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子尾”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西论文,方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山西方言除南部二十七个县市属中原官话、北部广灵属冀鲁官话外,都属晋语区。在调查到的七十八个方言点看,晋语区的“子尾”与官话区的“子尾”是不同的。山西境内的官话与晋语周围的官话一样,都读尾,晋语读音多样,声母复杂,主要韵母多读,形成晋语一大特色。本文没有将晋语、官话分开论述,而是从地域角度将山西方言复杂多变的语音形式展示出来,将富有特色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作了重点分析,如:动词形容词重叠加“子尾”;述宾结构加“子尾”;形容词词中词尾附“子”,数量结构量词重叠加“子尾”;人名及排行加“子尾”;“子尾”的明显的贬义色彩;“子尾”表动作完成的语法意义以及“子尾”的变韵、变调等等。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语言事实的归纳与分析,可以看出山西晋语对外有排斥性,对内复杂性中蕴育着一致性的特点,如:“子尾”的读音,尽管有多种读音,但主要韵母大多读。
山西方言的“子尾”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子尾”的涵盖面广,我们调查到的七十八个方言点①(一般一个县城所在地为一个方言点)都有子尾或相当于“子尾”的其他形式;二是“子尾”的语音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有舒声、有入声、有轻声、有音变;三是有“子尾”变韵、变调;四是语法结构、语法意义富有特色。下面分别叙述“子尾”的语音形式、词汇、语法意义和“子尾”的其他语音形式。
1.子尾
1.1 子尾的语音形式
子尾的语音形式复杂多样,从声母看,有[ts]、[z]、[t]、[l]、还有零声母[φ]。如:
1.2 “子尾”的语法功能
“子尾”的语法功能主要从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两方面体现出来。从语法结构上看,“子尾”大多可以附着于名词之后,名词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多音节名词中还可嵌入“子”缀;此外还可以附着在动词之后,动词有单音节、重叠式、使感式等;附着于形容词,形容词有单音节、重叠式、嵌入式等;附着于量词后、数量词后,等等。从语法意义上看,大多数词或短语附着“子尾”或嵌入“子”后,是名词,有的名词不能单说,附着“子尾”后,能单说,如:席、房、桌、虽是名词,但不单说,附着子尾也是名词,且可单说,如:席子、房子、桌子。有的形容词和动词,不附着“子尾”,保持原来的词性,附着“子尾”后一律变成名词,这里的“子尾”不仅起构词作用,还起改变词性的作用。有的子尾词,不加子尾,不产生什么附加意义,加上“子尾”带有明显的附加色彩,如南区临汾:坏坏(名词,中性)→坏坏子(名词,厌恶的感情色彩);盆盆(儿语名词)→盆盆子(名词,厌恶、不喜爱等感情色彩)。
以下分别从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两方面论述。
1.2.1 “子尾”词的语法结构
1.2.1.1 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加“子尾”(每区择选1点举例,下同)。
①单音节名词(或语素)加“子尾”。如:
哪些词直接附“子尾”,哪些词重叠后附“子尾”并无明显的规律,可能与习惯有关。吉县的名词重叠加“子尾”不含厌恶感情色彩,与上文所举临汾点重叠加子尾情况不同。
②双音节名词加“子尾”。如:
③使感动词加“子尾”。使感动词是一种描写人对外界感受的述宾式动词,山西方言多数点有使感动词。如:冻人(使人冻)气人(使人生气)呛人(使人发呛)。有的点使感动词后也可加“子尾”,加“子尾”后没有变成名词,还是使感动词。如:
③双音节形容词的每个词根后加“子”,多含贬义,多用于描写人的一种状态,带有名词的性质。在南区的洪洞、临汾、浮山、襄汾均可见到。如:
临汾 马虎→马子虎子 例:你别~,要认真点儿。
里拉→里子拉子:形容干活不利落。如:你干什么活也~的,没正经。
邋遢→邋子遢子,例:兀人穿衣裳多会也~的。
慌忙→慌子忙子,例:看你~的,兀做什么去呀呢?
不是所有的双音节合成形容词都可加“子尾”或“子缀”,可能与使用频率和习惯用法有关。所以,此格式不能类推,不能说:肮脏—肮子脏子,慌张—慌子张子、冒失—冒子失子。
④形容性的四字格,前两个音节后可以嵌入“子缀”,多含贬义,加“子”后带有描述性,常用于对某种状况不满或厌恶。如:
洪洞 乱七八糟→乱七子八糟→乱七子八糟的
乱圪洞洞→乱圪子洞洞→乱圪子洞洞的
黑不弄腾→黑不子弄腾→黑不子弄腾的
贼眉鼠眼→贼眉子鼠眼→贼眉子鼠眼的
1.2.1.4 数量结构加“子尾”。
①数量结构附着“子尾”。词性未变。如:
这些数量结构很少不带“子”,除了“一溜子、一堆子”可以说成“一溜(平房)”“一堆(土)”外,其余“一把子人、一阵子雨”不能说成“一把人”“一阵雨”。此外,哪些数量结构能附“子尾”,哪些不能,似乎也没什么规律可寻,与使用习惯有关。如:能说:一把子人,不说:一群子人;能说:一堆子土、不说:一点子土。另外、也不说:一斤子菜、一寸子布等。
②数量结构中量词重叠加“子尾”,词性未变。“子尾”不能省略。如:
“一伙伙子”不能说成“一伙伙”。也不同于“一伙子”。“一伙伙子”比“一伙子”数量要多。
“一伙子”可以重叠为“一伙子一伙子地”而“一伙伙子”则不能重叠为:一伙伙子一伙伙子。
1.2.1.5 人名后加“子尾”
人名后加“子尾”在南区的临汾、洪洞、浮山等地,中区的阳曲尤为突出。南区人名限指“乳名”,“大名、官名”后一般不加“子尾”,中区的阳曲方言,无论乳名、大名均可加“子尾”。加“子尾”后,一般不再带姓,南区、中区均如此,南区、中区表示兄弟排行的序数词也可加“子尾”。
①双音节人名加“子尾”。如:
临汾 小英子 香蛋子 银锁子 三忠子 红星子
抓住子 香花子 保林子 小狗子 丑娃子
汾西 牛女子 厮蛋子 巧巧子 明溜子 英英子
阳曲 富贵子 爱莲子 海元子 凤娥子 钱宝子
跃生子 三货子 爱萍子 巧莲子 秀珍子
加姓后往往不再加“子尾”,不能叫:王小英子、张香蛋子、乔金锁子、刘三忠子。
近年出生的孩子,多数倾向取单名,单名后不加“子”,加姓后也不加子,加“子尾”时要在单名后加“娃”。如:刚娃子、勇娃子。
②表示兄弟排行的序数词后加“子尾”。这种称谓,背称、面称均可使用,相当于人的乳名。如:
平遥 二子 三子……
汾西 二子 三子 五子 六子……
阳曲 二子 三子 四子 五子 六子 七子……
十以内,平遥、汾西没有“一子、四子”,“四子、一子”叫成“老大、大大”,“四子”的“四”与“死”谐音,讳称。阳曲不避四。“九子、十子”也很少见,因孩子生九个、十个的已经很少,男孩或女孩生九个十个的就更少见。南区有的方言点(如河津)“子”不能直接附于序数词后,只能叫:二女子、三女子、四女子、五女子,没有“一女子”有“大女子”。这种称呼不回避“四”。洪洞也是这种称呼。现在都在实行计划生育,在农村生三个以上孩子的实属罕见,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所以,排行序数词加“子尾”的形式,随着新老的交替,在几十年后就会绝迹。
1.2.2 “子尾”的语法意义
总的看,“子尾”在山西方言里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很丰富的,它不仅仅起构词作用,还起辨义作用,还有附加意义。
1.2.2.1 “子尾”在大多数点起构词作用。如:
忻州 打摆子 左拐子 背锅子 秃子 聋子
洪洞 桌子 轮子 母子(母羊) 冷子(冰雹) 椅子
永济 姑子 车子 果子 帽子 哑子
文水 叫花子 小子 女子 拐子 绳子
长治 团子(豆馅包子)扣子 扇子 领子
上述例句均为名词,如果没有“子尾”,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能单说,如:忻州的“打摆”洪洞的“桌、轮、椅”;永济的“果、帽”;文水的“绳、叫花”;长治的“扇”等。二是能单说,但意义、词性变了。如:忻州:左拐子→左拐(动词) 背锅子—背锅(动词)秃子—秃(形);洪洞:冷子—冷(形);永济:哑子—哑(动);文水:小子—小(形);长治:领子—领(动) 扣子—扣(动)。
1.2.2.2 “子尾”与“儿尾”、“重叠”一并作为不同的构词手段来区别词义。如:
太原 刀子:泛指一般刀,多指凶器、兵器一类刀。
刀儿:家用切菜刀。
刀刀:小刀
车子:自行车。
车儿:大车。
车车:木制玩具车。
非常明显,这里的“子尾”词,有特定的含义,儿尾词并不表“小称”。“小称”让位给“重叠”了。子尾、儿尾、重叠成鼎立之势。
有的方言点,只有其中两项对立,或“子尾”与“重叠”的附加意义对立,或“子尾”与“儿尾”的附加意义不同。如:
1.2.2.3. “子尾”词表现出明显的贬义色彩。
如:南区的洪洞、临汾:
酸酸子(葡萄) 秕秕子(谷)
坏坏子(椅子) 漏漏子(盆儿)
破破子(碗)扭扭子(把儿)
烂烂子(枣)歪歪子(棒)
这些“子尾”词也可以单独使用,如:酸酸子:这些子果子全是些子酸酸子。这类词大多表示的是消极意义,积极意义的词不能用此格式,不能说:甜甜子(葡萄)、好好子(椅子)、饱饱子(谷)。有个别词就是反映事物的一种状态,本身无所谓褒贬,如:扁扁子豆。
表示贬义色彩的还有其他“子尾”或“子缀”形式,如:马子虎子、里子拉子等。缀入四字格中,如:乱七子八糟、瓷眉子瞪眼、贼眉子鼠眼等都含有浓厚的厌恶、轻蔑等贬义色彩。
1.2.2.4 “子尾”还可以紧跟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相当于表完成时态的“了”[·le]如:北区的山阴:
念子五年书就不念了。
卖了一天卖了。
他借子你多少钱?
就那点营生整整儿忙乱子一天。
山阴方言凡紧跟在动词后面表示完成时态,不在句尾的“了”(即了[,1]),都可以换成“子”[ze’],口语里二者可以自由替换,其义不变。
1.3 山西方言的“子尾”与北京话的初步比较
山西方言的“子尾”与北京话相比,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山西方言、北京话都能加“子尾”的词,如:桌子、椅子、房子等;二是北京话不能带“子尾”的,山西方言可以带。如:苹果、母羊,山西有的方言点要说成:果子、母子;三是北京话能带“子尾”的词,山西方言不能带。如:谷子、麦子,山西大多数方言点只能说:谷、麦;或者山西用儿尾,重叠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北京话的“子尾”。以下逐一论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山西方言内部复杂,北京话的某词可能与甲地比是一致的,与乙地比可能就不一致,丙地又是另一番情况。山西方言的“子尾”象别的特点一样,对内缺乏普遍性,内部的复杂性是山西方言的一大特色。我们列举的某种情况可能不带有普遍性,只是客观地描述,说明某方言点的确存在着某种现象。
1.3.1 山西方言、北京话均可加“子尾”。如:
长治北京大同北京
裙子裙子胡子胡子
袜子袜子房子房子
尺子尺子箱子箱子
1.3.2 北京话不能带子尾的词,山西方言可以带,或者用带“子尾”的其他形式。如:
①北京话不能带,山西方言可以带。如:
大同北京朔州北京
墓子墓 窖子窖
炮子炮 胸脯子 胸脯
嘴唇子 嘴唇草帽子 草帽
②北京话不带“子尾”的词,山西方言要用有“子尾”的词表示。如:
北京洪洞北京永济
苹果果子尼姑姑子
车轮轮子冰雹冷子
母羊母子自行车 车子
北京朔州北京盂县
狐狸狐子酒盅盅子
篱笆栅子厨师厨子
浆糊浆糊厕所茅子
1.3.3 北京话带“子尾”的词,山西方言用不带“子尾”的词表示。
①北京话子尾词,山西方言用单音节词表示。如:
北京洪洞北京昔阳
谷子谷 盘子盘
棍子棒 盆子盆
柜子柜 椅子椅
麦子麦 凳子凳
②北京话子尾词,山西方言用双单节词表示。如:
北京洪洞北京原平
猴子毛猴儿 胡子胡茬
鸽子楼鸽痞子蚕沙
燕子燕娃
③北京话“子尾”词,山西用“儿化、儿尾”词表示。如:
北京洪洞北京太原
兔子兔儿帽子帽儿
绳子绳儿裤子裤儿
④北京话“子尾”词,山西方言用重叠词表示。如:
北京阳曲北京汾西北京忻州北京太原
凳子凳凳碟子碟碟刷子刷刷擦子擦擦
票子票票扣子扣扣镊子镊镊盖子盖盖
桌子桌桌叶子叶叶架子架架饼子饼饼
2.子变韵母
所谓“子变韵母”是指直接改变词根的基本韵母的读音来表示北京话轻读的子尾词的现象。据目前调查,晋东南地区的阳城、晋城、陵川三点和晋中片的和顺一点有这种现象。从语音上看,子变韵母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子变韵母”的主要元音(有的是介音)是长元音。主要反映在东南区的阳城、晋城、和顺三个方言点。如:(以下“子”用“Z”代替)
2.3 入声字的子变韵母一律变读舒声调。喉塞尾消失。舒声字的子变韵母有的读本调,有的读变调。如:
从以上两个方言点来看,垣曲方言点的子尾变调还伴随着变韵,由主要韵母读短音变为读长音;晋城方言点的子尾变调,只是变调,韵母无发生变化。
最后,附带说一下,山西方言有的点没有“子尾”,韵母、声调也无变化。如:东南区沁水方言点,中区的昔阳,平定、阳泉方言点,北区的阳高方言点等。举例如下:
没有子尾的方言点,而用重叠、儿化、头尾表示相当于子尾词表示的意义。如:平定用“钉钉”表示“钉子”,用“鼻头”表示“鼻子”。
本文讨论的“子尾”着重在山西地域内,即山西境内的“子尾”特点上,不是着重在晋语上,即晋语的“子尾”特点上。从山西境内的晋语和中原官话两片看,其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霍州以南二十七个县市属中原官话区,“子尾”的读音与周围的北方官话各区基本一致(除靠近河南的垣曲方言点有子尾变调、运城个别乡镇有子尾变调外),
注释:
*本课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子课题。
①七十八个方言点包括中区十九点,西区八点,东南区十点,北区二十五点,南区十五点,东北区一点。
中区十九点是:太原、阳曲、介休、平遥、盂县、文水、榆次、汾阳、祁县、清徐、交城、孝义、太谷、灵石、寿阳、榆社、(以上太原片),阳泉、左权、和顺(以上阳泉片)。
西区八点是:离石、柳林、方山、兴县、临县、中阳、石楼、(以上离石片),汾西(县片)。
东南区十点是:长治、长子、屯留、壶关、潞城(以上长治片),沁县、沁源、襄垣、武乡、(以上泌县片),陵川(晋城片)。
北区二十五点是:忻州、定襄、岢岚、岚县、神池、静乐、宁武、五寨、河曲、保德、浑源、偏关、五台、平鲁、朔县、代县、原平、应县(以上忻州片),大同、天镇、怀仁、右玉、左云(以上大同片),山阴、繁峙(以上山阴片)。
南区十五点是:临汾、洪洞、浮山、霍州(以上临汾片),曲沃、襄汾、新降、垣曲、夏县(以上侯马片),运城、乡宁、吉县、万荣、永济、河津(以上运城片)。
东北区一点:广灵。
②邯郸、原阳材料见《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P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