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九天玄奴”考论_九天玄女论文

古代小说中的“九天玄女”考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代论文,小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古代小说中的“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原称“玄女”,乃是上古传说中的一位原始女神,其事较早见载于《龙鱼河图》①:“黄帝摄政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八方”。关于“玄女”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袁珂先生认为来源于商族始祖“玄鸟”②;胡万川认为源于女魃③;孙绍先则将其归为上古天神④。汉代以降,随着道教的形成和发展,玄女开始进入道教的女神谱系,并被加饰了极具道教神秘色彩的“九天”⑤ 二字,唐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即列有“九天玄女传”一篇,专门记载了其作为道教女仙的身份与事迹。至宋元时期,九天玄女又成为世俗百姓崇拜的“玄女娘娘”或“送子娘娘”。

事实上,九天玄女不仅作为一个宗教人物,在中国的信仰世界中广为传播,她还曾作为一个文学形象,进入了历代小说作品之中,成为小说家所津津乐道的神奇女性。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涉及九天玄女的古代小说主要有:

从以上资料可见,小说家笔下的九天玄女,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以往道教和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和功能,他们借用了道教和神话传说中九天玄女这个人物,将其丰富,并形成自己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

1.形象描写细致铺陈。

以往神话传说中的九天玄女,外在描写极为简单。较早记录九天玄女的文献《龙鱼河图》对其形象未加介绍,目前所见最早记录九天玄女外貌的文献《黄帝玄女战法》中写到:“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从此以后,人们便把“人首鸟形”作为九天玄女的主要特征。她进入小说特别是通俗小说以后,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已经不止是“人首鸟形”那样苍白简单的外在形象了,历代小说家对其外貌描写极为细致铺陈,让读者目不暇接。《墉城集仙录》里是“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的形象;《水浒传》四十二回中又对其描写道:

头绾九飞龙凤髻,身穿金缕绛绡衣。蓝田玉带曳长裙,白玉圭璋擎彩袖。脸如莲萼,天然眉目映云环;唇似樱桃,自在规模瑞雪体。犹如王母宴蟠桃,却似长蛾居月殿。正大仙容描不就,威严形象画难成。

此处展示了一位楚楚动人、雍容华贵的美丽妇人的“正大仙容”;在《平妖传》中,九天玄女化身为练剑的处女;于《说唐后传》里时而又化为一个老婆婆的形象;而《子不语》中是“霞帔珠冠”的美丽少妇形象……

除对玄女本身介绍外,作者对其随从以及她降世时背景环境的描写也颇为细致:《水浒传》中是“两个青衣螺髻女童”;《说唐后传》则为“面如满月,顶挽双髻”的青衣童子;特别是在《女仙外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降临时作者写道:“玄女娘娘乘紫凤凰,众仙女或乘朱雀,或踏红凫,或御黄鹤,或跨素鹓,前两个一执龙须拂,一捧瑶光剑,后两个各执一柄九采羽扇,冉冉下于空中”。

从以上的资料可见,九天玄女进入小说后,小说家不仅将其外在形象进行了细致铺陈的刻画,使其由苍白单一变得多彩丰满,给读者呈现了一位具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丽女仙,并根据作者需要附带有其它几种变体,而且就连她身边的随从也是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复杂。

2.地位变化由高到低。

黄帝系列神话传说之中,九天玄女是居高临下的上天使者,是“天”派遣下来帮助黄帝战胜当时反抗力量蚩尤的。虽然在《平妖传》、《女仙外史》中仍然保留了其原始的一些特色,但于《宣和遗事》、《水浒传》、《说唐后传》、《金台全传》之中,九天玄女已经彻底改变了“天遣玄女”的形象,成为一位民间女神。

据《宣和遗事》、《水浒传》描写,当时很普通的一个小镇上,已经有了九天玄女娘娘庙,可见其在社会的影响之广、渗透之深。特别是在《说唐后传》中,九天玄女已从地上转入地下,小说写薛仁贵“途中遇地裂成窟”,被派到地窟之下进行探索,结果遇见了神通广大、指点羽化的玄女娘娘。从这一细微变化可以获悉:其地位已经大大下降,从上天使者降格为地上甚至地下的普通女仙。这一现象在《子不语》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其中九天玄女已经彻底地由居高临下、神通广大的女神,转成“求先生题诗”(详见前表)的一个有家有业的普通黎民百姓,当然,虽然与一般民众不同的是仍有一些非凡的能力,因为后文介绍她的女儿“解裙带授药一丸,命(周)吞之”。而“周幼时误食铁针,着肠胃间,时作隐痛,自此霍然”。可以推测九天玄女还应有与常人不同之处,但类似于此种方术在当时小说中却是随处可见的,不足为罕了。

此外,已往的神话传说,九天玄女帮助的都是类似于黄帝这样的正统英雄人物,在小说中,她所帮助的对象除黄帝这类正统人物外,更主要的是一些所谓的“反贼”,譬如《水浒传》、《宣和遗事》里的宋江,《女仙外史》中的唐赛儿等。这一变化,大大降低了九天玄女的道德神圣性。演变到后来,九天玄女甚至被作为“送子娘娘”而为各地的世俗百姓所供奉。

二、古代小说中“九天玄女”的文化功能

九天玄女进入小说,并不仅仅是外在形象、身份地位这些表面上的东西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其他方面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发展。历史上九天玄女,其功能多是以黄帝战蚩尤的系列神话传说和道教女仙来定位的。在小说中,经过作者的深刻细致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九天玄女在小说中所蕴涵的文化功能:

1.“天书”与“法宝”:九天玄女的第一个文化功能。

神话传说中的九天玄女,以助黄帝战蚩尤传授其“天书”、“法宝”为主。进入小说以后,仍然继承了这一特征,历代的小说家将此功能根据作品本身需要不断细化,进而呈现给读者一幅又一幅精彩的画面。纵观九天玄女在小说里对于战争的参与,主要有以下三类:一为于战前传授英雄人物“天书”、“法宝”等,为主人公以后作战作准备(《水浒传》、《说唐后传》等)。二是玄女亲临战场和其所助英雄人物一起参加战斗(如《历代神仙演义》)。三为玄女虽亲临战场但并不直接参与战争,只是当场授予具有“天书”性质的兵信神符以及“法宝”等,扭转战争局面(如《墉城集仙录》、《太平广记》中西王母条所记黄帝战蚩尤的故事)。而关于玄女以上和战争有关的三种形式,无一例外地都传授给英雄人物以“天书”与“法宝”。《墉城集仙录》中写道:

帝师不胜,蚩尤作大雾三日,内外皆迷。……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袄、通灵五明之印,五阴、五阳遁甲之式,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岳、河图策精之诀,九光、玉节、十绝、灵幡命魔之剑,霞冠火珮,龙戟霓旗,翠辇绿綍,虬骖虎骑,千花之盖,八鸾之舆,羽龠、玄竿、虹旌、玉钺神仙之物,五龙之印,九明之珠。九天之节以为兵信,五色之幡以辨五方。

《太平广记》中的“骊山姥”中又记载:

感动天帝,命玄女教其兵机,赐帝九天六甲兵信之符。此书乃行于世。凡三百余言,一百言演道,一百言演法,一百言演术。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疆兵战胜之术。皆出自天机,合乎神智。观其精妙,则黄庭八景,不足以为玄;察其至要,则经传子史,不足以为文;较其巧智,则孙吴韩白,不足以为奇。一名黄帝天机之书,非奇人不可枉传,九竅四肢不具,铿贪愚痴,骄奢淫逸者,必不可使闻之……

《宣和遗事》里说“宋江见官兵已退,走出庙来,拜谢玄女娘娘;则见香案上一声响亮,打一看时,有一卷文书在上。宋江认得是个天书……”《水浒传》继承了《宣和遗事》传授兵法天书一节,只是更加细化。《平妖传》中九天玄女初遇白猿时也曾给白猿“仙家炼成的能伸能缩、变化无穷的雌雄两剑”,以及后来的“天书”。《说唐后传》中写了九天玄女为保薛仁贵征东成功,特送他兵书以及“白虎鞭、震天弓、穿云箭、水火袍”四件法宝。《女仙外史》更是详细,不但传授“天书”、“法宝”,九天玄女还亲自对“天书”加以讲解,其中写道:

道家有天书三笈,即如佛家之三乘之义,是道祖灵宝天尊所造,上帝请来藏之弥罗宝阁。朕数应掌教,所以奉赦赐授。自开辟以来,惟轩辕帝得传下笈,以平蚩尤;姜子牙仅得半传,遂著阴符;黄石公、诸葛、青田诸人,所得不过十之二三,皆已足为帝王之师矣。

历代小说对“天书”、“法宝”的描写,让我们大开眼界。当然,这种“天书”、“法宝”虽然主要是用于行军作战的,但其功用不独体现于战争之中,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现:如在《夷坚志》乙卷第七中就介绍了九天玄女的回骸起死之术;到了明代的“非起于唐,亦不绝于宋”来自九天玄女的方术,以及清代《续济公传》中“九天玄女符法”……大抵都是属于“天书”、“法宝”一类。其实,有关九天玄女的此种文化功能,并不是小说家凭空捏造的,从历代史书中,特别是唐宋以来,我们可以看到直接以玄女命名的书很多,具体如下:

《旧唐书·经籍志》:《黄帝问玄女法》玄女撰三卷、《玄女弹五音法相冢经》一卷,胡君撰。

《新唐书·艺文志》:《黄帝问玄女法》三卷、《玄女式经要诀一卷》、胡君《玄女弹五音相冢经》一卷。

《宋史·艺文志》:《玄女压阵法》一卷、《九天玄女孤虚法》一卷、《玄女遁甲鉴》一卷、《玄女诀》一卷、《占风九天玄女经》一卷、《玄女金石玄悟术》三卷、《玄女玉函龟经》三卷、《玄女兆筮经》五卷、《九天玄女坠金法》一卷、《玄女三廉射覆经》一卷、《玄女常手经》二卷、《玄女遁甲秘诀》一卷、《玄女式鉴》一卷、《玄女截壬课诀》一卷、《玄女关格经》一卷。

这些书大都属于阴阳五行类和兵书类,由书名可以得知其所涉及的内容,大都为战术以及神仙方术之法。因而,玄女所传授的“兵信神符”以及“三宫五意,阴阳三略,太一遁甲六王步斗之术,阴阳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刘香妙画的九天玄女劫妖符、宋江于“还道村”所得的“三卷天书”、唐赛儿得到的“天书七卷”应该不出于此系列之外。因历代史书中记录有关玄女方面的书多已散失,不为后人所见,关于其具体内容只能从书名中略知一二。这就给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空间,继而出现了以上列举的各种各样的“天书”、“法宝”。而九天玄女正是将此神通广大的“天书”“法宝”或是直接将“天书”的内容传授于她理念中的英雄人物,从而使其地位“合法化”,并保证其在今后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2.“丹药”与“房中”:九天玄女的第二个文化功能。

九天玄女进入小说,小说家在大大发挥了她作为传授“天书”、“法宝”的文化功能同时,其另外一个功能“丹药”与“房中”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其作为丹药女神在《夷坚志》中的记载,不仅介绍了九天玄女的炼丹之所以及其过程,而且还写到了炼成时还要“以一祭天,一祭地,皆瘗于隐所,一以自饵”的具体细节。《女仙外史》第八回写到:“(九天玄女)又赐辟谷丹一丸,百日之内不食烟火,其功尤倍。赛儿接丹吸下………”凡此种种,均显示了九天玄女作为丹药神的功能。

与此并列的“房中”功能,在历代小说中也有体现。六大房中经典之一《玄女经》是直接以玄女的名字命名的,因而一直以来,小说在涉及有关房中内容时,作者对九天玄女就极为推崇,进而还赋予她作为性爱女神的角色。如前表所列,关于房中术女神九天玄女的记载早在《列仙传·女几》中就有。

以上所说的“玄素”既是指玄女和素女的合称,又是房中术经典《玄女经》和《素女经》的合称,甚至常常又是房中术的合称⑦。道教自汉代产生以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崇尚玄学信奉道教。因而将道教的方术奉若至宝。在葛洪《神仙传》叙道“行房中之事要依容成玄素之法”,而且“行玄素之道,年二百岁”,这对于当时追求长生不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正因为行“玄素之道”的房中术有如此功效,才使它经久不衰、渊远流传。而如此密法顺理成章地被求新猎奇的小说家所引用。更多时候,历代小说家直接引用其“代表作”《玄女经》中所载的房中内容。客观上,小说也促进了此方术的流传,同时还进一步扩展了她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且不容忽视的是,有的小说家不但独保留其性爱女神的功能,还将九天玄女的名字也换掉,最明显的是《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子。作者在这里单独强化和突出了她作为宝玉性启蒙老师的身份和地位,将其上升到情爱的地位。《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自称:“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从她的自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警幻仙子的神职就相当于“爱情女神”。在这一回中,警幻仙子带领宝玉翻看了“薄命司”的册子,又领略了女仙们歌咏的《红楼梦》十二支曲。最后,把他领到一个所在:有一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是仙姑之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警幻仙子将其许配于宝玉,并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在这里警幻仙子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宝玉的性启蒙老师。⑧ 她是在继承了九天玄女为性爱女神因子的基础上,作者自创出来的一个崭新的爱情女神,在发挥作为性爱女神职能的同时,也将九天玄女继续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此处,警幻仙子纯粹是九天玄女的一个变体,是由房中术女神演化而来,只是名姓不同而已。

当然,作为“丹药”、“房中”神玄女这一功能,与“天书”、“法宝”的文化功能一样,是有历史渊源的。九天玄女自其产生以后,并不只是经历了从神话到小说这一单一结构,她还融入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之中。众所周知,炼丹、房中术等是道教的重要方术,九天玄女融入道教以后,也就被赋予了丹药术数方面的功能,并不断地演进发展。为求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道士们,不断地炼丹以及采用房中术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如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中就有关于炼丹术数、女仙玄女的记载:

合此金液九丹…皆当祭,祭则太乙元君、老君、玄女皆来鉴省。凡作黄白,皆立太乙、玄女、老子坐醮祭,如作九丹法,常烧五香,香不绝。昔荒地…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

此外,在宋代道教的重要典籍《云笈七签》中,记载了九天玄女传授黄帝房中之术:

(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能御三百女。玄女授帝《如意神方》即藏之崆峒山。帝精推步之术,于山稽、力牧著体诊之诀,于歧伯、雷公讲占候,于风后先生救伤残缀金冶之事,故能秘要穷尽道真也。黄帝得玄女授《阴符经》义,能内合天机,外合人事。

另外,其最重要的作品——《玄女经》对此种功能也有详细记载,虽然此书已经散失,但从历代文献中所辑录出来的资料,也能见其一斑。

总之,九天玄女自产生以来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从远古女神,进入道教神仙谱系,其职能也由单一的战争女神,变为集战争、方术、丹药、性爱于一身。尤其是当她进入文学领域、特别是小说之后,她的外在形象更是渐趋丰富,其地位也产生了由高至低的变化,而且还不断地出现变体,被小说家赋予了与原来虽有联系却又有滋衍、升华的文化功能,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丰富多彩、影响至深的女神。

三、“九天玄女”与古代小说的情节结构

九天玄女自进入小说以后,无论是外在的形象、身份、地位,还是其内在的文化功能,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变,但若与小说中的其它人物相比,有关九天玄女的描写,却仍然显得颇为简单,而且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模式化与类型化倾向。她并不是小说作者想要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只是其结构小说的一个工具,具有强烈的文学符号色彩。从描述九天玄女较多的几部长篇小说来看,其对小说情节结构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种:

其一,出现于作品前半部分,预示主人公的发展命运和小说情节的演进,代表作品为《说唐后传》。该小说第二十四回,叙薛仁贵遇地裂成窟,放走了被九天玄女娘娘锁住的青龙,青龙与薛仁贵有“海底冤仇,三世未清”。九天玄女于此时神秘出现,不仅将“天书”、“法宝”传授给薛仁贵,而且还对他的前途加以预示和引导,声称:

若要平定东辽,只是如今三年内不能够的了,除非过了十有余年,才得回中原,干戈宁静。我有五件宝物,你拿去可以平辽……此鞭为白虎鞭。若遇东辽元帅青脸红须,乃是你放的青龙。正用白虎鞭打他,可以平定得来。……这一张震天弓、这五支穿云箭,你开兵挂于身畔。这青龙善用九口柳叶飞刀,着了青光就伤性命。你将此弓宝箭射他,就能得破。射了去把手一招,原归手内。……此件名曰水火袍,若逢水火灾殃,即穿此袍,能全性命。……此书乃是异宝,名曰“无字天书”。此四件呢,别人见得。这天书只可你一人知道,不可被别人看见。凡逢患难疑难之事,即排香案拜告,天书上露字迹,就知明白。此五件宝你拿去,东辽就能平服……

其实,从九天玄女的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以下内容:薛仁贵在征东过程中将遇到青龙化身的敌人,但他却能够用“震天弓、穿云箭”制服他;还可能遇到水火灾殃,但并不用担心,因为有水火袍可以护身;在遇到其他困难不能够解决的时候,可以看“无字天书”,那里面会写明破难之法;虽经历重重困难,但征东一定会胜利。那么,小说此后的情节是否如其所说呢?

细读作品可以发现:第二十五回,写薛仁贵利用“无字天书”的帮助,巧摆“龙门阵”和第二十六回进献“瞒天过海”之计;第三十一回,薛仁贵在征东的过程中遇到了“头如巴斗,眼似铜铃,青面獠牙,身长一丈”的“青龙”化身的敌人“盖苏文”;第三十二回,又写薛仁贵用九天玄女娘娘赠与的“震天弓、穿云箭”,破了盖苏文的“柳叶飞刀”,接着用“白虎鞭”将其打伤;第三十七回,他又因“水火袍”的庇护得以从烈火中脱险;在第五十二回逼死盖苏文,平定东辽。所有这一切,均应验了九天玄女在第二十四回时的预言。值得指出的是,用预言的方式来结构小说,多多少少会削弱小说的悬念感,《说唐后传》中,虽然薛仁贵在征东途中经历坎坷,但这些坎坷并不会使读者感到担忧,因为他们早就通过九天玄女,知道了将要发生的故事细节。

在《女仙外史》中,九天玄女也具有类似的功能,只是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小说第八回写九天玄女送赛儿天书七卷,并亲自传授其天书的内容及一些奇门异术,使其具有了非凡的能力,能够祈风唤雨,降魔伏怪,为此后行军作战铺平道路。在第三十一回中,又托别的神灵献以锦囊,嘱其“二十年后临难启看”,在小说快结尾的时候,月君(唐赛儿)用此符禁制了北平城头火炮,并说道:“噫,玄女娘娘早虑着王师大难,真圣心也。”这几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再次强调了九天玄女对于小说情节发展及主人公命运变化的符号意义。

其二、散见于小说中间,不断推动情节向前演进,其代表作为《水浒传》。

《水浒传》小说的前三分之一处,即第四十二回,九天玄女首次出现,给走投无路的宋江,带来了落草梁山的坚定信心,并授其“天书”,使宋江获悉三十六员大将的名姓,此后,宋江处处以上天派来的“星主”自居,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其他梁山好汉拥戴他作首领,找到了一个神圣而又合理的借口;在小说的三分之二处,即第八十回,九天玄女再度现身,当时宋江遇到了敌军摆下的“太乙混天象阵”,正无计可施,玄女通过托梦的方式,授其破阵之法,助他顺利克敌。由上不难看出,九天玄女在小说中的每次出现,都适时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

此外,在《平妖传》中,九天玄女分别出现于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叙天书被“妖人”所得,引起社会动乱,结尾叙收回天书,平定动乱。虽然不如《水浒传》那样描述清晰,但前后呼应,收放自如,同样体现出了“九天玄女”对于小说情节发展的独特作用。至于其他的小说,或直接以九天玄女为记述对象,如《历代神仙演义》、《子不语·九天玄女》等;或零星述及九天玄女,如《金台全传》、《初刻拍案惊奇》、《夷坚志》等,它们大多对小说的整体情节结构,无重要的影响,庶可视为九天玄女在文学传播中的点滴遗痕。

最后,我们还想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文学符号的九天玄女,其名字往往可以被其它的人物所替换。譬如,《金瓶梅》第八十四回“吴月娘大闹碧霞宫,普静师化缘雪涧洞”中,作者在描述“碧霞宫”娘娘的外貌时,竟直接抄袭《水浒传》对九天玄女的描写(见前文),除将“唇似樱桃”、“犹如王母宴蟠桃”、“却似长蛾居月殿”分别改为“唇似金朱”、“犹如王母宴瑶池”、“却似长蛾离月殿”外,其它均无二致,很显然,《金瓶梅》中的“碧霞娘娘”,实际上乃是九天玄女的一个化名;《红楼梦》小说也曾创造出一个“警幻仙子”,来代替九天玄女的名字。但不管其姓名如何变化,以九天玄女为原型的女仙,其在小说文本中的意义是相同的。

注释:

①《古微书》卷三十四,《纬书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598页。

②袁珂《中国神话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101页。

③胡万川《玄女·白猿·天书》,载《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台湾香港论著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

④孙绍先《上古女性神族》,载《民间文学论坛》1992年第3期。

⑤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九”是天数、阳数之极,象征着高不可及的神话空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04页。

⑥另有一本小说《薛仁贵征东》与其内容大体相同,此处不再列举。

⑦邢东田《玄女的起源、职能及演变》,载《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

⑧赵真《从九天玄女到警幻仙子》,《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1辑。

标签:;  ;  ;  ;  ;  ;  ;  ;  

古代小说“九天玄奴”考论_九天玄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