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思考_哲学专业论文

关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思考_哲学专业论文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之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多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它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这是学者们在反思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时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主要通过文本分析和现实分析来探究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为什么需要多学科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参与高等教育活动的人。人是一种复杂的生命存在和社会存在,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需要用多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这表明了高等教育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多学科特性;作为社会子系统的高等教育,其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途径及方法的多样性。一些高等教育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我们很难分清楚某一问题就只是高等教育问题。这意味着高等教育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必须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诸多知识形成路径依赖,靠教育理论来解决教育问题不仅不可能而且也忽视了高等教育问题本身的社会性;随着知识的增长,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领域越来越宽,学科交叉与融合产生了可供研究的共有问题。某一问题或某类问题有可能成为众多学科所关注探讨的问题,这也是复杂科学所揭示了的科学研究现象;同时,高等教育理论的不成熟性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有限性限制了对高等教育问题的解释力和科学性;高等教育专门研究人员的水平也限制了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学科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借鉴多学科理论和吸引他学科研究人员的参与。

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和高等教育学科的非成熟性暗示着一个趋势:高等教育研究的开放性。当我们面对高等教育的诸多困惑的时候,多学科研究方法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二、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

究竟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在相关的两本代表性著作中(指伯顿·克拉克主编的《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与潘懋元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均找不到相应的定义,只有描述性解释。从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的文本分析,潘懋元和克拉克组织专家从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系统科学、文化学等角度对高等教育的不同侧面展开了研究。从内容上看,这些研究者只是采用了其他学科的某一或某些观点对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展开分散研究,其成果虽以书的形式出版,但也只是一个论文集,也就是一个多学科观点的拼盘。尽管克拉克试图整合八个专家的观点,但最后的结论也只是一个多质性的结论,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质疑的地方。

在相关的研究文章中,有的学者指出了高等教育研究中多学科方法的特征:(1)多学科思辨分析方法特征: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系统理论等学科出发探讨高等教育问题;(2)多学科方法特征:从其他学科出发进行相关定量与实证研究,概而言之,就是从其他学科出发来研究高等教育①。还有学者直接下了一个定义:所谓多学科研究,就是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解释或解读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问题②。不过,这些研究文章可能忽视了以下概念的差异性——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与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的差异性。

笔者认为,从“多学科”研究的实际来看,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研究走向:一是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二是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要理解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的内涵,首先要区分清楚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与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的差别。在前一概念中,高等教育是本体,研究者遵守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规训,采用多学科的观点来研究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内容。其英文表达式为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es of higher education。在后一概念中,多学科是本体,研究者用他学科的学科体系范式来研究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只是他学科研究的一个领域或问题域或现象,属于他学科研究的组成部分。其英文表达式为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es。因此,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视之。

以此来审视现有的两个文本,我们发现:克拉克和潘懋元这两位学者所编的书都不完全是这种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的著作,克拉克的书以《高等教育的观点:八个学科的比较的观点》命名(我国学者翻译时以《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命名),从其内容来分析,有些章节虽探讨高等教育,但只是将高等教育作为了某学科的一种研究现象;有些章节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下,用教育学的语言体系和规训借用其他学科的观点进行高等教育研究,属于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如第一章,历史的观点;第四章,组织的观点;第七章,大学的科学活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克拉克的书更接近于“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潘懋元的书以《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命名,从书名来看,潘懋元的书不是一本“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的书籍,但书中的有些章节的确属于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如历史学的观点:高等教育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心理学的观点: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文化学的观点: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科学学的观点:科学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变革;政治学的观点:高等学校的二元权力结构及其运行;管理学的观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权力问题;系统科学的观点:作为社会学术系统的高等教育系统。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潘懋元的书更接近于“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应该是对高等教育的某一问题或某类问题在高等教育学科规范内进行多学科的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核心和本质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才是多学科研究。某一学科的学者用其所在的学科理论分析高等教育问题,这只是某一门学科的观点,并没体现“多学科”性,还不能称为“多学科”研究。按照这种要求,克拉克和潘懋元二位学者虽进行了“多学科”的尝试,克拉克甚至还进行了整合学科研究成果的努力,但二者在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的认识方面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其研究成果还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多学科”研究成果。

另外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学科专家从自己所属学科的角度用其学科理论和话语体系分析高等教育问题,只是扩大了他所在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问题面,所探讨的问题也只是这些学科与高等教育学科(姑且以我国的学科划分为准)交叉共有的问题,仍然是他所属学科的研究成果,不能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体系成果。高等教育本身应有它的学科规范和话语体系,不能将不属于自身学科规范和话语体系的东西随意搬进或迁移到自己的学术领地,这种“随意”的努力很难说会让我们欣赏到高等教育的“杂交”之花或“杂交”之果,有可能使高等教育变为其他学科的“殖民地”。基于这种认识,莫兰的观点应该说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莫兰认为,多学科研究是根据各学科共有的一个规划或一个对象建立的学科间的联盟,有时各学科如同不同专业技术人员一样被招来解决这样或那样的具体问题,有时他们处于深入的相互推动之中,以便协力认识这个对象或这个规划。

三、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所产生的忧虑和要注意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但也使我们产生了学科研究的忧虑,尤其是当我们对多学科研究方法进行反思的时候,原有的兴奋与新奇也降低了许多。当不同学科学者之间对话困难、学科与学科之间不可通约性甚至不相容性产生的时候,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会走多远?无限地容纳其他学科的观点,一方面,使高等教育的学科属性越来越模糊甚至泛化;另一方面,使我们日益背离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增加了探寻高等教育核心问题的难度和学科建设的难度,有可能使高等教育自身的独立性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学科独立性的丧失就意味着学科生命的终结。

为了减少这些忧虑,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适切性问题。借用某一学科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高等教育问题时,要注意使用这些观点、理论和方法的限制条件,以及他们与高等教育所研究对象的适切性。二是非均衡问题。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其他学科发展水平之间的非均衡性,有可能使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属性丧失,变为其他学科的附庸。

四、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结果具有三种可能性:一是高等教育坚守自己的领地,同时不断“蚕食”其他学科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学科研究范围,这取决于高等教育理论对其他学科现象的解释力和亲和力。二是多学科研究不断分化高等教育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并与其他学科交叉与融合,在高等教育领地内分裂并诞生出更多的分支学科,使高等教育学科更加细化,类似于以“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政治学”、“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经济学”等“学科”命名的学科会不断出现。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学的某种繁荣,但这种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高等教育学科支离破碎的危险。三是当高等教育学科分裂到不能分裂的时候,其不能分裂的部分可能就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或本质部分。按照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一般规则和方法,我们可能在原有的“工作体系”、“经验体系”的基础上探究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再用这种理论体系去对高等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进行元评价,以此来提高高等教育学作为学科的统领地位。

基于前面的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方法还只是最低层次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有必要向科际整合方法发展。G·伯杰认为,所谓科际整合是指“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紧密的和明显的相互作用,包括从简单的交换学术思想直至全面交流学术观点、方法、程序、认识和术语以及各种资料”③。因此,高等教育的科际整合研究是多门学科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它包括以下内涵:(1)找寻焦点。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在方法与观点方面同时观照某类问题,就有可能产生焦点。(2)建立融合。高等教育学的某些学科概念与其他学科的某些学科概念融合起来扩大研究视野。这种融合可以是同中生异,异中生同,也可以是对立互补。(3)挖掘共源。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总会有一些共时性的问题,这些共时性的问题在其历史发展的深处总会有共同的因子,我们可以对这些共同的因子进行研究。(4)扩大境界。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通过方法、观点的交合,可以扩大学科知识境域。(5)灵活应用。多种学科的观点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产生有价值性的观点和方法。科际整合包括以下活动:(1)学科间互相借换,合作解决问题。高等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与其他学科研究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合力解决某个或某类高等教育问题。(2)保持独立分隔的学科之间的沟通桥梁。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和平等的学术争鸣。(3)发展在不同学科之间运作的综合理论。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对理论所使用的语言体系和规则进行改造和加工,发展一种学科互认的理论。(4)在各分隔的学科之间共同交叠的范围中开发新的领域。在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地方开发出新的研究领域,进行共同研究。

五、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境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以人与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各类哲学都包含了对人、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等诸多深层次问题的最一般的看法。这些看法有的是真理,有的是谬误。具有真理性的看法是人们认识人类、自然、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认识前提。各种哲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切入点、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这对科学研究同样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科学研究可以借鉴各类哲学在确定研究对象、通过对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形成研究逻辑并逐渐构建理论等方面的思维特征从中得到知识和启迪④。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包含三个层次,即哲学层面的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哲学处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中的最高层次。哲学提供思考高等教育问题的前提性假设。哲学研究对象是“人与世界”,与高等教育研究对象有直接的联系。哲学提供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指导,但一种哲学观对高等教育研究是否具有方法论价值,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某种哲学观自身的质量,即这种哲学观是否真正而深刻地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哲学观的真实度和深刻度不一样,对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时对哲学观有一个分析、批判、选择甚至综合的过程。二是某种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与高等教育研究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密切度,关系越近,越具有方法论价值。三是某种哲学与高等教育学科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度。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水平对不同哲学观有不同的可接受程度、需求程度。一种哲学观对高等教育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生命力不是靠高等教育赋予的,而是靠自身的力量来维持的⑤。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中的哲学层并不是现有哲学观的直接搬用,不同的哲学观对高等教育研究具有不同的方法论价值。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中的哲学层是一个开放的层次,其内容应是发展变化的。

指导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的哲学观是一种复杂的哲学观,这与高等教育现实的复杂性一致,它要求人们在研究高等教育时应有复杂思维。受这种多学科研究的启发,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我们发现:在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时,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化,很少去努力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指导现今高等教育时所面临的局限性和不合理之处。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不可能在19世纪就洞穿其后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发展规律和正确预见出社会发展的走向,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他们也处于信息的非完全状态,他们做出结论所依存的时空环境已发生了他们在那个年代也不能预料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合理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克服以下表现:一是原理与例证关系模式,认为只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就可推演出高等教育结论,然后用高等教育的事实来说明原理与结论的正确性,把教育事实按原理来剪裁,而后按原理框架来重新组织。二是评判标准绝对化,把马克思主义中有关教育的论述、结论作为评判高等教育理论和观点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其他哲学观对高等教育观念、理论的开拓作用,忽视了高等教育学科除需要哲学评判外,还需要科学的说明和事实的证明。另外,我们在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唯一的方法论,典型的表现便是“语录”式运用;二是将政治上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指导原则,忽视了学术领域中学科方法论的特殊性;三是将马克思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中哪些是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哲学层的构成部分没做深入研究,只是泛泛地做出马克思主义是高等教育研究唯一正确的方法论的结论。其实,从具体研究对象来分,马克思主义至少可分为哲学的、科学的、政治的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功能存在着学术性和政治性的区别。高等教育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主要是学术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最后必须指出,高等教育研究的哲学观尽管是多样的、开放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哲学层次中的中心地位必须坚持。

注释:

①徐辉,季诚钧.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4(01):14.

②王建华.多学科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3(02):89.

③金吾伦.跨学科研究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45-46.

④⑤此段的研究结论主要借鉴了叶澜教授所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标签:;  ;  ;  ;  ;  

关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思考_哲学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