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 365300
摘 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实现师生互动,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利用教材素材在化学实验背景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活动从思维的碰撞中挖掘素材等途径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之中才是最有效的,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教师只是学习者的引导者,教师教学过程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有效学习具有积极意义。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利用教材素材从思维的碰撞中挖掘素材,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活动过程等途径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探究。
一、充分利用教材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利用教材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使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好奇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学习,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素材,可作为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原材料,教师要充分地从教材中选择素材创建情境,不能仅拘泥于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甚至还应当学会从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中挖掘素材,用于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回归生活,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其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解决知识的迁移问题。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提出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探究,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要探究的东西。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出新课,上下节相联系内容过渡自然,又能突出新课重点。
三、结合学生活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的突破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合作学习方式来完成显得更直观、形象,收到的效果很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把化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化学教学成为化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如:“蛋白质性质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多肽链的形成不易理解,通过学生的表演来演示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肽链数、氨基酸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手牵手的表演,设置相关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探讨解决问题。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很高,对于有表演天赋的同学是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原来胆量小,自卑的学生,也很涌跃地参与表演,提高了自信心。学生在活动中才华得到展示,自信得到提升,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化学知识,每个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展示。很多学生还没有等老师归纳有关计算规律时,自已就早已整理归纳清楚。让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形式,探求规律得出结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四、从学生思维的碰撞中挖掘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在这类题的解答中错误率极高,因为这类题变式很多,所选择的可燃物不同、反应的条件不同、电解质溶液酸碱性的不同,其答案也不同。如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选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稀硫酸,其正、负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做这类题目经常一错再错。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教师讲评过程不够到位?或是学生只是囫囵吞枣的接受,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原理?怎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针对这一现状,我做了以下尝试:和学生多交流,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然后加以整理,归纳,在讲解学生屡做屡错的问题时,直接将常见的迷惑性强的几种思维模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以辨析。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创设问题情境较好地激发和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对于改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新知内容、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论文作者:巫朝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素材论文; 教材论文; 知识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