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程基地,浸润数学文化,转变教学行为——创建江苏省省级数学课程基地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地论文,江苏省论文,省级论文,课程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科往往被人们认为应试色彩最浓的学科,数学老师往往负担最重,也最容易“好心干坏事”,为应试教育“最卖力”,数学教师更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形象代言人”. 多了功利、少了情趣、缺了文化、没了品位,这样的数学教育现状大概就是为什么导致相当一部分人齐呼“数学滚出高考”的深层次原因!再从现实生活中看一看,真正愿意“为数学而生”的人又有几许? 我们需要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也需要培养“为数学而生”的英才.那么,数学教育教学除了传授知识,讲题、做题、考题以外,还可以有什么?靠什么去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数学中享受快乐呢?怎么样才能让数学教学“有趣”“好玩”“有意思”?这些都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二、数学与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数学文化则是流淌在数学中的“血脉”.数学本身有着非常重要而且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独有的特征和魅力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 数学不仅是知识,也是一种美,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与数学同在,可以说,只要有数学,就一定有数学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把数学看成是一种文化,是人类如何对待世界的一种新的态度、一种新的视角和一种新的思维. 何谓数学文化?其内涵是什么?狭义地说,数学文化就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地说,就是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一般地说,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等.所以数学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 “数学文化”一词在我国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是在2003年4月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并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在高中阶段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同时,新课标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文化,引导学生“跳出数学看数学”,学会从文化视角、用文化精神去感受数学的高雅、欣赏数学美,感知数学之美、思维之美、理性之美,才能更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这也为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路径. 其实,数学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数学的魅力在于“好玩”,数学教学的活力在于“讲品位”,而数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重文化”.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当以文化浸润数学、浸润课堂、浸润心灵,善于用数学文化甘霖滋润学生的心田.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数学好玩”,田刚院士说过:“玩好数学”.在应试之风盛行、推进素质教育困难,许多学生畏惧数学、厌倦数学的情况下,数学教师的使命就是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方式,提升数学教育教学品位,传播与浸润数学文化,依靠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的魅力,把数学的抽象、枯燥变为数学的优势,变“教数学”为引领学生“玩数学”,不断致力于如何激发学习情趣、活化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好玩”“有意思”,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让他们爱好数学、会“玩”数学、“玩”好数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培养数学英才,让他们会欣赏数学、研究数学、献身数学. 三、探索与实践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新课标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要求从现行大纲中以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011年上半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创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以来,我们抓住机遇,申报的“数学学习体验中心”被批准列为江苏省普通高中首批课程基地. 数学学习体验课程基地的建立,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变革教与学行为方式、融合数学文化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快乐感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同时体现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结合,数学学习体验中心围绕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先行试验、总结提升,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便于向其他中小学和社区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现简要介绍如下. 1.项目创意——变革教学行为 (1)核心理念 “尊重每一位学生,激活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是课程基地的核心理念.在实践体验中“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基地的价值所在. (2)目标追求 总体要求:通过建立“数学学习体验中心”省级课程基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情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传播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基地建设目标:省级基地,国家水平. 基地功能定位:“三个促进”——促进学校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我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学生学习快乐感,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教师素质提升,努力形成全国一流的数学教师团队;促进学生发展:①使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②开阔学生视野,全面提升数学素养与文化素养;③回归生活,关注数学应用;④促进数学英才教育. (3)文化设计 为了提升数学课程基地的文化品位,除了大力营造整个空间(包括墙面、地面、天花板、走廊等)数学文化氛围外,我们还专门为“体验中心”设计了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标识、标志性雕塑. (4)创新之处 着力体现“十个结合”——与现行课程改革结合、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与学校现有基础结合、与数学学科专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面向全体与满足个性需求相结合、在校学生与校友资源结合、中学与大学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除特邀专家外,还发动师生、校友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与智慧. 2.初步成果——建成两个平台 课程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没有先例可循,一切都在不断探索之中前行.我们在专家引领、学习考察、专题研讨、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等基础上,初步完成了课程基地建设目标任务. (1)建成实物平台——四个体验室 ①数学博览室 通过杂志、通俗读物、电子图书、视频、博客等形式,呈现数学发展史、数学分类体系、数学文化、数学经典名题难题、数学应用等内容,让师生感受到数学之美、数学之高雅、数学之严谨,并设置电子有奖问答互动与荣誉证书打印系统. ②数学趣味室 收集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谜语、数学对联、用几何画出的精美图案等,介绍并演示机器证明,发掘游戏中的数学原理,玩中学,学中悟,让师生切实感受数学的趣味、“好玩”、有意思. ③数学实验室 配置部分电脑、图形计算器、数学模型等,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探索与验证,通过实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活泼、有趣,更富有吸引力,使十分繁琐抽象的推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看得见、摸得着,更易于操作. ④数学探究室 数学问题展示——如何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思想方法提升等.通过探究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思维习惯,培育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意志力. (2)开发软件平台——三个资源库 ①网络平台资源库 依托校园网、凤凰学习网平台,设计“数学学习体验中心”网站,首页包括博览室、趣味室、探究室、实验室、校本课程、学生作品、资源中心、测评中心、答疑、论坛等.师生可上传相关的资料和作品,同时方便校内外师生浏览、展示、交流等,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与引领作用. ②数学探究资源库 我校与上海大学合作开发了系列数学探究软件,目前已有40多个,如“植物的数学(鲜花)”、“高尔顿实验”等. ③开发《数学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库》 2013年初,我校策划《数学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库》建设方案,与江苏教育出版社、新高考杂志社等单位联袂合作,邀请省内外部分知名中学骨干教师组成团队,参与开发,面向省内外广泛征集有关渗透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的优质课件、案例及作品.本资源库由“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趣”、“数学之用”四个部分组成,已于2013年11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数学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库》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形式,将数学的形象与抽象、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生动自然地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提升数学课程品质、师生数学文化素质提供研究、交流、展示的文化共享和发展平台.它既是学生的优质课外读物和有趣学习平台,也是教师全方位的课程资源库.其主要特点如下: 其一,拓展视野,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素材,展现数学文化的方方面面; 其二,注重体验,营造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文化内涵和深长意味; 其三,书盘结合,使用方便,为数学教学、课外活动、综合实践提供了实用便捷的数学文化素质教育资源. 特别一提的是,《数学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库》不仅适合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乃至大学生阅览后也会受益匪浅. 3.成效与感悟 我校省级数学课程基地的建立,悄然改变着我校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方式.原来课堂上单调乏味、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变得气氛更加活跃,课堂上老师们常常添加点数学文化“润滑剂”,文化味渐浓,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外老师们依托数学课程基地注重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已开发了《游戏中的数学》、《数学史选讲》、《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美学》、《数学问题探究选讲》、《数学竞赛问题选讲》等校本课程,提供个性化学习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 我校名师工作室也与课程基地建设融通,探索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的新思路,将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应用在基地,有效地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专业成长. 数学课程基地已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结合我校成为江苏省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数学文化熏陶,邀请徐利治等名家开设数学文化讲座,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同时,让学生借助课程基地资源,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提升.另外,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基地建设,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经典小故事、小幽默、趣事、谜语、对联、图片、视频等数学文化素材,制作数学模型、网页、出板报等,成立魔方社、头脑风暴社、数学学习兴趣小组等有关学生社团,大力营造数学文化氛围. 为了增强课程基地应用功能,平时我们要求老师课堂上增加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和体验性,周末、节假日安排老师值班,近400名学生经常在体验中心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多元,学生课余时间喜欢钻在数学体验中心,观赏丰富多彩的展板、展品、视频,借助实物、模型、玩具、电脑、图形计算器等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参与游戏,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课题研究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下是几位同学的感言: 徐宇飞同学:“在数学学习体验中心,我们感受到数学非凡的魅力.一幅幅图画,一行行文字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世界.” 戴思捷同学:“在趣味中体验数学,在快乐中走近数学,在互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往往受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与影响,数学文化的研究、传播与融合还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锲而不舍,共同努力!依托课程基地渗透数学文化转变教学行为--建立江苏省省级数学课程基地的思考与实践_数学论文
依托课程基地渗透数学文化转变教学行为--建立江苏省省级数学课程基地的思考与实践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