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灌溉设施是确保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旦发生问题,必然会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好的节水灌溉方法既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还能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而要提高节水灌溉效率,就要提高灌溉技术,改善现阶段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基于此,本文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
1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而目前水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灌溉是一种重要的解决农作物水分需求的技术。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技术是保证水资源合理优化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效节水灌溉措施可以对农田水利工程和设施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灌溉水平和灌溉效率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推广和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2 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人类发展的齿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但是,不管人类社会进展如何发达,经济速度如何提升,这种变化都是依托着水资源而生的。水作为我们生存生活乃至发展中每天依赖的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无论是工业上还是生活上,对水的需求量每年翻倍的上涨。在这种上涨而紧缺的形势之下,水资源和污染和浪费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态。尤其是由工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给现有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这种失衡和紧缺之下,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维持生态平衡,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迫在眉睫。主要应该分几步骤着手,利用科技手段对现存未被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例如建立节水工程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呼吁全社会甚至是全人类对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我国以井灌作为农业最普遍的灌溉方法。正是由于井灌技术的普遍使用,地下水被无节制的使用,资源可使用率越来越低,这让我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面临了巨大的隐患。而灌区是抵御自然灾害最有力的主力军,是我国农业的依赖对象,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同时还有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3 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3.1 不完善的管控机制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以往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部门虽已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但却未制定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解决措施。同时,相关部门并未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与控制机制,且在农村地区大多数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就使得农村地区无法做好节水节能方面的工作,进而导致其在开展农田灌溉时,难以采用相应的节水措施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最终使得农田灌溉用水的费用增高,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3.2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意识亟待加强
对农田灌溉区域进行节水,不仅要以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具备相关节水的意识。不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为基础的节水灌溉工程,想要开展,举步维艰。我国城市居民普遍具备节水意识,但是恰恰是用水最多,最需要具备节水意识的农民缺乏这样的意识,因此农民对农作物的种植缺乏应有的规律性,而且,种类不同的农作物,节水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大部分民却没有意识到针对农作物需要具体分析,只是一味简单粗暴的降低了对农作物的灌溉频率。这种观念引导的行为使得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进程缓慢,也无形中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农民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意识亟待加强。
3.3 新技术与设备较少
目前,我国只有少部分区域实行了微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大多地区的新技术和设备较少,部分新技术仅作示范作用,并没对其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使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有限。老旧的农业灌溉方法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还停留在大水漫灌阶段,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4 费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费用越来越高,而混乱的管理制度致使得灌溉收取费用不高,加之收取水费的效率偏低,一些灌区不能及时收费,甚至出现拖欠水费现象,还有一小部分灌区的水费被挪用,极大地阻碍了水利灌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灌区管理人员的工资不合理,使灌区工作人员人心涣散,导致水利灌溉工程的效益难以提高。
3.5 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低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低体现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及地方政府过多的注重对优良品种的选用,对土壤土质的改造,土壤肥力的提升,往往忽视了对农作物生产至关重要的水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田间劳动力自身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修建水利工程,雇佣工人,又要多出额外的支出,增加农民负担。再加上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回报显效期长,同时农业产量的干扰因素多且复杂,兴修农业水利工程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也导致大部分金融企业或社会资金流入量少。
3.6 农田水利工程细节不到位
细节是指水利工程在竣工后的保养以及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任何工程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再简单、严谨的工程都会出现变化,出现缺口,然而大部分农民领悟不足,只是想完成了政府安排的任务,而不注重后期修整,导致整个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不能达到设想的效果,加之农业部门思想上过于注重灌溉工程的建设与农田灌溉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而忽视了农田灌溉对于水资源的管控与利用,导致水利工程修筑的利益难以达到最大化。
4 节水灌溉技术
4.1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通过增加灌溉水压力的方式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喷灌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要求,要结合压力水泵、发动机以及动力机等设备增加水面的压力。首先,对输水管道中的水进行加压处理,加压的方式包括设备加压以及自然加压。设备加压主要通过上文提到的设备进行增压,自然加压则通过水位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能量对管道中的水进行增压,这两种方法都能够达到增压的目的。其次,将灌溉区域均匀安装喷嘴,确保每个区域的农作物都能够接受到灌溉。最后,将运输管道、增压系统以及喷嘴相互连接,开启喷灌系统开关,对农作物进行喷灌。
4.2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农田水利工程中另一种重要的节水灌溉措施,微灌技术包括滴灌、脉冲灌溉、小管涌流灌溉和微喷雾技术等。按照所运用的设备又可以分为常压微灌技术和重力微灌技术;或者可以分为地下微灌技术和地表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可以严格控制灌溉用水量,但由于微灌技术的流量较小,因此需掌握好灌溉时间,往往需要较长的灌溉时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相对喷灌技术而言,采用微灌技术的节水效果更佳,统计表明,微灌技术的节水量最高可达75%以上,肥料和农药可节省15%左右,且采用微灌技术对土壤结构也能有改善作用。
4.3 新型灌溉技术
目前,新型灌溉技术主要是步行式灌溉技术和利用雨水蓄积的灌溉措施。步行式灌溉技术是利用农用机械和电力,配备相应的灌溉设施,达到移动灌溉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应性较强,对设备的要求也较低,方便使用。利用雨水蓄积的灌溉措施是指通过修建工程,通过收集降雨,再利用管道将雨水输送到待灌溉的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措施在季节性缺水和干旱地区比较常用,不但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灌溉用水,也可以对人畜用水进行补充。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减小水土流失,达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4.4 渠道防渗技术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防渗技术不仅能够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还能够对地下水位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土壤出现盐碱化的情况,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输水能力。在对渠道进行防渗的过程中,主要运用材料包括混凝土、沥青以及浆砌石块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多数选择三面光渠道,这种渠道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在渠道中的浪费,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为了提高渠道的防渗效果,通常将渠道设计成U型渠道,这种形状的渠道不仅能够对水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还能够降低水断面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渠道防渗技术,能够在保证灌溉效率的情况下,节约60%~85%的水资源。
4.5 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是目前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技术,该种技术与明渠输水相比,降低了在运输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率。管道输水技术具体的应用流程如下,第一,将需要灌溉的地区与水源地通过管道相连接,通常情况下水源地包括灌溉地区的水井、河流、水库以及地下水等。第二,对水源地中的水质进行检测,确保管道中的水资源没有杂质以及泥土等。如果发现水源中含有杂质,要利用输水系统中的过滤器对其进行过滤和沉淀,通常沉淀的时间为1~2天左右。第三,将处理后的水资源通过管道输水系统中的配水管网进行分配,根据每个区域农作物需要水资源的含量进行合理灌溉。其中,管道输水系统中的配水管网由输水管道、配水设备以及保护装置构成。在实现大面积灌溉的基础上降低灌溉成本。
5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议
5.1 灌溉技术的学习、应用与创新
在农业部门及水利部门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要以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技术的学习、应用、创新为重点。加快引进高效节水技术,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灌溉效率。传统的节水技术有灌溉用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农艺与生物节水技术等。在对这些技术应用的同时,也要进行不断的摸索,寻找更加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节水灌溉技术。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包括以生物进行灌溉调控,通过分析农作物生理,进行亏水生长锻炼,以使其适应给水量降低时的生长环境。通过图像信息、地理信息等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远程监控与分析,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灌溉技术。通过高科技电子智能化技术,用机器及数据对农田进行全自动化的监控与灌溉。
5.2 重视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为有效地提高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前期,相关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亲自到达现场指导工程建设工作,并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中,提高认识,注重工程管理,转变工作态度,结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需求,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安排专业能力较高的工作人员定期监督管理节水灌溉工程,及时查出工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检修,进而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使用的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5.3 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改进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现代化农业水利工程,拉动的农田生产高质量的农作物、产量的提升等,同时做到水资源的节约。原始的农业生产普遍选用水资源调配的灌溉办法,但是伴随着现代化社会、技术的更新,农业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农田灌溉,符合当下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促进现代化农业优质优量的生产,提升节水灌溉的效率。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卫星定位系统等已经应用到节水灌溉中,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对水和营养的需求,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根据农作物各个时期需要的营养和水量,进行适当的施肥或者灌溉,使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高。
5.4 加强宣传,提升农民的参与意识
从根本上来看,农民是农田水利灌溉的最大受益对象。因此,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应加大宣传,使农民认识到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其自主参与到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来,尽最大努力协助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顺利进行。首先,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应在农村建立宣传部门,定期开展讲座,向农民宣讲农田水利灌溉相关知识,以加强农民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认识;同时,还可将每户分成小组,每组委派一个代表协助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其次,应该让水利灌溉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从实践中了解农田生产的特点,明确农田灌溉的适宜时机,从而积极与农民联系,降低因灌溉不及时造成的损失。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相关的知识竞赛来增强农民的节水灌溉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丰富农民的日常生活,促进村民之间的和谐关系。
5.5 建立、健全节水灌溉制度
在采用相应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节水灌溉制度是保证节水灌溉措施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不充分灌溉已经是节水灌溉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灌溉方案中,通常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灌溉面积以保证最大的农作物产量为目的,这种灌溉方案往往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因素。不充分灌溉制度的提出,是传统灌溉观念的重要转变,在灌溉中应当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的,而非以最高产量为主要目的。因此,不充分灌溉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实现节水灌溉的目的。另外,在水稻种植区,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是实现节水灌溉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传统的水稻灌溉方案中,往往采用漫灌的方法,使水稻拥有充足的水分,但这样容易造成水肥的流失。而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可以达到节水灌溉和提高产量的双料效果。
5.6 加大资金支持,做好资源的扶持
除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不了解、建设收益不信任外,资金也是阻碍水利工程建设推广的一个难题。政府及农业部门要做的就是,帮助农民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与水利工程完工后的效益之间的计算与权衡。之后帮助农民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如帮助农民建设起与农业银行间的联系,帮助农民担保,银行提供农业建设资金,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
5.7 科学规划节水灌溉
为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效率得以有效提高,相关部门应科学的、合理的规划节水灌溉工程。首先,在设计水利灌溉工程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对以往地质勘探资料加以充分利用,全面了解当地的耕地情况,对当地节水灌溉的具体情况加以掌握,再依据当地的环境与气候条件,从而对水利灌溉工程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其次,探索水资源的多渠道利用模式,对地表水、降水、生活污水等水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拓宽整治相关区域内的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积极实施护岸与护坡工程,进而使各水系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得以加强。最后,相关部门应强化排涝工程的施工,积极改造现有不合理的闸涵,将日常维护工作做好,进而使得当地的农业活动的抵御水旱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确保节水灌溉工程顺利开展。
6 结束语
随着人们节约水资源的意识逐渐提高,如何将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成为有关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研究,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并且能够明确节水灌溉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研究,能够明确规划出节水灌溉技术在未来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磊.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06):64.
[2] 刘苹.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7(03):241+224.
论文作者:蒋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农田水利论文; 技术论文; 节水灌溉论文; 水资源论文; 农作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农田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