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与对策_计算机网络论文

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与对策_计算机网络论文

信息高速公路浪潮与我们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浪潮论文,对策论文,信息高速公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其显著标志是信息量急剧增加,信息时效不断短缩。Gould与Pearce曾预言:在1990-1995年间,宇宙飞船产生的信息量将相当于以往20年的总和。1995年以后,信息量每两年就将增加一倍。……我们今天工作所用的全部工艺知识,将只占2050年可使用知识的1%①。如此严重,如此紧迫,促使科学家采取更灵敏的信息捕捉手段,更有效的信息处理措施,更迅速的信息传输方式,“信息高速公路”便应运而生。目前,“信息高速公路”已在全球掀起热潮,各种新闻媒介连篇累牍介绍、报道、评论,大有一场新的革命到来之势。

一、信息高速公路的由来与作用

所谓信息高速公路,是指时空全覆盖的高速计算机通讯网络,是由美国的“全国数据高速公路”(National data superhighway)变化而成,其雏形是“交互式网络”(Internet)。

Internet是美国国防部1969年建立的,用以联结大学、实验室和军事基地的大型计算机网络。Internet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通过卫星、电话线路联结102个国家9,000多个成员的网络中心,主要为政府机构、大学和实验室等传输和分亨各种信息,同时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和电子邮件等服务。据估计,约有1,000多万人利用Internet系统,每年仍新增不少用户 ②。

信息高速公路是以无线与有线,地下与空中纵横交错的网络形成高速有效的传输系统。作为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设施,各国现多采用通信容量极高的光导纤维电缆作为信息传输主干线,它以30亿位/秒的速度传输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大大超过了现行4,500万位/秒的传输线路,实现多媒体双向传输。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信息传输效果,而且进一步降低远距离信息传输费用。

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把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图书馆、学校、医院、实验室、企业、金融场所、商社等等,乃至家家户户的各种档次计算机,以及大量的数据库、传真机、电视、电脑等终端设备组合成完备的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例如:当地图书馆的馆藏不能满足研究工作需要时,则可联通其他图书馆进行检索;低功能个人计算机用户可以联通远处的超级计算机来求解复杂的课题;医院或门诊遇到疑难病症时,可以通过传输体检数据或图像向远处的医学专家请教,或进行远距离会诊;分散在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或产品开发人员可以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开展合作,计算机的显示屏幕由于能传输设计蓝图而成为共同工作的电子黑板;职工可以在家里办公,利用个人计算机检索信息,处理事务,还可节省用于路途的时间,有利缓解交通紧张程度。有人预言,将有70-80%的人在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在家工作。

信息高速公路把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结合起来,这将加速超级计算机、光电子技术、光处理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技术等的发展。专家们预测:21世纪初,10兆亿次/秒的计算机将投入运行,100万次/秒运算的光处理器、1兆亿比特的小型光学随机存取存储器和10千兆比特/秒广域光交换网络可能实现,光电集成电路、光盘技术将普及,光交换技术、光互连技术等将投入网络运行;光纤传输技术和光交换技术融合而统一的全光通信网即将出现;高清晰度电视将投入实用……总之,信息高速公路是高新技术的集中,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是着眼于下个世纪竞争的焦点。

二、国外修建信息高速公路热潮

作为紧密联系21世纪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制高点——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美国有56%以上的就业人员从事信息产业工作,计算机联机检索服务营业额高达40亿美元,其OCLC③,RLIN,WLN,Internet等大型网络都显示出该国信息化程度高于其他国家。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立即着手实施其竞选时许诺的信息高速公路构想,在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再耗资数千亿美元来实现此项跨世纪工程。

加拿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受到新旧两届政府的重视。保守党政府在执政期满前与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组成“加拿里”机构,计划到本世纪末投资8亿美元建设高速公路。自由党新政府更把信息高速公路摆在优先地位,成立了由电信、电视、广播、电脑公司及消费者、教育界、研究机构等方面组成的顾问委员会,还准备成立一个旨在促进政府、公众、金融、商界等方面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中联系,并起协调和监督作用的“加拿大信息传播公司”这样一个全国性机构。一些公司对建信息高速公路更为积极,如由9个家电信企业组成的斯坦托集团去年底已开通了横贯全国的光纤通信线路,最近又宣布在10年内投资60亿美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南锥体共同市场也投资7500万美元铺设北起巴西南部城市佛卢里亚诺普里斯,南达巴拉圭亚松森,全长1700公里的跨国光纤电缆。同时,巴西还从本国东北部的福塔雷萨市纵贯沿海地区连通佛卢里亚诺普里斯铺设7500多公里与南锥体光纤电缆接通,预计1995年底竣工。沟通巴西福塔雷萨与美国佛罗里达全长8000公里的海底电缆也已动工。到1996年工程结束时,南北美洲电讯网络将连为一体,进而通过美国的线路中转,实现与欧洲大陆电讯联网。

欧共体针对其固有的语言障碍和高昂电话费等阻碍欧洲联网业务普及状况,奋起直追。欧共体成立了由通信、电子和媒体企业方面负责人组成的本杰曼小组为未来的欧洲信息高速公路制订指导方针。英国电信局、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以及瑞士、瑞典和荷兰等国家通信公司组成一个国际财团,将为欧洲大陆30家公司兴建一个泛欧通信网络。正在研制欧洲的第一个数字式电视卫星不但可传输数百个频道的电视节目,而且还为数据传输和移动式通信提供了可能。

英国在今后10年内将投资380亿英镑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英国在通信系统方面落后于美国5年,但比欧洲其它国家和日本等国要领先10年。英国电信局在其长途网络绝大部分已实现光纤电缆化后,仍打算投资100多亿英镑把光缆接入每个家庭。各大公司之间正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寄希望于自己在这场新的信息革命浪潮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

连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全长915公里,现已正式开通。该光缆有1000个信道,可进行高效保密的视频、声频和电子计算机通信。将来还可能沿两城市间的高速铁路再建一条光纤通信线路。

日本的全国超高速信息网称为“信息研究及流通新干线网”。从1993年起的3年内,政府投资500亿日元,以筑波研究科学城和关西文化学术研究城为核心,用光缆将全国各地30多个国立、公立研究机构现有的50多台超级计算机网连接起来,各机构可以根据需要互相利用。政府的各省厅之间也可以利用超级计算机和学术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共同利用,以提高研究开发效率,并打算将网络向全国企业开放,以及与欧美信息网络联网。日本电话电报公司(NTT)还宣布计划投资3.96亿美元,到2015年给所有用户接通光缆。

韩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投资553亿美元(其中33亿美元由政府提供)分3个阶段到2015年建成。其中第一阶段(到1997年)建设从首都汉城到忠清南道的大德科学园的光缆,达到10亿位/秒数据(相当4000页报纸/秒的信息量)。并且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年发展100个公用数据库,最终达到1,000万台终端。

新加坡投入资金12.5亿美元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已进入试验阶段,这项总计划实现后将使新加坡变成“智能岛”。

三、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动态

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党和政府对信息化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有关领导多次发出重要指示,专家们研讨,建议,论证,十分热烈,有关部门已着手制订相应的战略、规划,一些单位、实体甚至率先开始了实质性工作。

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密切关系的“金关”(实现电子交易)、“金卡”(实现无纸贸易)、“金税”(配合税制改革)、“金桥”(信息化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启动,这将把昔日满天星式的专用电子信息系统组建成全国大系统,使电子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我国“金桥工程”的具体设想是:以卫星网为主,与邮电系统的公用数据网互为备用,与各部委、各省市的信息数据专用网相连通,最终建成一条四通八达的电子信息高速公路大干线,以便把分散在各部门、各省市、各单位的专用信息公路支线联成一体,形成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

由多家科技经济实体创办的书刊资讯网络为未来的全国信息高速公路打下了一块“地基”。该网络中心有50套超级电脑组成平行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三级分布,可快速为全国26万终端用户提供实时检索服务,该网络的录入中心的260台录入终端同时工作,500名录入操作员每天可录入750万个汉字,及时将全国出版的书、报、刊的摘要和题录输入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CSTA)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外向型科技文献数据库,它以具有中国标准刊号(ISSN/CN)的学术、技术期刊为主要文献源,向国内外报道最新科研成果。1994年先完成当年的5万条数据,并争取把1993年的数据补齐,并出光盘。CSTA每月将更新一次,并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不同格式和不同内容要求的数据。

《人民日报(海外版)》称山东已开通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数据通信公众网,并与国内外公众分组交换网联网。该网是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可为用户提供分组交换数据业务等多种服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书500余万册(其中外文图书种数超过中文),拥有书本式检索工具4,000余种,并拥有国际联机、光盘和自建数据库(如书目文献查询系统OPAC已实现在中关村计算机网CASNET和北京市电话网上自动拨号检索)等机检手段。该中心的国际联机检索已与世界上四大信息系统联机,通过500多个数据库的检索,可全面、系统、准确、及时地提供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商情等方面的信息,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查新咨询单位。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所也已实现了国际联机。该所以国际联机数据库、国内联网库、光盘库、馆藏文献及信息协作网为检索条件,以专家咨询团为专业基础,为用户提供开题立项、定题追溯、鉴定报奖等多种服务,跻身全国查新先进行列。

中国的地理数据库建设已初具规模,建成10多个大规模的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包括国土基础信息、黄河下游洪水险情预警与灾害对策信息系统、“三北”防护林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上海市城市建设信息系统、北京市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和辽宁省国土基础信息系统等。

深圳大学开发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已在广东省15个高技术图书馆全面开通④。

四、图书馆针对信息化的一些对策

席卷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动着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界是一个新的冲击,也给予我们一个新的机遇——重新认识,探讨图书馆的社会地位、职能、工作方式、改革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在信息化社会中,图书馆所从事的信息工作并不是它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但并非是不可被替代)组成部分,这就使得图书馆界既要有责任感、荣誉感,又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夜郎自大,或妄自菲薄,都将误导图书馆工作。

对于未来的文献类型与信息交流方式,仍然众说纷纭。Taylor等人认为,电子形式将逐渐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与传递方式⑤。Lancaster指出,事实性内容将可能转移到使用新载体,如视频磁盘等;而概念性内容将仍然使用图书的形式⑥。Adams预言,信息交流的方式将继续呈现多样化⑦。我们认为,纸质文献与非纸质文献目前仍处于优势互补阶段,故而多种体载文献共存,多样信息交流方式并用的情况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期。

参考全球信息化发展状况,结合我们的国情实际,着眼未来,立足当前,我们认为我国图书馆的今后发展应采对以下一些对策:

1、高起点起步,跳跃式发展。

信息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双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美国对信息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作了预评估,认为在12年内,1美元的资金投入将会增加6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07年,劳动生产率又提高20-30%,可见效果是显著的。

我国的信息化起步较晚,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包袱也少。如果我们适当截取国外信息化发展的断面,作为阶段性发展目标,在技术上采取跳跃式跟踪发展,而不是亦步亦趋于别人之后,再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尽快缩小差距,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2、抓住重点,分步实施。

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分步实施是国际通例,这对我国搞这方面工作是有益的借鉴。我国不仅要积极参加信息高速公路的国际线路建设工作(如欧亚线路正在紧张铺设),而且要建设国道,地区支线等,实现国家网络,地区网络。接通网络,扩大网络功能,提高网络质量等,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分步实施,分阶段完成,不断发展,提高。

利用有限的力量解决好信息化这样重大问题,更需要认真分析,抓住重点。这样,才能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变全局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突破一点,取得经验,带动一片。例如:可以首先抓住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对信息结点的设备配置,技术改造,人员培训,数据扩充等工作,防止“一窝蜂”,分散投资,重复建设等消极作用。

3、利用与改造原有设施。

我国政府曾投资200多亿建设了十几个大型信息系统,还投资约500亿为上万个企业建设了信息系统,对这些现有设施应进行合理利用与改造。例如:高校与科研机构信息收集量大,质量较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强,对信息的利用更为迫切。七十年代以来,一些高校与科研机构经过多年努力,相继建立了一些网络,但多是分散的,孤立的。现在很有必要首先将这些局部网络沟通连接,实现学术信息交换,远程上机,共享软硬件和数据资源,并且还可以继续扩充这些网络的使用功能,最终同中国高速信息网(CHINA)接轨。

4、竞争与合作、协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信息、通讯、交通、运输等行业内外竞争局面已打开。通过竞争,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对用户是有利的。但是,信息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还需要分支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配合。例如: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现在“任何图书馆,无论规模多大,都无法做到自给自足,而必须成为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⑧,“绝大部分专门图书馆不再维持大量的馆藏”⑨,因此,文献资源保障就应采取分级,合作,协调的方式,达到提高保障率,共享文献资源的目的⑩。

5、正确处理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时下,在信息建设中有一种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认为信息化就应当馆舍越盖越大,设备越来越全,才能与之适应。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一方面,文献资源保障趋向从载体类型、学科方面聚集,合作,协调的趋势;信息趋向高密度储存,远距离传输方式发展;图书馆更趋向专业化,网络化,这些反映并非都需要修建越来越大的馆舍,分散设置越来越庞杂的设备。另一方面,馆舍、设备等这些“硬件”只要相应的投资到位,它们的更新换代在短期内便可实现;而对文献的深加工,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库等“软件”则需要长期的积累,研究,提高,深化。再一方面,“硬件”虽为图书馆服务,但它们的研究、设计、制造、改进等工作并非图书馆员胜任的工作;而“软件”实际上是信息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传统图书馆工作的深化。“硬件”与“软件”都是信息化不可缺少的,但应当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于信息工作。诸如著录方面有《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GB3792.3-85)》、《非书资料著录规则(GB3792.4-85)》、《档案著录规则(GB3792.5-85)》、《地图资料著录规则(GB3792.6-86)》、《古籍著录规则(GB3792.7-87)》、《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GB3793-8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等;代码代号方面有《国际标准书号(GB5195-86)》、《中国标准刊号(GB9999-8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86)》、《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3304-86)》、《中国语种代码(GB4881-85)》、《世界语种代码(GB4880-85)》、《人的性别代码(GB2216-86)》、《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GB2808-81)》、《信息交换用的时间表示法(GB2809-81)》、《信息交换用顺序日期表示法(GB2810-81)》、《星期编号(ISO2015)》、《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货币与资金代码(ISO4217-81)》、《信息处理—有限字符集系统中使用的国际单位(SI)和其他单位的表示(ISO2955-83)》等;主题标引方面有《文献主题标引规则(GB3860-83)》、《检验文献确定它们的主题词和选择标引用款目的方法(ISO5963-1985)》、《建立和研制多语种叙词表指南(ISO5964-1985)》等;文摘编写方面有《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等;分类方面有《文献分类标引规则(ISO2788-1986)》等[11]。尽管如此,标准与规范与信息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努力工作。

数据库是按一定要求设计,将各方感兴趣的机读数据或信息贮存在计算机中的集合体。数据库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反映信息化水平。据统计,70年代末全世界各类数据库仅400个,而到1991年数据库已达5,037个,增加了12,6倍;其中美国独占3000个,西欧占1200个,日本占300个。它们的联机情报产值也很可观,例如美国1990年达到90亿美元,西欧1987年达到6.51亿美元,日本1990年情报服务业产值已达20亿美元[1]。我国有专用软件包100多个④,数据库411个(国家科委情报司1988年底统计),其中记录数据仅数万至几十万条,难与国外数千万条的记录匹敌。尤其是馆藏数据库既无法引进,也无法用它人的代替,只能脚踏实地一个一个积累,一个一个规范,一个一个输入,这种工作不能等,也不能靠。

6、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提高信息效率,可以降低物耗与能耗,进而增加社会的物资财富与信息财富。以往的联机检索虽然有效,但价格高得令人无法忍受,美国信息学家斯蒂芬·赖特谈到这方面问题:巴布亚新几内亚1988年引进了PANGPAC包交换网络后,联机检索也只能通过STP(用户干线拨号)的拨号才能与澳大利亚MIDAS网络的最近结点——悉尼联系,计费100美元/小时,结果电话费用(包括TYMNET/TELENET费用)占总检索费用的几乎75%。电话费用高,且线路质量差,使中国、埃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发展中国家只得利用邻近发达国家的信息服务,成批寄出检索提问,以邮件形式将查询结果返回。但有些检索又因邮件延误而失效,并且在这种检索过程中提问者不能明确检索策略而易造成其检索结果误差。当然,联机检索也可通过电报系统实现,但它实际上也要经过许多周折,费用更昂贵。

如果采取扩大信息网络中的数据库容量,确保信息通道的畅通。向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就近向用户提供检索与原文等措施,降低成本,将会使信息化逐渐进入良性循环。

〔收稿时间:1994.08.15〕

标签:;  ;  ;  ;  ;  ;  

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与对策_计算机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