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_李霞

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_李霞

李霞

(黑龙江省富裕县中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299)

【摘要】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40例,对患者给予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对临床抢救成功和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肝性脑病患者经抢救成功33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出院,死亡7例。结论:对肝性脑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去除诱因,及时正确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抢救,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肝性脑病;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291-02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系因严重肝病引起机体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躁动、意识障碍、精神神经症状和昏迷[1]。消除某些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促进其代谢和清除;对症治疗;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现对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18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5.5±2.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其中I期18例,Ⅱ期22例。经临床综合治疗,严密的观察,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和护理措施,临床效果满意,经治疗 抢救成功33例,死亡7例,抢救成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逐渐好转出院。

2.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2.1.2调节饮食 肝性脑病病人一般采用鼻饲饮食(鼻饲液最好用25%蔗糖或多糖溶液)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供给热量。供给热量应保持在6258~8368J/d(1500~2000cal)。葡萄糖除供给热量、减少组织蛋白分解、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外,且能促进氨与谷氨酸结合成谷酰氨的过程,而降低血氨。脂肪不宜过多,以防减慢胃的排空。病人昏迷期间应禁止摄入蛋白质,以减少氨的形成。待病情好转、神志清醒,可给蛋白质20g/d,逐渐增加至30~50g/d(0.5g/kg/d)即可。同时观察病人对蛋白质的耐受能力,以便更准确地掌握蛋白质的摄入量。植物蛋白含蛋氨酸、芳香氨基酸等较少,适用于肝性脑病病人。给无钠或低钠饮食,钠的每日入量视水肿、腹水的程度和血钠的浓度而定。腹水量多应给无钠饮食,每日钠的摄入量控制在250mg较为理想;水滞留和低血钠同时存在,应限制钠和水的入量;无水滞留时钠的日入量可控制在3~5g,以避免造成腹水加重[2]。水的日入量控制在1000ml比较适宜,如尿少或有脱水征象可适当增加。出现浮肿、腹水应减量,如同时伴随脑水肿,水的入量应严格控制,原则是“量出为入”,即当日入量为前24小时尿量加700~1000ml液量。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

2.2 病情观察

观察肝性脑病病人昏迷前期的意识障碍表现,以意识错乱、行为失控、睡眠障碍为主。如定向力和理解力减退,人物、时间、地点概念模糊,语言表达不清,文字书写障碍,不能完成简单的运算,继而出现烦躁、幻觉、失眠或睡眠时间颠倒,昼睡夜醒,亦可表现嗜睡,可引出扑翼样震颤,并可伴有高热和出血倾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发现病人的上述表现,应通知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进入昏睡或昏迷期。观察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表现,如低钠、低钾、低氧与碱中毒等。准确观察出入量,做好护理记录。

2.3 对症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兴奋,不安,惊厥等,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和其他组织中氨量增加所产生的,采取安全措施以外还应给予异丙嗪,地西泮,水合氯醛等镇静剂。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降温可降低肝细胞损害,头部冰帽可降低颅内温度,保护脑细胞。常规氧气和进行呼吸管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有大量腹水,需要对症治疗。除了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肤色和体温外,还应严格控制液体最多3000毫升[3]。由于液体体积过大会引起腹腔内压力骤然下降,门静脉系统充血,使血液回流至肝脏下降,肝细胞可能因缺氧急性坏死而加重病情。另外,过多的液体也会造成蛋白质,电解质等过度流失,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2.4 治疗护理

2.4.1应用降氨药物 静脉应用谷氨酸类、精氨酸和左旋多巴药物时,滴速不宜过快,以防引起流涎、血压改变。特别在应用谷氨酸钾、谷氨酸钠和其他含钾药物时,首先要了解病人的血钾、血钠浓度,根据病情计算出给钾、钠量和输液速度。尿少时用钾剂需慎重、腹水、浮肿明显时用钠剂需慎重。随时监测血钾、血钠与心电图的改变,预防高血钾。

2.4.2纠正氨基酸代谢不平衡 可静脉滴注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减少芳香氨基酸,效果较好。

2.4.3清洁肠道和导泻 目的是清除肠内含氨物质。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在出血停止后通过胃管将残留血抽出,然后注入25%硫酸镁30~60ml导泻,同时用生理盐水加适量白醋洗肠,使肠内pH值维持在5~6偏酸的环境,减少NH3的吸收[4]。因而忌用脂皂水洗肠,否则肠腔pH值呈碱性时,可促使NH3透过肠粘膜进入血液而加重病情。另外,还可口服乳果糖液,50~200ml/d,从小剂量开始,分次服用。本品在肠腔内可被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肠腔内呈酸性环境,并有轻泻作用。

2.4.4保持病人大便通畅 肝性脑病病人因鼻饲饮食,缺乏粗纤维素、摄入量少,肠容量不足,加之卧床肠蠕动减弱,极易造成便秘。由于肠道内产氨3/4在结肠,故便秘可使肠道对氨的吸收增加而加重病情。因此,应采取措施保持大便1~2次/日最为理想。可应用缓泻剂或洗肠等。

3.讨论

肝性脑病的诊断并不困难,可根据严重肝病或曾有门腔静脉分流手术等病史,出现神志改变或昏迷,并存在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如消化道大出血等,结合肝功能损害、血氨增高、典型脑电图改变及扑翼性震颤即可诊断。科学、合理而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患者神志恢复、病情稳定后,仍应加强治疗和护理[5]。向病人或家属详细介绐治疗肝病的药物名称、剂量、方法及用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根据病人腹水、浮肿的程度帮助制定饮食方案。指导病人学会观察病情,介绍可能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引导病人或家属的参与意识,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嘱病人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任惠霞.肝性脑病患者早期观察及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09,22(3):60-62.

[2]李雪梅,卜凡叶,杨锡梅,等.肝性脑病的临床早期观察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7):887-887.

[3]罗娟.30例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168-169.

[4]张丽华,包晓春,姚琳,等.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1931-1933.

[5]康敬芳,殷春艳.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108-108.

论文作者:李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_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