点也得以验证。

第三,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日后发展、充实与完善留下了广阔的余地。马恩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马恩现代化思想的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而唯物史观决定了马恩的现代化思想同马恩其他方面的基本思想一样,是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封闭的、停滞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于马恩有关现代化思想的日后发展起着一种定向的作用。后人对于马恩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只是依据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决定性作用以及非经济因素的反作用等原理,便可牢牢把握住现代化的基本动因和基本定向,而不会误入歧途。再者,唯物史观所强调的历史主义的精神可以保证马恩的现代化思想中的一些具体结论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及时地得以充实、完善或校正。唯物史观所强调的是观念适应具体环境,而不是相反。“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注:《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页。)随着现代化在各个国家的推进,各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具体情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而唯物史观恰恰能保证马恩的现代化思想在以后的继承人那里得到不断的发展、充实。总之,就马恩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而言,其自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而不会出现其他现代化理论流派的那种简单地否定、代替前面出现的理论的情形。

当然,马恩生活的时代,许多与现代化有关的问题尚未出现,或者即便是出现但表现得也并不很充分,因此,在马恩的现代化思想中存在着一些论证不够充分、不够系统之处。主要表现在:其一,对民族性现代化模式的论述不够系统。对民族性现代化模式问题,马恩的观点存在着一个转变的过程。起初,马恩认为现代化不存在民族性模式问题,后来,这一看法有重大改变,认为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现代化模式,西方式的现代化模式也并不是各个民族所必定采用的。但这种转折了的观点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其二,尽管马恩看到了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出现的可能性,但对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的论述不够系统。马恩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之上方可出现。正因为如此,所以,马恩对于落后国家如何从事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没有给予系统的论述。而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形却偏偏是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样,这些国家如何从事现代化建设一类问题,在马恩那里显然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其三,对现代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等问题,也未给予完整的论述。在19世纪,现代化过程只能说是刚展开不久。尽管现代大工业已显示出其威力,但与之相伴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尚未直接危及人类社会的生存,非再生性自然资源也未表现出有可能被消耗殆尽的迹象。因此,马恩对于这类问题没有倾注很大的精力,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论述。

应当说,马恩有关现代化思想的基本原则对于走向21世纪的中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学习研究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

首先,有助于我们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进而把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作为我国在现阶段的中心任务。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于马恩有关现代化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不少人片面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革命斗争的学说”,只是“阶级斗争的学说”。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既包括“斗争”的学说,更包括“建设”的学说。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马恩已把现代化建设放在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必要,就是因为要解放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压抑了的现代生产力,使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在列宁那里,由于当时落后的俄国还不可能直接开始真正的现代化建设,时代的中心任务是为正常的现代化建设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即夺取政权。所以,当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逐渐对现代化建设本身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可惜列宁去世过早,有关现代化建设的详细论述尚未来得及形成。由于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如何为政党的现代化建设确立必要的前提条件亦即争取民族独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便成为毛泽东等人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论述得相当完备和系统,并在实践中检验了有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前提性条件的论述。总之,在确立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时,列宁、毛泽东等人过多地强调“斗争”是很有必要的,是合乎当时的时代中心的。但当落后国家如中国的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条件确立之后,这时的时代中心任务便是现代化建设。建国以后的中国历史充分地说明,凡是对马克思主义片面理解亦即不重视现代化建设,而只是一味强调政治斗争的时期,社会主义便会受挫。正是鉴于种种历史经验和教训,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摈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作法,开始真正地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种情形之下,重新学习马恩有关现代化的思想,无疑会坚定中国人民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信念,从而保证中国现代化进程在21世纪得以持续地进行下去。

其次,有助于有效地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马恩所提出的许多有关现代化建设的论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马恩有关现代化重要支柱亦即现代大工业、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思想,点出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际上也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心任务,马恩有关开放的思想,则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从事现代化建设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汲取别的国家一切先进和有益的东西。马恩有关现代化问题的某些具体结论,不见得一定要机械照搬。“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注:《马恩全集》第39卷,第406页。)在今天,出现了许多与19世纪很不相同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做的,是根据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并涉取各种现代化理论的有益成分,不断丰富、完善、充实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以求得更为有效地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再次,有助于深刻认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时代价值。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正是在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指导下,通过2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步入小康社会,大大缩小了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不仅继承了马恩现代化思想的精华,同时又结合国情和时代特征进行了重大发展。特别是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战略步骤和重大措施,它必将为中国21世纪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标签:;  ;  ;  ;  ;  ;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