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燕
(大庆市第二医院163000)
【摘要】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就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 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10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个性化护理。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获得的满意率高达97%,医患关系融洽度达到98%,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构建融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巨大的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肝病;护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91-01
肝病是一种常见的内脏疾病,通常而言,肝病涵盖甲肝、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癌等发生在肝脏部位的病变。在临床上,肝病的危害程度较大,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带啦巨大的伤害。由于肝病的病理特征复杂,肝脏在人体机能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临床医学实践中并未找到具有特效治疗肝病的药物[1]。而临床护理成为提高治疗肝病的重要辅助措施,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个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较为成功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给予患者最为人性化的护理。为此,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100 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索,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 年12 月至2014 年11 月间收治的100 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9 例,女性41 例,年龄为18-68 岁,平均年龄为(42±2.6),病程为3-8 个月,平均病程为(4.1±2.2)个月。100例肝病患者中包含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以及肝癌等多种肝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体重、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护理方法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护理,如治疗前的身体各项指标的常规检测,治疗后的临床疾病检测,随床临诊、跟踪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的护理培训,以积极、体贴、礼貌、热情的沟通方式,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就患者及其家属关心的疑难问题,认真、详细的解答。通过专业护理技能的不断培训和积累,就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归结处理,就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进行实时跟踪处理[2]。
1.2.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肝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受疾病的困扰,肝病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能够从患者的日常表现中,准确的判断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查找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根源,以热情亲切的服务态度,同患者进行沟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绪。通过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和利用,帮助患者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3]。
1.2.3 日常护理肝病患者一般存在肝功能障碍,高热量食物的摄取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为使患者能够获取良好的机体营养成分,保持充足的体力配合医生治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如限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类食物、糖类食物的摄入量,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植物油和不饱和脂肪酸类食物,以确保患者做到合理膳食的目的。在日常护理中,建议患者食用豆腐、瘦肉、鱼类等高蛋白食物,以及水果蔬菜等,补充机体所需的维生素,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和新陈代谢能力。
此外,护理人员应确保肝病患者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舒适、健康、卫生的病房环境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舒畅愉悦的心情,降低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确保病房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环境的空气流通和清洁,通过放置部分绿色植被,调节室内环境的氛围,营造良好的起居环境,给予患者家的感觉,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采取定责制度对病房的消毒处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利用紫外灯照射病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室内无使用后的针头、注射器等。1.2.4 个性化护理个性化护理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因人而宜“的护理。肝病患者存在年龄、性别、学历、身体状况等基础条件的不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因人而宜的采取个性化护理。针对身体虚弱、抵抗力差的老年患者,应注意排解老年肝病患者出现的孤独情绪,鼓励老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而就文化程度不高的肝病患者,应对其进行肝病健康知识讲座,帮助患者排除有关肝病的疑难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语音障碍患者,可以采取专业的术语或者手语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总而言之,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够最大程度的获取个性化护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治疗。
2 结果
观察组获得的满意率高达97%,医患关系融洽度达到98%,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病患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肝病的发病原因多样,危害程度较大。在临床护理中,引入个性化护理模式,将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价值。一方面能够帮助患者排解来自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树立积极健康的治疗心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一方面能够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对医院护理提出赞许,缓解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徐敬霞. 人性化护理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1,31(12):432-433.
[2] 李金福.肝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导向[J].航空航天医,2002,13(1):56-57.
[3] 刘敏鹃,晏建梅,杜水连.“治未病”思想在慢性肝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医学信息》.2014,4(9):142.
论文作者:韩立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患者论文; 肝病论文; 医患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关系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