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丽君 重庆市万州区中加友谊小学 404000
【摘要】新时期,我国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开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并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影响。本文就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深入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力求通过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推动语文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价值,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9-116-01
引言
语文是我国的母语,在学生出生的时刻学生就开始接触这种语言,可以说语文教学的难度比其他学科教学难度要低,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其他学科少。事实上,语文知识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和积累,中华文化蕴含的语文知识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学生若想对语文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指导。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一切意识的起始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将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包装,巧妙地传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在引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兴趣的基础上展开小学语文教学,以此良好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语文核心素养基本介绍
所谓素养,即人们的自我修养,具体包括个人品德修养、素质、内在品质、言行举止、知识储备、能力等内容。素养的含义较广泛,个人素养能够间接显示人们的处事态度、处事能力,以及人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谓语文素养,即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处事风格,这不仅能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所谓语文核心素养,它主要以上述两种素养为基础,并由基础性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式、语文能力、语文情感以及语言积累等多方面融合而成。其中,基础知识具体包括字词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句法知识等;语文能力具体包括读写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等;语文情感具体包括审美意识、思想感情等。
2具体培养方法
2.1引导学生理解和赏析优秀文章,培养学生语文理解、鉴赏能力
在一些低年级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满童话和趣味性的故事阅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一小段故事,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将学生获取故事全部内容的欲望调动起来,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故事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如同一头狼盯着肉这般渴望读故事。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个人情感,学生可以阅读的语文阅读内容深度可以进行相关的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赏析,让学生学会自主理解和赏析语文阅读范文,从优秀的文章中获取相应的教学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中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所要阐述和抒发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培养学生语文理解、鉴赏能力。
2.2遵循学生个体差异,注重积累丰富人文素养
小学时期正是发展思维能力,挖掘多元潜能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储备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也会出现学习的差异性。比如;对于同一篇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能够一眼看出文章主旨,并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就能够概括文章大意。但有的学生必须要从头到脚按部就班地读完,甚至还要多读几遍才能够理解文本内涵。这就是嘘声在阅读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经过深入分析,可见,前者注重生活积累,并勤于思考和学习。而后者则多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广阔的知识面和敏锐的观察力。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所以,教师应遵循学生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和积累。比如;对于《古诗词三首》的教学,教师应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应尝试让学生自己根据注解结合词义进行翻译。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阅读综合素养。再如;教师让学生哪找自己喜爱的方面去选择课外书阅读。并针对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构建有效的自主评价体系。要求学生在课内阅读教学时积极进行自主评价,自己是否完全理解了文本内容,是否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否通过阅读丰富了自身的人文素养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2.3掌握教学内容
教师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即增强学生思维创造力、阅读理解力、文化感受力以及语言表达力的过程,对此,教师应全面掌握阅读教学内容,根据阅读文本差异,应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而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前主动搜集资料、预习阅读文章;课中认真听讲、礼貌质疑;课后及时巩固,这对阅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片面了解,不注重阅读方法的改变和创新,那么学生也会混淆说明文、记叙文、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进而学生阅读学习阻力会相应增加,学生学习阅读知识无规律可循、无方法可依,并且初、高中阶段阅读学习会遇到较多问题,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大降低,阅读水平也会逐渐削弱,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和丰富。从中能够看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极为必要的。学生学习阅读知识的过程中,根据文体形式差异,选用适合的阅读学习方法,一方面能够节省阅读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会掌握阅读学习途径,调动阅读学习热情,这对阅读素养养成、阅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是我国的国语,对学生进行国语教学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知识更是教师的重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汉字的识记,在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写作,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建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J].学周刊,2016,(32):81-82.
[2]黄晓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3]郑巧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8):79-80.
论文作者:兰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核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9月论文;