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游戏:“数字婴儿”卡的启示_数学论文

玩中学 学中玩——“数码宝贝”卡带来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卡带论文,启示论文,学中论文,中学论文,数码宝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慈溪市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中有一个填空:“一张数码宝贝卡的面积是16(

)。”结果有部分同学填平方分米,其中有几个还是学习态度认真的优秀生。问其原因,回答说:我们不知道数码宝贝是什么东西,从来没见过。反而几个男的后进生填得十分正确——他们玩过数码宝贝。

此题出的好!主要表现在:

1.“数码宝贝卡”是学生们尤其是男生课余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之一,做这样的题目,觉得很亲切、有兴趣,比起传统的填法要活跃得多;

2.在平时,老师们生怕影响学习成绩会下“禁令”。现在数学课堂为数码宝贝卡“正名”,并给玩指引了方向:玩要玩要玩得有学问、玩得能动脑、玩得会节制,为学生的品德教育广开了路子;

3.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体会到:只有平时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是活的,鼓励学“活”的数学,引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数学原型。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好动、好奇;玩,是孩子的生活,与学密不可分。曾听一位同事谈起:他4岁的儿子特别喜欢玩家中工具箱里的插座和电线,大人很大胆不加以反对而且鼓励他,目的是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保护兴趣爱好。我们难以学习这位同事,但许多伟大的发明确实是在玩中得到灵感的,如计算机领域的电子球赛、遥控玩具等等。玩中学,学中玩,符合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特征,也是人格不断健全的成长历程。

一、玩中学,学中玩,营造的心理环境是宽松的

玩是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他们对某种游戏、某种玩具的注意力投入是专注的,身心又感到愉悦的。如教学百以内的数数前,可先安排“跳长绳”:把全班分成四组,在组内比一比谁跳的最多。玩的过程,环境宽松,心理开放,他们沉醉于有趣的体育活动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大的数,并初步把握了数的排序和大小,再利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进一步指点,学生们会与跳长绳相联系,实现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的转化,逐步培养了数感。

二、玩中学,学中玩,提供的生活素材是丰富的

孩子们的玩法多种多样,内容五花八门,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如前例中要知道“数码宝贝”卡的面积,学生是乐意去算的;为了区分“比分”与“比”可结合体育课的足球比赛等等。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正需要大量的生活素材辅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许多老师对教学选学内容《间隔应用题》中学生弄不清“加1减1”感到困惑。不妨在课前让学生走一走学校的楼梯,课中撕一撕纸,课后琢磨“间隔”与“物体个数”的规律,对思维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给每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问剪一刀后可成什么图形?学生发现:

在中间画一条平行线,顺着平行线剪,拼为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复习平行线的画法(如下图),讨论出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顺着高剪(如下图)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复习作高,进一步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推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这是本课的重点;

连接对角剪成两个三角形(如下图)——为三角形面积为什么除以2分散了难点。

顺着高剪(如下图)拼成梯形,为认识梯形做好铺垫;

……

三、玩中学,学中玩,训练的数学技能是扎实的

数学需要实验操作、术语表达等,这些基本技能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达到的,要有一个过程。即使课堂上刻意去弥补,也只能是片面的、不熟练的。在教学中有一个感受:不少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加强,线画不直,角量不准,作平行线、垂线很吃力;低年级个别学生连摆几根小棒的速度都很慢,肯定对今后的“移多补少”带来困难;听过不少的公开课,有些班级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很轻,术语表达不清等。数学很有系统性,如果从小在玩中增加一些画线、画角、玩小棒的引导,经常讲一讲玩的规律和方法,我想数学技能可以在玩的潜移默化中求得扎实。为什么商人的孩子从小就精明,木匠的孩子从小会用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玩中学,学中玩,拓展的思维天地是广阔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学生通过直观的玩,使抽象知识附身于具体事物,然后慢慢成为知识。玩的随意性很大,这就为学拓展了广阔的天地。四年级数学活动课教学《奇思妙解》时,我安排过这样一道题:

艺术家米涅里昂在旅行的途中钱包被扒,只好用一根有23节的金链条作为支付旅馆的食宿费。老板要求每天付一节,当天结清。而且规定只准开两个地方的各一个金链节。米涅里昂要住23天,每天要付一个金链节给老板,他应打开哪两节?怎样付?

有的画图,有的拿出事先要求准备的晾衣夹子或浴帘套扣“玩”起来。

忽然一位姓董的学生大呼:“我知道了。”当他介绍方法时,许多学生都云里雾里搞不清。我灵机一动,请董同学做“米涅里昂”,再请一位学生做“老板”模拟付钱,教室内热闹非凡:

先打开第7节和第11节,变成下图;

第一天:付一节(打开的第7节);

第二天:付一节(打开的第11节);

第三天:付连起来的三节,找回2节;

第四天开始学生们互相“玩”,从而明白这是“大钱换小钱”;看上去有点读不懂的题目经过动手与游戏后变得很简单,随后学生们竟同桌编题考对方,觉得很有趣;教师向学生初步渗透统筹方法,告诉学生办事要注意合理性和优化性。

玩中学“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不知不觉抽象成数学模型”;学中玩则“体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不难看出:玩是学的雏形,学是玩的结果;玩是学的手段,学是玩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实为一体。

一张“数码宝贝”卡使班级丢失了几个一百分,但让我“捡到”了启示:玩中学,学中玩,会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标签:;  ;  

中学游戏:“数字婴儿”卡的启示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